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也可以简称为鳞癌,早期可呈溃疡,又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开口,或瘢痕部的溃疡经久不愈而癌变。此疾病可因日光长期暴晒,放射线过量照射,化学物质刺激,遗传因素等等原因引发。
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与骨骼,损害互相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如发生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固潮湿与摩擦更易出血,发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状,破坏性大,有明显疼痛,易转移,预后不良。
如何诊断?
表皮角化,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棘细胞呈瘤性增生,呈条索状或巢状细胞团,边缘以基底细胞层,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在癌细胞团内有很多分裂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临床表现早期皮损常呈小而硬的淡红色结节,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但常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有时表面有鳞屑。
根据肿瘤发展的快慢,肿瘤中央迟早会发生溃疡,发展迅速的肿瘤直径达到1~2cm大小之前就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有坏死组织,易出血,溃疡边缘宽而高起呈菜花状,性质坚硬,伴恶臭。发生于口唇的鳞癌90%发生于下唇,常为单个结节溃疡性皮损,较皮肤鳞癌发展迅速,预后差。一般来讲继发于放射性皮炎、焦油性角化病、瘢痕、溃疡、窦道者,其转移远较日光损伤,如日光性角化病为高;发生于口唇、阴茎、女阴者亦易于转移。
原发性鳞癌少见,早期为一小的丘疹,结节状或呈疣状突起,淡红色,表面粗糙,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多见于头顶部。继发性鳞癌多见,常在原有头皮的慢性溃疡、瘢痕等损害基础上癌变所致。
2.临床分型根据临床形态,通常有两型:
(1)菜花样(乳头状)型:初起为浸润性小斑块、小结节或溃疡,继而隆起成乳头状以至菜花样,淡红至暗红色,底宽,质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附以鳞屑和结痂,顶部中心区常有钉刺样角质,若将其强行剥离,底部容易出血。此型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2)深在型:初起为淡红色坚硬小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渐增大,中央呈脐形凹陷,周围有新发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火山口样溃疡。边缘坚硬、高起并外翻,溃疡底面高低不平,有污垢坏死组织和恶臭、脓样分泌物,发展较快,向深处浸润,可达肌肉和骨骼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很高,很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但很少血源转移。预后较差。
3.病理分类根据国际TNM(tumor,lymphnodemetastasis)分类,鳞癌可分为:
T肉眼所见原发病灶
Tis上皮内癌
T0初发肿瘤
T1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下
T2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上,5cm以下(浸润至真皮浅层)
T3肿瘤最大直径为5cm以上(浸润至皮肤深层)
T4肿瘤侵犯其他组织(软骨、肌肉和骨骼)
N肉眼所见淋巴结转移
N0未扪及淋巴结
N1扪及同侧所属淋巴结
N2扪及两侧淋巴结,同侧淋巴结固定
N3扪及两侧淋巴结,对侧淋巴结固定
M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上述分类中,T1~T4处于N0M0者很少引起死亡。反之,处于N1M1者则预后不良。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病人,病变部位常原有损伤性瘢痕或溃疡。病变质地较硬,呈结节或斑块,边缘隆起,增长较快。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1.病史40岁以上患者原有皮损史,如烧伤瘢痕、慢性溃疡、角化病和着色性干皮病等。
2.临床特征偶或外表正常皮肤上发生质地较硬的结节或斑块,边缘似隆起并向四周扩展、增长迅速,应疑为本病。
3.组织病理检查见真皮内有分化程度不一的鳞状细胞组织。
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而预防主要针对其可能的诱发病因进行,平时注意避免过度日晒和紫外线、X线照射,及频繁接触砷、沥青等化学物质。对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或黏膜白斑等要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有助于防止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肌钙蛋白T偏低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方美玉医生预约挂号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恶病质是什么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颈部淋巴结发炎肿大怎么消除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脖子有结节怎么消除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陈玉兰医生简介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重病包括哪些病


医者荣耀
文章 北京市道培医院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高钙血症的原因


健康百科
文章 蒋凯医生简介


智慧医疗先锋者
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颗痣,表面不光滑,含有毛发,颜色深浅不一,是否需要切除?患者男性22岁
就诊科室: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35

张鑫莹
主治医师
开原市中医医院
患者发现身上的一个痣有所变化,担心可能是皮肤癌的信号,咨询医生如何处理。患者男性51岁
就诊科室: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7

郑振洨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不规则的黑斑,近两年才注意到,很担心是不是黑色素瘤?患者女性31岁
就诊科室:妇科
总交流次数:32

唐慧娟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凌勇活
主治医师
皮肤科
茂名市人民医院


孙永艳
主治医师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