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在欧美国家成人患病率为10%~20%,我国为10%左右。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西方国家便秘型多见,我国则以腹泻型为主。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①胃肠动力学异常:结肠电生理研究显示,IBS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的慢波频率明显增加。腹泻型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对各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如进食、肠腔扩张、肠内容物以及某些胃肠激素)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呈反复发作过程。②内脏感觉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量研究发现,IBS患者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平滑肌收缩等生理现象敏感性增强,易产生腹胀腹痛。③肠道感染治愈后: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④胃肠道激素:研究还发现某些胃肠道肽类激素如缩胆囊素等可能与IBS症状有关。⑤精神心理障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对应激反应更敏感和强烈。
【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常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质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有睡眠中痛醒者。腹泻型IBS常排便较急,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便秘型IBS常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常伴腹胀、排便不净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和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一般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治疗】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策略主要是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详细询问病史以求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予以去除。告知患者IBS的诊断并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教育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伴有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
(二)药物对症治疗1.解痉药 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匹维溴胺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对腹痛亦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用法为每次50mg,3次/日。2.止泻药 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3.泻药 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泻药,宜使用作用温和的轻泻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有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容积性泻药如甲基纤维素等也可选用。4.抗抑郁药 对腹痛症状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甚至对不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亦有一定疗效。用法详见本章第一节。5.肠道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留酸菌等制剂,可纠正道菌群失调,对腹泻、腹胀有一定疗效。
(三)心理和行为疗法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预后】IBS呈良性过程,症状可反复或间歇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