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者阴,痒者阳
《灵枢·终始》篇云:“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从此经文针刺浅深看来,“痒”者病位浅而属阳,“痛”者病位深而属阴。针刺与用药之理相同。
【临证应用】
举验一
刘某,女,47 岁,1987 年 6 月 10 日诊。
左下肢疼痛 2 年余,入夜则痛尤甚,难以入睡,且自觉该下肢怕凉。午后足胫部浮肿。
经某医院检查:左下肢血流偏低。其两下肢肤色及皮温度无明显差异。脉左弦、右涩,舌质红暗有瘀斑,苔薄白。
血行瘀滞,不通则痛,故有此证。治以活血通经。
蒲公英 20 克,紫花地丁 15 克,桃仁 12 克,土茯苓 20 克,广地龙 12 克,红花 10 克,川牛膝 12 克,鸡血藤 15 克,丹参 15 克,制乳没各 10 克,茯苓 15 克,赤芍 12 克,熟附片 8 克,北细辛 3 克,独活 8 克
6 剂,水煎温服,每日 1 剂。
6 月 17 日二诊:药后下肢疼痛明显减轻,夜间已能入睡。怕凉亦减,午后下肢未见浮肿。脉弦缓,右寸弱,舌暗苔薄白。
前方加减。
炙黄芪 25 克,蒲公英 20 克,地丁 20 克,连翘 12 克,金银花 12 克,全当归 15 克,丹参 15 克,广地龙 12 克,路路通 10 克,红花 12 克,川牛膝 12 克,北细辛 5 克,独活 10 克,云茯苓 12 克,熟附片 12 克
6 剂,煎服法同前。药后诸症悉除。
举验一,下肢疼痛属于血行瘀滞的证候是很明显的,如舌暗有瘀斑、脉涩等,参考原检查血流偏低,亦当属不通而痛之象,又其左脉弦,则是疼痛的脉象表现。
治法以活血通经为主,而诸证悉除,正是《素问·举痛论》“通则不痛”之理。
方中之所以用蒲公英及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类药物,是因其舌质虽暗,但仍偏红,恐其内蕴毒热之故。
然而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是以又用熟附子温阳、细辛通经;用茯苓、独活者,意在使药行于下肢,令浊气渗利而出。其余诸药皆为活血通经之品,俾血和经通而痛除。
我们用此类方药治疗下肢静脉炎,亦每获良效。
此病例为门诊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但不曾长期随访,亦未知其下肢血流变化情况。然而其证属阴,病在血脉之中却是无疑的。
任脉之别,虚则痒瘙
《灵枢·经脉》云:“任脉之别,……实则腹皮痛,虚则痒瘙”,任脉别出的络脉有病,属于正虚的,表现为皮肤瘙痒。
【临证应用】
举验
程某某,女,75 岁,云南人,2003 年 11 月 24 日诊。
患者皮肤瘙痒难忍,又以腹部为甚。舌暗苔薄白,脉弦细略数,大便调。
证属血虚受风,治以养血凉血,散风润燥,补益肝肾。
当归 15 克,赤白芍各 10 克,丹参 15 克,丹皮 10 克,连翘 12 克,蝉衣 6 克,僵蚕 10 克,地肤子 10 克,胡黄连 8 克,鸡内金 10 克,焦三仙各 10 克,五味子 10 克,黑芝麻 12 克,全瓜蒌 12 克,生甘草 6 克
6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药后瘙痒消除,观察 2 月未复发。
【发挥】
本病案为皮肤瘙痒之症,以腹部为甚,这与《灵枢·经脉》中的论述相一致。而任脉承任一身之阴,且其循行部位通过腹部。
所以腹部皮肤瘙痒,是任脉的络脉阴血不足为其病本。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机为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化燥生风,应治以养血凉血,散风润燥。
方中首用归、芍等养血之品治其本;用蝉衣、僵蚕散其风气;黑芝麻、地肤子补益肝肾,养血润燥;黄芩、焦三仙、全瓜蒌在于调畅肠胃,使里热从消化道排出。
此外《灵枢·终始篇》有“痒者阳也”之说,可与本案互参。
文章 宝宝脸上小凸起,可能是毛周角化症?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我有湿疹,医生叫我网上买药膏,需要多少?
医疗故事汇
文章 皮肤松弛怎么办?胶原蛋白能改善吗?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脸上粉刺反反复复怎么办?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宝宝身上长痘痘,怎么办?
康复之路
段力平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刘宏磊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纪宗斐
副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