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心老是热,身上却有点冷是怎么回事呢?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黄继斌,副主任医师,黔南州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手足烦热的原因

如果你是中医师,然后悬壶开诊,你会遇见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患者手足心热,可是身上又有点冷。这个时候,你去喝清热药,会越喝身上越热,如果你用冰水去凉手呢,又一点作用也没有。这种现象太常见了,特别是在小孩子身上。中医把这叫“手足烦热”。这“手足烦热”是怎么出现的呢?现在聊聊比较常见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和肾有很大的关系

肾藏精,主水,同时有很强的收敛和固摄作用,当肾精亏虚时,其摄纳的力量就会减弱,或虚热上浮,或寒气外溢,出现手足心热或手足背冷的表现。

 

当肾精亏虚,以肾阴亏虚为主时,多出现手足烦热;以肾阳亏虚为主时,多出现手足背冷;当阴虚俱虚时,会出现更加复杂的表现,手足背冷和手心烦热并见!

第二种情况:即肌部湿热,一般肌部湿热时,这多是湿热蕴积所致,湿热蕴积造成肌部气津回流障碍,蓄于手脚末端,发生蕴热。

鉴别方式是,湿热者,常与肌肉酸痛,身体困重并见,汗出而粘衣,而且舌头一伸,多为黄腻苔。

第三种情况:气机紊乱,阴阳颠倒,俗称为倒时差。

人体皮部卫气,本该昼出于表,夜归于内。但是如果出现阴阳调倒,变成,昼藏于内,夜游于外,也会出现夜晚手足烦热和失眠的情况。

第四种情况:是人体上焦,下焦之间气机的出入异常引起的。

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膈”的出入异常,这时也有导致大量的热蓄积在上焦,手心,或者下焦,脚心——总之就是气机循环受阻引起的。

解决之道:

第一种情况最常见,后世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六味地黄丸来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就是三补,三泻——三补者,干山药,山茱萸,干地黄;三泻者,茯苓,泽泻,牡丹皮。

 

但是在《伤寒杂论中》,用的是比较特别的方法,也就是以脾补肾法,这就是著名的小建中汤:我们来看看原文(为了通俗易懂,翻译了一下):虚弱,劳累,腹肌紧,心悸,出鼻血,腹中痛,梦中失精,四肢疼痛,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这是可以用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二两,膠饴一升。六味药,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膠饴,更上微火消减。每次服用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所谓膠饴,就是现在的麦芽糖,有补胃之气津的作用。但是这味药是比较有争议的,所谓一升,就是现在的200毫升,你倒两百毫升进去,那个药会甜得不得了。

 

 

我个人不太喜欢用,一是找不到正宗麦芽糖,二是太甜了,这个药的适应范围就会收窄,现在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多的。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倍用芍药。桂枝推动脉中营血的运行,改善患者的血循;甘草,守护胃气,生津液;生姜健胃,鼓舞胃气,输出胃气;大枣补益胃的气津;再将芍药加一倍量,利用气肃降的力量,把药力往下带,去补益肾精。不过,这个方子,我实际使用时,患者经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出疹,我有时在想是不是没有使用膠饴的原因。

 

所以对于肾阴虚导致的手足心烦热,我更喜欢用另外一个方子,就是把炙甘草汤去掉桂枝加上芍药。在桂枝汤系列方的变化中,减芍药,则药力升,减桂枝,则药力降,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这个方子太好用了,也有很好的滋补。

 

第二种情况,用三仁汤之类的方子,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即可。

 

第三种情况,也可以通过加强肾纳患者服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样具有摄纳肾气,调和阴阳作用的方剂,让夜游于外的卫气,回归其位即可——还可以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五味子,山茱萸,借其酸敛之力,加强方子固摄的效果。

 

第四种情况,可以考虑用小柴胡汤,有些时候我们判断不了是肾阴虚引起的手足烦热,还是膈的升降出入受阻所致的手足烦热,可以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