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吴海霖

关于特医奶粉

关于特医奶粉

去年“湖南假奶粉”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时隔12年再次出现的“大头娃娃”令广大家长愤怒的同时又充满了担忧。不同于08年奶粉制作中作假,这次的“假奶粉”事件中是以固体饮料替代“特医奶粉”。为了盈利,不良商家的花式翻新,为孩子的奶粉安全再次敲响警钟。此外,我们也意识到仅仅是靠相关单位的力量加强市场食品药品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提升家长自身对于奶粉的认识也是重中之重。

 
配方奶分类
首先来谈谈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粉作为母乳的有效替代品,其配方可模仿母乳的营养成分,必须包括适量的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1
三种形式的配方奶粉
粉末:最便宜的婴儿配方食品,必须在喂养前与水混合,也是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形式;
 
液体:必须与等量的水混合的浓缩液体;
 
即食:不需要混合,可直接食用的婴儿配方奶粉,也是三者中最贵的一种。
 
2
三种不同基质的配方奶粉
基于牛乳的配方食品
 
基于大豆的配方食品
 
基于大米的配方食品(少见)
 
3
三种适用月龄的配方奶粉
婴儿配方乳(奶)粉:适于0-6月龄正常婴儿食用,标为“1段”
 
较大婴儿配方乳(奶)粉:适于6-12月龄较大婴儿食用,标为“2段”
 
幼儿配方乳(奶)粉:适于12-36月龄幼儿食用,标为“3段”
 
因为其应用的特殊性,其生产要求相对于其他食品也更严格。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绝对不要给婴儿喂食未改性的牛乳,也不建议婴儿食用未改性的山羊乳;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规定向婴儿配方食品添加新成分应具有“无害的合理确定性”作为安全标准等。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
新闻中所提到的“特医奶粉”,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合法正规的产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以及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
 
=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类别(适用人群)=
 
配方食品的类别
 
适用人群
 
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    乳糖不耐受婴儿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     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婴儿
 

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

食物蛋白过敏婴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   适量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   氨基酸代谢障碍婴儿
 
母乳营养补充剂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下面具体说说这几种
 

1 早产儿奶粉

临床上,孕37周前出生的婴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称为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多为低出生体重儿。为满足其追赶生长的营养需求,此类婴儿配方食品中能量、蛋白质以及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应明显高于足月儿配方食品。
 

2 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奶粉

适用于原发或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其中粉状无乳糖配方食品中乳糖含量应低于0.5克/100克;粉状低乳糖配方食品中乳糖含量应低于2克/100克。液态产品可以按照稀释倍数做相应折算。

 

3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是将牛奶蛋白经过加热和(或)酶水解为小分子乳蛋白、肽段和氨基酸,以降低大分子牛奶蛋白的致敏性。根据不同配方,此类产品的碳水化合物既可以完全使用乳糖,也可以使用其他碳水化合物部分或全部替代乳糖。其他碳水化合物指葡萄糖聚合物或经过预糊化的淀粉,但不能使用果糖。

 

4 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乳蛋白深度水解是通过一定工艺将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大分子乳蛋白水解成短肽及游离氨基酸。氨基酸配方食品是由单体氨基酸代替蛋白质。上述配方食品将过敏原去除或不含过敏原,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婴儿。该配方食品不含有食物蛋白。下表是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中能量、部分营养素可调整范围值。

 

5 母乳营养补充剂

母乳营养补充剂不是全营养配方食品,是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补充。对于母乳中含量水平尚不足以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快速生长需求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额外添加.

 

6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是指不含或仅含少量代谢障碍氨基酸的特殊配方食品。用于代替普通婴儿配方食品,以改善患儿症状,减轻智力损害,同时为患儿提供必要的、充足的营养素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有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酪氨酸血症、高胱氨酸尿症、戊二酸血症Ι型、异戊酸血症、尿素循环障碍等,其配方食品中应限制的氨基酸种类见下表

 

三 购买注意事项

如何选购特殊医疗用途配方奶粉呢?

 

1 看产品名称

产品标签上标示的产品名称应为产品注册批准的名称,如×××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氨基酸配方食品(粉)等。

 

2 看产品注册信息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必须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合法的产品标签上会标注产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注字TY+8位数字”。还可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的“服务”板块中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中查询核实已获批的注册产品信息。没有标注产品注册号的或者查询不到相关信息的,千万不要购买。

 

目前已批准注册号见下表

 

大家也可自行到官网搜索,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3 看适宜人群

合法正规产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如上所述几种。

 

4 看贮存条件和保质期

产品标签上都会标注产品贮存条件,特别是提示开封后贮存条件。消费者要根据家庭所能具备的贮存条件购买相应产品。要购买保质期内产品,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距购买日期较近的产品。

 

5 重中之重

不宜擅自给宝宝食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文末我们也回答下什么是固体饮料?如何区分固体饮料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标示适用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用固体饮料替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Martin CR, Ling PR, Blackburn GL (2016) Review of Infant Feeding: Key Features of Breast Milk and Infant Formula. Nutrients 8 (5). doi:10.3390/nu8050279

 

韩军花.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解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 048(008):659-662.

