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世界血栓日为什么定在10月13日

世界血栓日为什么定在10月13日

文章首发于 | 血管医生尹杰微博

 

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宣布将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World Thrombosis Day,WTD),期望通过WTD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号召世界各地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这一沉默的杀手。

 

血栓大家都知道,血栓猛于虎,来的悄无声息,重则夺命,轻则致残。老百姓茶余饭后唠家常会说哪个街坊栓着了,栓哪儿了,怎么就人没了。血栓为什么这么可怕?癌症还有个缓冲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的生存率,而血栓会瞬间取人性命。

 

心血管疾病三大杀手---心梗脑梗肺栓塞,用的是同一发子弹:血栓!血栓堵住哪根血管,导致相关的器官血流减缓或者完全阻断血流供应。血栓堵在脑部就导致脑梗,堵在在冠状动脉就形成心梗,堵到肺部就是“肺栓塞”,堵到腿上就是深静脉血栓。

 

 

每年,全世界会有近1000万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全球范围内,每发生四例死亡,就会有一例与血栓相关。

 

为了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进一步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世界血栓日"的发起,呼吁全球提高对血栓及相关疾病的重视;告诫大家"动"起来,不要被"栓"住!为的是预防血栓这个想法要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医生,要让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怎样预防血栓。

 

  1、为什么是10月13日

 

这一天是Rudolf Virchow生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天秤座的鲁道夫 魏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是19世纪最著名的德国医生,被誉为病理学之父;1856年,Virchow教授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概念;

 

命名了“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三个血栓相关名词;提出了血管壁损伤、血流瘀滞、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一百六十年来,该理论仍在一直指导着血栓疾病的医学实践。

 

  2、不仅仅是生日,提醒换季血栓高危季节到来

 

10月13日在中国的节气中,位于寒露和霜降之间,正好是换季的时间点,秋冬换季的时候,是最容易长血栓的季节。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医生都有体会,每年到了这个季节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暴涨,是春夏季节的十倍以上。

 

所以要在这个世界血栓日向所有人宣传血栓的危险和预防措施。希望这个纪念日可以减少血栓悲剧的发生。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秋冬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变化剧烈,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南侵袭,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

 

 

寒冷刺激会激活人体反射,导致心率增快,血管收缩,从而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多数心脑血管并发作事件发生在温度降至 12 ℃ 或以下。

 

大约70%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在冬季,76%急性心脏事件也发生在冬季。此时,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内分泌失调,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这些因素进一步促使血栓的形成,另足部脂肪较少耐受力较差,肢体末端血管较细,并且血流缓慢。

 

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减低,因此极易导致血栓的产生。

 

3、血栓怎样预防?

 

   那么在秋冬换季时为了预防血栓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保暖

 

寒冷天气注意保暖,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要外出应戴上防霾口罩;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避免吃的太油腻太咸以及过于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太大;按时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

 

(3)多运动,加速下肢循环

 

避免久坐久站,坐或站一段时间后最好走一走,让下肢肌肉收缩和放松,促进血液循环。躺下时或坐下时可以有意识地把脚抬高一会,以促进静脉回流。适度锻炼,天气适宜时多参加户外运动,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

 

(4)药不能停

 

血栓高发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6-10时,经研究发现,在清晨这段危险时间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性增高时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呼出不少水分,清晨血黏度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病人,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甚至猝死

 

每天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高血压改善心脏缺血稳定动脉斑块抗血小板控制血糖的药物,有利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急发。

 

一旦出现第二段所述心脏和脑部及其他不适,请及时往医院急诊部就诊,以争取时间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心脑恶性事件发生和减少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致的生活残疾,降低死亡率。

 

希望通过“世界血栓日”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世界卫生大会设定了一个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的全球目标,其中包括到2025年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25%。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务必要减少血栓。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抓住血栓防控的龙头。​​​​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精索静脉去神经术肿胀怎么办?

精索静脉去神经术肿胀主要可采取精索静脉曲张修复术、抗凝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精索静脉注射硬化剂、阴囊托等治疗措施。 1. 精索静脉曲张修复术:通过结扎异常静脉减少血液回流,缓解肿胀,适用于伴有不育或其他并发症的持续性肿胀。 2. 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适用于深静脉血栓风险或已发生血栓的患者。 3. 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不适症状,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及轻微炎症。 4. 精索静脉注射硬化剂:注入特殊液体引起血管壁闭塞,针对精液质量下降等问题。 5. 阴囊托:提升阴囊位置,改善血液循环,适用于轻度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肿胀。 术后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如感染或阴囊水肿。建议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疾病复发。

病友互助家园

1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治疗血管疾病?

血管系统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其中包括四肢的动脉病、大血管动脉瘤病、颈部的动脉病和下肢静脉血栓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四肢疼痛、肌肉萎缩、功能下降、截肢、高血压、阳痿、中风、瘫痪、死亡等症状。当出现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腹部、颈部、四肢搏动性包块、肢体突然疼痛、发凉、变色、间歇性跛行、老年人突发短暂晕厥、摔倒、突发下肢肿胀、下肢出现蚯蚓样的血管曲张现象、小腿色素沉着、溃疡、足趾、足背溃破、发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血管外科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以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饮食指南

10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

术后深静脉血栓(VTE)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在血管外科手术后。据2013年《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报道,术后VTE的发生率约为1.3%。其中,胸主动脉瘤修补术后的VTE发生率最高,达到4.2%。 为了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应遵循以下建议: 1.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 保持水分:多喝水,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4. 注意腿部保暖:避免腿部受凉,减少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5.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

医者荣耀

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管疾病治疗有哪些方法?

