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修复的“5R原则”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从功能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之所以会生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常症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外来的细菌病毒和污染,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功能出现了问题,效率下降,错误率提高等等,用一个词来准确形容,叫做 —— “失衡”。
总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生理功能失衡
- 消化系统和肠道菌群的失衡
- 免疫系统与炎症的失衡
- 解毒系统和生物转化的失衡
- 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失衡
- 氧化还原失衡
- 血液循环系统失衡
- 宏观和微观的结构性失衡
这些功能的失衡,往往是人体罹患病症的先兆,而想要修复这些失衡,把这些失衡的系统重新拨回正轨,就要用到功能医学的“5R原则”。
“5R原则”又叫“5R方案”,是国际通用的功能医学干预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肠道损害,可以推广到大部分功能性疾病。下面我们就以肠道为例,来具体介绍一下“5R原则”。
首先,从宏观的层面来看一下我们的肠道。
人一生要吃60-70吨食物,这其中的每一斤每一两都要经过肠道处理,90%的消化在肠道进行,而吸收这个环节,100%靠肠道。另外,除了有益的食物,99%的毒素,84%的病毒也是经肠道进入人体。
人体80%以上的代谢废物,也是经肠道排出。一生中,人大约要排出4吨大便,其中20%~35%的重量,是肠道细菌和细菌尸体。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肠道菌群的总数高达100万亿,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菌群种类超过1000种,其中的30~40种大菌种占总数的99%,其他的1000种小菌种占剩余的1%。各个菌种以人体为宿主,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
肠道不仅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屏障,70~80%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值守在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肠道有关。
如此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现了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免疫系统的紊乱。
那么,功能医学是如何将“5R原则”应用于肠道,使之重新焕发活力,重回健康的。
第一步:移除(Remove),肠道粘膜的刺激源,找到它并移除它,这是肠道修复的第一步。这些刺激源主要来源于一些食物,当我们移除某些食物的时候,就让一些病原菌断了食物,这样破坏肠道平衡的菌就会减少,从而减少有害菌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除了不适当的食物,还包括药物,情绪压力等。
第二步:补充(Replace),补充肠道中缺乏的物质,包括消化酶、盐酸(胃酸的主要成分)和其他帮助消化的营养素。
第三步:再接种(Reinoculat),引入益生菌,和它们的食物 —— 益生元,当益生元充足的时候,益生菌会产生短链脂肪酸,这是修复肠粘膜的重要能量物质。肠道内菌群平衡是肠道通透性修复的关键。
第四步:修复(Repair),指提供各种营养补充以支持胃肠黏膜的修复、愈合和再生。包括谷氨酰胺,维生素A,维生素D等,这些都是修复肠粘膜关键的营养成分。
第五步:重建平衡(Rebalance),在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支持,改变心态、饮食结构,帮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