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啥区别?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王医生说健康
王医生说健康

爬行、走路是每一位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大多数宝宝在6-10个月时就学会爬行了,在1岁后宝宝就能慢慢行走了。

 

但有一些宝宝并没有经过“先爬后走”这个必经环节。直接从坐立过渡到了行走。一些家长认为:宝宝不会爬就会走了,说明我们家宝宝更聪明!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宝爸宝妈们一起来看看吧!

 

1.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安全感

 

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爬行范围、还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认知世界。

 

不再是坐井观天的小青蛙,而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体验不同新鲜事物,树立更强的独立性,建立更强的安全感。


在宝宝的爬行时,父母的引导、鼓励、帮助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宝宝在爬行中的不同体验与感受都可以同父母进行分享交流,使宝宝感受到归属感和父母的爱,从而形成健全的亲密关系。

 

2.大脑充分发育、聪明

 

宝宝爬行需要大小脑的配合、协调与控制,四肢、眼耳的行动会刺激大脑的发育,促进大脑的生长。

 

 

而且在宝宝行动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的不同体验可以提高宝宝对世界感知的敏锐性和准确性,使宝宝的智力发育更加完善。

 

3.平衡性、四肢协调性好

 

很多宝宝在长大后常常出现晕车、恐高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前庭器官未发育完善的缘故。而宝宝的爬行阶段正是锻炼前庭功能发育的好时期。


爬行时,需要四肢,腰背,肩胸、臀腹的共同配合。会爬行的宝宝往往在协调性、平衡性上表现得更好。

 

4.具有探索精神

 

在爬行的过程中,婴儿不断开发新的领地,探索新的世界,在探索的旅程中不断发现更多有趣的新事物。

 

在未知的世界里产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早打下婴儿更多探索世界的心理基础。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宝宝的自信心、成就感!


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先爬后走”的宝宝更容易树立好的自信心和性格特点。而缺乏锻炼的宝宝则更胆小、性格更内向。

 

哲学中常有这样句话“存在即合理”,爬行作为坐立和行走之间的需经步骤,自然是有合理存在的理由。

 

为了能让孩子按部就班,健健康康地长大,爬行必不可少,怎样训练宝宝爬行呢?

 

1. 模仿

 

宝宝在幼年时会以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如果宝爸宝妈在地上爬行,宝宝也会因为好奇而模仿相应的动作,从而慢慢引导宝宝学会爬行。


对同龄人的兴趣也是帮助宝宝学会爬行的方式之一,将宝宝和其他同龄的宝宝放在一起,模仿力强的宝宝看到其他宝宝在爬行时,自己也会慢慢学会。

 

2.奖励

 

家长可以将具有吸引力的物品放在宝宝面前,诱导宝宝自行获取,给予宝宝爬行的动机。也可以在宝宝完成任务后,给宝宝玩具或是食物作为奖励,激发宝宝的爬行欲。


还可以在宝宝爬行后,进行适当的推拿,减缓宝宝疲劳,增强前进动力。

 

宝爸宝妈们不要在对“不爬就走”的现象抱有侥幸心理啦!快从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开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