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进去深度睡眠
照睡眠的自然规律,正常人应该自然而然的由浅睡眠,进入深睡眠状态,不需要借助外界的任何力量。寻求深度睡眠法的朋友,肯定是存在睡眠障碍的问题,就说可能睡眠比较浅。感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可能还是觉得比较困倦,就属于睡眠障碍。
安眠药包括苯二氮卓类的,还有非苯二氮卓类。这类安眠药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可以帮助进入深睡眠状态,服药以后的也不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吵醒,深度睡眠加深。这一类药长期服用,会有些副作用和依赖性,比如会产生成瘾,或者会产生耐药等等,所以还要寻找引起睡眠不好的原因。这主要是从自身因素有关系,比如情绪的问题,即焦虑、紧张等等,常常会导致晚上睡觉不好,所以还要从心理上进行适当的调节。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维海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381614|响应时长3分钟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训练,头痛,头晕,失眠症状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2021年完成省全科医学培训,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有一定见解!
¥20起
问医生
#概述#预防#焦虑状态#焦虑障碍#其他特指的焦虑障碍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担心父母,愿离开父母,拒绝上学或单独就寝并发其他焦虑症及抑郁症,出现自伤及自杀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简介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对离家或与依恋对象分离一种持续的,激烈的恐惧,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8-24个月的儿童正常情绪。该病主要表现为担心父母在分离后受到伤害,因此愿离开父母,拒绝上学或单独就寝等,部分患者还伴有躯体症状。目前对分离性焦虑症的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症状表现对分离过度担心、苦恼,担心亲人的安危,愿离开家人,反复做离开家人的噩梦。诊断依据分离性焦虑的诊断要依据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等方面,才能够进行诊断。1.症状标准(1)预计将离开家或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或当这些情况真实发生时,经历反复发作的极端痛苦;(2)当与依恋对象分离时,担心其健康或死亡;(3)他们担心有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例如走失、绑架或出现意外,将令他们能再与重要的依恋对象团聚;(4)因为害怕分离,愿意或拒绝单独外出;(5)持续且极度害怕或愿意在家或其他环境中单独待着,或是缺乏重要依恋对象陪伴而独处;(6)拒绝在身边有一个主要依恋对象陪伴之时睡觉,或是离开家睡觉;(7)反复出现表达个体分离焦虑内容的噩梦;(8)躯体症状,如头疼、腹部适、恶心、呕吐,儿童常见,当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或预期分离时出现。2.病程标准(1)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持续至少4周;(2)成年人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3.严重程度标准导致临床的显著痛苦或社会、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受损。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美国成年人中分离焦虑障碍12个月的患病率为0.9%~1.9%,儿童6~12个月的患病率估计为4%[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及早通过心理及药物治疗后基本能控制症状,达到临床痊愈。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