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乳腺疾病的认识现状
乳腺增生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种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许多医生和病人都以乳腺增生来进行治疗,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乳腺增生是一个病理诊断,只有病理医生根据病理切片来进行诊断,临床医生没有病理支持下作出乳腺增生的诊断时不慎重的。其次乳腺增生的概念是不确切的,这种术语不能区分组织学的变化,在病理切片上是单层细胞增生?还是多层细胞增生?有没有不典型增生?笼统的称为乳腺增生没有确定正常增生和异常增生的界限;没有区别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变化的关系,不利于癌前病变的评估。第三现在的观点认为大多数良性乳腺疾病与生育年龄有关,是一个从正常到失常,到出现疾病的过程,可以说任何一位曾经哺乳的妇女的乳腺组织的病理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这是一种正常的变化,多数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如果出现了症状,如疼痛和包块等,就应引起重视,甚至需要治疗了。国际上统一将这类疾病称为良性乳腺疾病(Benign breast disease BBD),是指乳腺的非恶性状态,它包括临床和病理的大范围失调,我们常说的乳腺腺病、囊肿、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纤维化、纤维腺瘤、上皮增生、组织化生和乳头状瘤等都可以称为良性乳腺病,长期以来一些不精确、不完整且缺乏特指性术语,易暗示患者处于“疾病”状态,忽视了乳腺这个内分泌器官的正常动态变化。1987年Hughes首次提出了良性乳腺病是“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的失常(aberration of normal development and involution,ANDI)的概念,这一观点很快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并被人民所接受。ANDI是一个双向的概念,它用正常到疾病的变化过程代替了原来的“正常”和“疾病”的观点,其强调四大原则:大多数BBD与生育年龄的正常过程有关;有一个正常到失常,再到偶尔出现疾病的过程;根据正常实际情况解释正常和不正常;ANDI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的方面-症状、体征、组织学和病理。
目前对乳腺癌的认识进展较多,乳腺癌从以前认为的首先是一种局部肿瘤病变,先发生淋巴转移,最后发生血道转移,因此以前的手术方式是尽量彻底切除局部癌灶和淋巴结廓清,从根治术到扩大根治、扩大超根治术;目前对乳腺癌的认识是: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乳腺腺泡和腺管内的癌组织容易脱落,一开始就可能发生了血道转移,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应是一个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对于其手术应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方式,原位癌和1期乳腺癌可采取保乳手术,II、III期乳腺癌采取改良根治术,标准的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和超扩大根治术基本已摒弃,当然在实施保乳手术时,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术后综合治疗的条件。另外予以注意的是乳腺癌手术后,其癌组织常规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是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或是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以便决定术后是否采取内分泌治疗,激素依赖性性乳腺癌术后无论对于绝经前、围绝经期或绝经后采用TAM或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序贯性治疗5-10年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和死亡率,这是近几年来对乳癌内分泌治疗研究得出的最新结果。关于保乳术后乳房重建,可一期手术进行,也可分期手术,一般选用背阔肌肌瓣或假体植入,运用乳腔镜进行一期乳腺癌改良根治、保乳手术及乳房重建,既能达到传统手术根治的目的,又能达到乳房美容的效果,是目前很有发展的乳腺前沿技术。
乳腺外科手术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发展历程,近年乳腺微创外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基本颠覆了许多传统手术不能达到的手术目的,麦默通旋切系统相对传统的针刺活检显现无比的优越性,避免了穿刺针道癌细胞种植,同时用其可以乳腺皮下完成乳腺小于4.5cm的良性肿瘤的切除,达到术后美容的效果;电子乳腺纤维管镜的出现完全取代了乳管造影,特别是对于乳管溢液的病因学诊断及治疗,可完成乳管内组织活检、乳管内冲洗治疗及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切除,真正达到无创、微创的目的;乳腔镜是随着其他科疾病手术的运用才推广到用于乳腺的手术,目前发展欣欣向荣,常规经腋下入路,特制皮瓣剥离器分离、CO2充气建立手术空间,运用吸脂技术清除脂肪组织后、淋巴结清晰可见,更顺利地完成淋巴结清扫,广泛运用于治疗乳腺科乳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及手术后乳房重建,同时对男性乳腺发育症、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不典型增生症、巨乳症及副乳症也可进行乳腺皮下切除,特别是其美容效果是各种传统手术无法达到的,随着腔镜辅助设备的开发和利用,乳腔镜必将在乳腺外科的应用更加广泛,熠熠生辉。特别是探索这三种方式的可选择联合运用,势必是今后乳腺外科手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