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痛?盘状半月板
一:什么是盘状半月板?
盘状半月板这是一个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下的形态学名称,在普通 X 片和 CT 中都无法发现。一部分患者在进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时,检查报告提示:膝关节的核磁影像的表现中,其中半月板较正常的半月板形态明显变大同时变厚,尤其是在体部呈盘状因而被叫做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又经常被称作盘状软骨,多见于膝关节外侧。临床上,患者主要因为活动膝关节时发生弹响而就诊,检查膝关节核磁后确诊。这是一种少见的半月板畸形,外侧半月板多于内侧。
二: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据报告盘状外侧半月板的发生率在日本和韩国患者中为 26%,而在其它国家的患者中不到 1%;内侧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为 0%~0.3%。
三:临床表现
根据 Watanabe 等的分类系统,按照外侧胫骨平台覆盖的程度,和后方半月板胫骨附着部是否正常,将外侧盘状半月板分为完全、不完全和 Wrisberg 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更为常见,呈盘状,并有半月板的后部附着。这两种类型常无症状,在膝关节屈、伸活动过程中,没有半月板的异常活动。假如一个不完全或完全型盘状半月板发生了撕裂,症状与其它半月板撕裂相似。包括外侧关节间隙压痛、弹响和渗出。Wrisberg 韧带型盘状半月板通常在大小和形状上接近正常,除了 Wrisberg 韧带外,无后部附着。由于此类型半月板并不呈盘状,Neuschwander 等将其描述为缺少后冠状韧带的外侧半月板变异。以区别于真正的盘状半月板。与完全型或不完全型相比,Wrisberg 型盘状半月板常见于更年轻的患者,并不伴有外伤。此型盘状半月板的异常活动可导致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出现弹响("膝关节弹响综合征")。内侧盘状半月板较外侧盘状半月板少得多,半月板呈盘状,更常伴有外伤,通常为半月板撕裂。多数内侧盘状半月板患者的症状与内侧半月板撕裂一致。盘状半月板在 X 线图象上常呈阴性,除非采用 MRI 检查,否则术前可能无法做出诊断。
四:诊断: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在严重创伤病例,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可外用月板健骨舒络贴,来治疗半月板损伤。
盘状半月板患者,未受伤前,多与常人无异,少数可在屈膝等活动时发现膝关节有弹响。多数患者是在膝关节受伤拍片时发现的。X 平片常表现不明显,比如外侧盘状半月板者查 X 平片,可发现膝关节外侧间隙增宽、腓骨高位及胫骨前棘发育不良等,但这些均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诊断的金标准是关节镜检查所见,而且关节镜下可以直接手术将损伤的盘状半月板切除。但关节镜也是有创的,作为诊断,临床一般用骨科查体配合 MRI 检查。 半月板的骨科查体常用过伸过屈试验和旋转挤压试验(麦氏征),前者确定半月板损伤是在前角还是后角,后者可具体查出半月板损伤的部分。现在临床最常用的还是 MRI 诊断,其诊断标准就是:矢状面上以 5mm 层厚扫描,有 3 个或 3 个以上层面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冠状面上半月板体部最窄处的宽度大于 15mm 或者超过胫骨内(外)侧平台关节面的一半以上。
五:治疗:
盘状半月板未损伤前,一般不主张手术切除,可选择保守用月板、健骨、舒络、贴来辅助治疗。在出现损伤后,则切除损伤区及多余区时,一般宜适当地保留半月板边沿,以免膝关节上下软骨直接接触,更早地引起关节退变。有的患者在切除盘状半月板及损伤区保留边沿区后,能慢慢恢复成正常形状半月板,仍能完全正常运动。手术前后,为保关节的稳定性,患者宜加强股四头肌锻练。
小疑问:盘状半月板可以跑步么?
可以跑步。跑步是最好、最方便、最不挑天气时间、的锻炼方式之一,只要一双舒适的鞋子,就可以开始跑步健康之旅。每天坚持下来,对身体的亚健康的调理、提高体质很有帮助。盘状半月板的患者,因为膝关节内半月板的形态发生了增厚,变大。因此正常锻炼跑步或慢跑对半月板的刺激相对小,可以坚持慢跑。不要做加速或减速跑或竞技跑步等。这种患者如果做剧烈运动,往往由于关节活动的不协调,如踢球时踢空、对脚,或跑动中被绊倒等膝关节扭伤时,导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胫骨间,原来有盘状半月板就容易撕裂,诱发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需要维持关节镜下手术探查,并手术治疗。老年人不建议跑步,由于半月板有退变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而这些撕裂的引起甚至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