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迟迟不来,针灸医师可以用哪些办法?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月经迟迟不来?且听这三十字真言,许多朋友反映,太难了,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比如拿一个秘方出来,只要是月经后期,都通治!实在对不起,没有这样的秘方,因为中医的精髓在于在于掌握医理,随证治之,只有辩证准确,才会有效果。
比如最近一个朋友好几个月月经没有来了,正在备孕,她向我咨询该怎么办?我看了看她的化验单,空腹血糖稍高,平时又有口干舌燥,于是我问她吃的是什么中药?她说吃的是“调经促孕丸”。这的确是个好方子,但是它主要是治脾肾阳虚的患者啊,就是怕冷,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苔白,脉沉细这样一类的患者,对于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阴虚的患者,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火上浇油!
很多医师并不懂中医,看到中成药上有“调经促孕”之类的字眼,就哗哗地开。那么,治疗月经后期,有没有比较好入门,容易掌握的方法呢?我觉得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的方法,相对而言比较精炼,不深奥。
先简单介绍一下承淡安先生。在我眼中,他是让中医针灸重获新生的先驱。他曾东渡日本,学习西洋医学。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他就在他的《中国针灸治疗学》中,详细研究了每个腧穴的定位和解剖结构,让习惯于用“黑匣子法”看病的中医针灸学与现代解剖学相遇。
当代针灸学最火的两个流派,浮针流派和小针刀流派,学科基础就是腧穴解剖学。他的医学理念是,要将古书上晦涩的道理,细加考证后,让现代人明白。那么,他是怎么看待和治疗月经后期的呢?他认为经水后期,是因血室虚寒或生冷凝滞所引起,天冷冰封,血寒凝结,这个很好理解;还有一些血热内热的人,因为内热熏灼,使得血络燥结,血行淤滞,这种情况也会出现经水后期。
如何辩证分型呢?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少腹绵绵作痛,颜色淡,脉软无力,或涩细,喜欢暖,害怕冷,这是虚寒。月经色紫红,或成块,患者口干舌燥,舌头或者舌红苔少,或者舌红太黄,脉数者,这是血热。
在治疗上,虚寒者,关元,气海,血海,归来,地机各灸3-5壮,请注意承淡安先生提倡的是直接灸,但是在现在为了避免给患者留下瘢痕,多用间接灸,或者隔姜,隔盐灸,这样的话,力量稍逊,请多灸几壮。除了针灸,还需要配合一些中药,以给经气运行添力。
虚寒证,月经量多者:熟地黄50克、 白芍50克 、川芎25克、 白术25克、柴胡2.5克 、肉桂2.5克、 续断5克 、五味子1.5克。上八味,水煎服。
虚寒证,月经量少者:在上面的方子中,加当归20克,阿胶、人参各10克,水煎服。
如果是血热引起的呢,则用针法,针法如下:
针刺气海穴,三阴交穴,行间穴,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关元穴左右反复捻转2分钟;行间穴,左右反复捻转1分钟。血热者亦可用中药助力:
若月经量多:地骨皮 25克、 牡丹皮15克、 白术15克、 熟地15克、青蒿5克 、茯苓5克、 黄柏5克。水煎服。
若月经量少:玄参50克、 生地黄50克、 白芍25克 、麦门冬25克、阿胶15克、 地骨皮15克。水煎服。
请注意,本文中所写药方的剂量仅为提示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临床实际剂量,药方剂量,须结合病史,四诊合参后才能拟定。所有方子,应在中医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