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 | 血管医生尹杰微博
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宣布将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World Thrombosis Day,WTD),期望通过WTD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号召世界各地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这一沉默的杀手。
血栓大家都知道,血栓猛于虎,来的悄无声息,重则夺命,轻则致残。老百姓茶余饭后唠家常会说哪个街坊栓着了,栓哪儿了,怎么就人没了。血栓为什么这么可怕?癌症还有个缓冲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的生存率,而血栓会瞬间取人性命。
心血管疾病三大杀手---心梗、脑梗和肺栓塞,用的是同一发子弹:血栓!血栓堵住哪根血管,导致相关的器官血流减缓或者完全阻断血流供应。血栓堵在脑部就导致脑梗,堵在在冠状动脉就形成心梗,堵到肺部就是“肺栓塞”,堵到腿上就是深静脉血栓。
每年,全世界会有近1000万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全球范围内,每发生四例死亡,就会有一例与血栓相关。
为了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进一步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世界血栓日"的发起,呼吁全球提高对血栓及相关疾病的重视;告诫大家"动"起来,不要被"栓"住!为的是预防血栓这个想法要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医生,要让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怎样预防血栓。
1、为什么是10月13日
这一天是Rudolf Virchow生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天秤座的鲁道夫 魏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是19世纪最著名的德国医生,被誉为病理学之父;1856年,Virchow教授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概念;
命名了“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三个血栓相关名词;提出了血管壁损伤、血流瘀滞、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一百六十年来,该理论仍在一直指导着血栓疾病的医学实践。
2、不仅仅是生日,提醒换季血栓高危季节到来
10月13日在中国的节气中,位于寒露和霜降之间,正好是换季的时间点,秋冬换季的时候,是最容易长血栓的季节。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医生都有体会,每年到了这个季节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暴涨,是春夏季节的十倍以上。
所以要在这个世界血栓日向所有人宣传血栓的危险和预防措施。希望这个纪念日可以减少血栓悲剧的发生。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秋冬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变化剧烈,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南侵袭,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
寒冷刺激会激活人体反射,导致心率增快,血管收缩,从而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多数心脑血管并发作事件发生在温度降至 12 ℃ 或以下。
大约70%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在冬季,76%急性心脏事件也发生在冬季。此时,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内分泌失调,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这些因素进一步促使血栓的形成,另足部脂肪较少耐受力较差,肢体末端血管较细,并且血流缓慢。
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减低,因此极易导致血栓的产生。
3、血栓怎样预防?
那么在秋冬换季时为了预防血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保暖
寒冷天气注意保暖,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要外出应戴上防霾口罩;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避免吃的太油腻太咸以及过于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太大;按时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
(3)多运动,加速下肢循环
避免久坐久站,坐或站一段时间后最好走一走,让下肢肌肉收缩和放松,促进血液循环。躺下时或坐下时可以有意识地把脚抬高一会,以促进静脉回流。适度锻炼,天气适宜时多参加户外运动,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
(4)药不能停
血栓高发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6-10时,经研究发现,在清晨这段危险时间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性增高时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呼出不少水分,清晨血黏度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病人,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甚至猝死。
每天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高血压改善心脏缺血稳定动脉斑块抗血小板控制血糖的药物,有利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急发。
一旦出现第二段所述心脏和脑部及其他不适,请及时往医院急诊部就诊,以争取时间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心脑恶性事件发生和减少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致的生活残疾,降低死亡率。
希望通过“世界血栓日”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世界卫生大会设定了一个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的全球目标,其中包括到2025年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25%。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务必要减少血栓。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抓住血栓防控的龙头。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精索静脉去神经术肿胀怎么办?


病友互助家园
文章 如何有效治疗血管疾病?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如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


医者荣耀
文章 血管疾病治疗有哪些方法?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静脉曲张困扰,迈之灵治疗多久见效?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如何治疗血管疾病?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静脉血栓治疗多久见效?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术后VTE如何预防?


疾病解码者
文章 如何治疗血管系统疾病?


癌症防治先锋
文章 如何应对血管系统疾病?


绿色医疗倡导者
患者被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询问治疗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患者女性34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6
脚上静脉血栓超过半年,已就医,想了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男性36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26
86岁老人,体重130斤,想咨询如何预防脑血栓形成,之前有用药经历,无过敏史。患者男性86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4

李谧
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产文秀
主治医师
小儿心脏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夏树亮
副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