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胸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

胸椎间盘突出症,顾名思义胸椎的椎间盘突出压迫了椎管内的神经,引起了下肢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字之差,治疗上的差距就天壤之别了。

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相对较少,治疗上交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许多,绝大部分的治疗还是开放融合手术,胸椎的手术由于位置特殊,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处理不好容易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微创内镜手术开展相对较晚,很多的微创医生对于胸椎也是望而却步。

我们实际工作中发现,微创内镜方法治疗胸椎疾病有先天优势:创伤小,避免过度的损伤;视野清除,内镜下放大的手术视野,是能完全显露硬膜囊神经的,这在开放手术看来是不可想象的;随着内镜下辅助器械的发展,微创治疗胸椎疾病已经成熟,而且与开放手术相比优势明显。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5岁,158/57 cm/kg
主诉: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不适7个月。

病史:7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放射痛,右臀后向右腿外侧及膝关节周围放射,采取保守对症治疗,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目前仍有右侧臀后疼痛,右侧足趾周围麻木。

查体:腰背部压痛,右侧臀后及足趾周围麻木不适;双下肢各关节活动良好,下肢皮肤感觉及肌力大致正常,病理征阴性。

诊断:胸11-12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突出摘除治疗,术中减压明显,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辅助检查资料:

图一 术前X线片检查见脊柱序列大致正常。

 

图二 术前MRI检查见明显椎间盘突出,向后方压迫硬膜囊,突出的椎间盘偏一侧。

图三 术前CT检查见胸椎间盘突出,未见明显钙化形成。

图四 这是个术中视频截图,减压后可见明显的硬膜囊波动,这在开放手术中是不可想象的。

图五 术后复查MRI可见明显突出椎间盘摘除,硬膜囊无明显受压。

  

向本文作者提问
步荣强·主治医师
步荣强主治医师可处方
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脊柱科
好评99%|接诊量2793|响应时长25分钟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峡部裂、颈椎病、脊柱感染、脊柱结核、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外伤性骨折、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3横突综合征、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小关节紊乱、骨质疏松症、椎体后缘骨赘、黄韧带增厚、脊柱侧弯等腰背部疼痛的微创内镜手术治疗。 另外对四肢关节疼痛等骨科各种疾病,如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髌骨脱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跟腱断裂、跟骨骨折、足部骨折 、周围神经损伤、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网球肘、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马蹄足、膝内翻、膝外翻、踇外翻、富贵包、骨囊肿、骨样骨瘤、骨软骨瘤等也有一定经验。  
¥50
问医生
#概述#骨科#常见症状#胸椎间盘脱出#胸椎间盘突出#胸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为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胸痛、感觉障碍、力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可手术治疗简介胸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外伤、椎间盘慢性劳损、椎间盘退变、脊柱畸形等引起的胸椎间盘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感觉障碍、肌力减退或者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柱可有轻度侧弯及椎节局限性疼痛、压痛及叩痛,严重的胸椎间盘突出症还会出现截瘫、二便功能障碍。治疗能通过休息、制动、药物、物理治疗,使得疼痛慢慢缓解,功能维持较好,日常生活未受限,有出现任何生活工作方面障碍,可以继续选择保守治疗,否则就要寻求手术治疗。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胸背部疼痛、感觉障碍、肌力减退或括约肌功能障碍(括约肌松紧度过紧而导致括约肌痉挛),脊柱可有轻度侧弯及椎节局限性疼痛、压痛及叩痛。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胸背部疼痛、感觉的障碍、肌力减退或者是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柱轻度侧弯及椎节局限性疼痛、压痛及叩痛的表现,联合X线平片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钙化以及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可更加精确地进行定位和评估脊髓受压的程度等间接征象,进行确诊。胸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类型?中央型:即突出的椎间盘位于椎体后正中间隙。旁中央型:即l突出的椎间盘位于椎管内中央与椎间孔之间,胸椎间盘突出,分别压迫下肢神经根。侧方型:即突出的椎间盘位于椎间孔处或椎间孔以外,主要引起神经根损害。游离型:即突出的椎间盘从椎间隙脱出,游离于椎管其他部位,游离的椎间盘可以向上移动,也可以向下移动,压迫神经组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目前尚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有明确的患病率。多见于40~60岁左右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大约为1.5:1,常见的发病部位为T8~L1,以T11~T12、T12~L1最多见。是否可以治愈?能彻底治愈,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物理等治疗后,当原发疾病得到缓解后病情稳定。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
步荣强·主治医师张立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