儿科专家建议,这样预防秋季儿童疾病

儿科马医生·首席健康管家
儿科马医生
首席健康管家

随着气温下降,秋天慢慢来临,这种季节更替、昼夜温差较大的时间,是儿科医生与护士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

秋季,小朋友们在外出游玩、集体活动的时候,最容易受风寒或者交叉感染。小朋友的健康出了问题也常常令家长们自责不已;

为了增加家长们的日常知识,并且减少孩子们的痛苦,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季节更替,小朋友们出门要注意保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那么小儿常见病有哪些呢?又是如何预防及治疗的呢?今天大家可以跟着儿科专家医护们一起学习一下:

小儿肺炎

 

常见症状和诱发因素:常见小儿咳嗽、高烧。主要病因为病原体感染。当小儿免疫力较低时,病原体容易入侵肺部,发生肺炎。诱发因素大概有两种:

① 环境因素,主动或者被动吸烟、空气污染等。

② 个体因素,如有基础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

注意事项:

①适当进行运动锻炼,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注意衣物添加;

②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以免传染呼吸道疾病;

③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④做好预防接种,增强小儿对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免疫。

小儿腹泻

 

常见症状和诱发因素:常见的是肠道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是秋季病。秋季腹泻病毒也叫轮状病毒,也包括肠道的柯萨奇病毒,或者是其它的一些病毒。流感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也会侵犯到肠道,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引起腹泻水样便,这个时候治疗要跟随脱水的性质,来进行及时的补水补盐。还有一些腹泻是属于细菌性感染的,属于细菌性痢疾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粘液脓血便,这种是跟饮食有关系的。

注意事项:

 

① 当患儿出现腹泻时保持臀部清洁并注意保护患儿臀部,防止大便次数过多而引起红臀;

② 指导合理喂养,尽量坚持母乳喂养;

③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者及早治疗;

④培养小儿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儿童饮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奶瓶及其他食用餐具每次用后都要洗净并且煮沸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

秋天本就是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不定的季节,幼儿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家长和小朋友一定记得多喝水、多保暖哟!吃药扎针真的太痛苦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儿童#穿衣#居家#预防#保健#小儿肠炎#小儿泄泻病#新生儿肺炎 NOS
阅读数 1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好发生在夏秋冬腹泻、黄色水样粪便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以支持治疗和抗感染治疗为主,预后较好简介小儿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肠病原体引起)以及多种因素(如饮食当、过敏及全身疾病)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腹泻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多数呈水样便。因为孩子的血容量较少,频繁的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现象。本病可以治愈。主要通过支持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治疗进行治疗,预后好[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呈稀便、水泻、粘液或脓血便。频繁的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由细菌引起的小儿肠炎易并发细菌性痢疾,出现腹痛,腹泻,甚至出现血样便[1]。诊断依据:根据患儿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临床表现可进行初步诊断。要明确病因还需进行其他检查。如血常规、粪常规。粪便细菌培养:可以诊断致病菌[2]。小儿肠炎有哪些类型?1.感染性小儿肠炎,根据病原体分为:(1)病毒性肠炎;(2)细菌性肠炎;(3)真菌性肠炎;2.非感染性小儿肠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急性细菌性痢疾引起的细菌性肠炎是属于传染病。病毒性肠炎大部分有传染性,如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感染传染性。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小儿肠炎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细菌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及接触的方式传播。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为粪-口传播。怎么预防?避免和感染性小儿肠炎的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环境和所接触物品的消毒,及时杀灭苍蝇等害虫。合理喂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是否常见?本病常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细菌性肠炎多发于夏秋季,病毒性肠炎多发于秋冬季,潜伏期12~36小时[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针对细菌性肠炎口服或静滴抗生素即可。若为秋冬季节频发的以轮状病毒为主的病毒性肠炎,一般可以自愈。非感染性小儿腹泻对症支持治疗可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儿科马医生·首席健康管家张晓蕊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