在血管外科领域,治疗血管系统疾病是至关重要的。血管系统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如四肢的动脉病可能导致疼痛、肌肉萎缩、功能下降甚至截肢;大血管动脉瘤病可能导致高血压、阳痿、截肢甚至死亡;颈部的动脉病可能导致中风、瘫痪甚至死亡;下肢静脉血栓病可能导致肢体肿胀、功能障碍甚至肺梗塞死亡。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腹部、颈部、四肢搏动性包块、肢体突然疼痛、发凉、变色、间歇性跛行、老年人突发短暂晕厥、摔倒、突发下肢肿胀、下肢出现蚯蚓样的血管曲张现象、小腿色素沉着、溃疡、足趾、足背溃破、发黑。 血管外科提供宽敞舒适的病房、齐全的设施、安静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为您提供一个家庭式的诊疗氛围。科室位置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原儿童医院11楼,联系电话:0931-8942935、13919951166、13739318751。

医学奇迹见证者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静脉曲张困扰,迈之灵治疗多久见效?

迈之灵是一种针对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它可以帮助改善下肢肿胀、痉挛等症状,并增强静脉壁的弹性和张力,促进静脉回流。对于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如外伤、创伤、烧烫伤等引起的肿胀也有缓解作用。此外,迈之灵对于痔静脉曲张引起的内、外痔急性发作症状,如肛门潮湿、瘙痒等,也有一定疗效。然而,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治疗见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患者在使用迈之灵后1-2周内可能开始感受到症状的改善,但具体见效时间还需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生命之光传递者

1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治疗血管疾病?

血管系统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包括四肢动脉病、大血管动脉瘤病、颈部动脉病和下肢静脉血栓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四肢疼痛、肌肉萎缩、功能下降、截肢、中风、瘫痪甚至死亡。针对这些疾病,血管外科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 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可能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信号;腹部、颈部、四肢搏动性包块可能是动脉瘤的表现;肢体突然疼痛、发凉、变色可能是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的征兆;间歇性跛行和肢体溃烂、坏疽可能是动脉狭窄、闭塞的结果;老年人突发短暂晕厥、摔倒可能是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突发下肢肿胀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下肢蚯蚓样血管曲张可能是下肢倒流性疾病的信号;小腿色素沉着、溃疡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表现;足趾、足背溃破、发黑可能是闭塞性动脉硬化、糖尿病足、脉管炎的症状。 血管外科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适用于动脉瘤、动脉狭窄等疾病;介入治疗则适用于某些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的情况。

医疗科普小站

10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静脉血栓治疗多久见效?

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治疗方案。在泌尿外科,静脉血栓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镇静剂、热敷、超声波和紫外线等保守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然而,治疗见效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如果病情恶化,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对于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都至关重要。

医疗数据守护者

1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术后VTE如何预防?

血管外科手术是治疗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不容忽视。根据2013年《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的研究,术后VTE的发生率约为1.3%,其中胸主动脉瘤修补术后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2%。 预防术后VTE的措施包括:术后早期活动,保持下肢血液循环;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穿着压力袜等。 值得注意的是,41%的VTE患者是在出院后出现症状才再次就诊的,因此,术后突发的患侧肢体肿胀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VTE的症状包括患侧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恶化。 总之,了解术后VTE的预防措施和症状,有助于降低术后VTE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疾病解码者

1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治疗血管系统疾病?

血管系统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如四肢动脉病、大血管动脉瘤病、颈部动脉病、下肢静脉血栓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四肢疼痛、肌肉萎缩、功能下降、截肢、中风、瘫痪、死亡等严重后果。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看血管外科: 1. 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可能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 腹部、颈部、四肢搏动性包块,可能是动脉瘤。 3. 肢体突然疼痛、发凉、变色,可能是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4. 间歇性跛行(即步行一段距离后小腿部疼痛)、甚至肢体溃烂、坏疽,可能是动脉狭窄、闭塞。 5. 老年人突发短暂晕厥、摔倒(TIA),脑梗塞,可能是颈动脉狭窄。 6. 突发下肢肿胀,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 下肢出现蚯蚓样的血管曲张现象,可能是下肢倒流性疾病。 8. 小腿色素沉着、溃疡,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9. 足趾、足背溃破、发黑,可能是闭塞性动脉硬化、糖尿病足、脉管炎。

癌症防治先锋

1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血管系统疾病?

血管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可能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 腹部、颈部、四肢搏动性包块可能是动脉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 肢体突然疼痛、发凉、变色可能是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的征兆。 间歇性跛行、肢体溃烂、坏疽可能是动脉狭窄、闭塞的迹象。 老年人突发短暂晕厥、摔倒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信号。 突发下肢肿胀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 下肢出现蚯蚓样的血管曲张可能是下肢倒流性疾病的信号。 小腿色素沉着、溃疡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表现。 足趾、足背溃破、发黑可能是闭塞性动脉硬化、糖尿病足、脉管炎的症状。

绿色医疗倡导者

1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被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询问治疗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患者女性34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6

医生建议: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首先需要明确诊断,了解血栓的具体情况。治疗上,通常会采用抗凝药物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必要时可能需要溶栓治疗或手术。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查看详情

脚上静脉血栓超过半年,已就医,想了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男性36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26

医生建议:对于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方面,通常会使用抗凝药物来防止血栓扩大和预防并发症。生活方式上,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活动腿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同时,遵循医嘱用药,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对于调整治疗方案也非常重要。

查看详情

86岁老人,体重130斤,想咨询如何预防脑血栓形成,之前有用药经历,无过敏史。患者男性86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针对脑血栓的预防,建议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但需严格遵医嘱,并避免饮酒及辛辣食物。日常生活中应适量运动均衡饮食,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