 

市场监管总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选购消费提示.2020.05.1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血常规

每当带着孩子到医院,基本百分之九十九都会做一个检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主题,血常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宝宝跟成人血常规正常范围是不同的。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血常规正常范围也是不同的。 但大部分医院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正常范围都是按照成年人或大年龄儿童来划定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儿童血常规的认识。 首先是血常规正常范围,以下参考: 血常规一般检测正常值 项目 年龄 正常值 红细胞 新生儿 (5.2~6.4)X10^12/L 婴儿 (4.0~4.3)X10^12/L 儿童 (4.0~4.5)X10^12/L 血红蛋白 新生儿 180~190g/L 婴儿 110~120g/L 儿童 120~140g/L 细胞压积 1 天 0.48~0.69 2 天 0.48~0.75 3 天 0.44~0.72 ~2 个月 0.28~0.42 6-12 岁 0.35~0.45 白细胞 新生儿 20X10^9/L 婴儿 (11~12)X10^9/L 儿童 (8~10)X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新生儿~婴儿 0.31~0.40 儿童 0.50~0.70 淋巴细胞比例 新生儿~婴儿 0.40~0.60 儿童 0.20~0.40 单核细胞比例 2~7 天 0.12 其后 0.01~0.08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 0.005~0.05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 0~0.0075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 (50~300)X10^9/L 网织红细胞 新生儿 0.03~0.06 儿童 0.005~0.015 血小板 - (100~300)X10^9/L (表源:第 8 版儿科学) 知道了正常值后,下一步我们就要知道如果数值的意义及偏离了正常范围代表了什么。 1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 宝宝初生时红细胞血红蛋白较高,可达红细胞(5~7)X10^12/L,血红蛋白 170g/L 左右,10 天后开始下降,至出生后 2~3 个月达最低水平,红细胞为 3X10^12/L,血红蛋白 110g/L 以下,此阶段为生理性贫血期。 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标准见下表)贫血时网织红细胞也会增多。 = 儿童贫血标准 = 轻度 90~120g/L(6 岁以上) 90~110g/L(6 岁以下) 中度 60~90g/L 重度 30~60g/L 极重度 <30g/L 2 白细胞 主要分两种类型 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2)淋巴细胞 婴儿期白细胞易因进食、哭闹、肌肉紧张、疼痛、缺氧等影响而波动。 白细胞分类中,初生时中性粒细胞较多,占 60%-65%,淋巴细胞约占 30%~35%。出生后 4~6 天两者相等,后淋巴细胞占优势,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加,4~6 岁二者又相等,6 岁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 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加(常伴白细胞总数增多):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2.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低于 4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5X10^9/L,):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病毒)、血液系统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亢进等,自身免疫疾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如湿疹),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 4.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天花、结核)等 6.淋巴细胞增多:感染(常见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菌、梅毒、弓形虫感染),肿瘤(如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移植排斥反应 7.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一些免疫缺陷病等; 3 血小板 新生儿期波动大,生后 48 小时内较低,可能与产伤有关,2 周后可达 300X10^9/L。 1.血小板减少: 1)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破坏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疹,上呼吸道感染,输血后等 2.血小板增多: 1)原发性增多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溶血,癌症 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相关。 检验结果的判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最后的结果以专业医师判断为准。 参考文献: 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有关母乳喂养的一点建议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但现在我国母乳喂养率仍较低。其中一个大的原因就是母乳喂养遇到的许多问题,下面介绍一些母乳喂养的建议。 哺乳准备 1)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早期建立母乳喂养策略 1)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 30min)。 2)新生儿生后尽早(<1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3)生后母婴同室。 母乳相关性黄疸 1)按需哺乳(频率≥8 次/24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 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 2)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牛奶蛋白过敏 1)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 母乳的家庭贮存 1)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 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2)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 母乳喂养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1)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 1.6~8.5 次/d,粪便转黄时间 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2)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 6~7 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 0.5~1.0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3)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 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1)针灸、超声、刮痧、穴位按压、热或冷敷对乳房充血肿胀疗效不确定,而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 2)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 3)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 参考文献:佚名.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 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好动还是多动?天性还是病症?

孩子老是闯祸,被老师同学讨厌,成绩下降,大多数人会说“男孩子嘛,天性多动”,但是也不可忽视,也许孩子不是好动,而是多动症。那么所谓的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呢?我家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呢?相信下面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 一 定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在国内多称为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患病率较高的一种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 7.2%,男童高于女童。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两种,可对认知、学习、行为、情绪和社交构成一定的损害。 二 分型 主要分为三种亚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定 ADHD 患者可以由一种亚型转变为另一种亚型。 1 多动和冲动型 在幼童中,多动和冲动几乎总是一起出现,以多动和冲动为主型 ADHD 的特征是不能静坐或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通常可在儿童 4 岁时观察到,并在 7-8 岁时症状最为严重。 过度躁动(例如,手脚不停拍打、在座位上扭动) 当被要求坐着时很难保持不离座(例如,在学校、工作时等) 感到坐立不安(青少年中)或不合适地到处乱跑或攀爬(年龄较小的儿童中) 难以安静地玩耍 很难跟得上患者,感觉其似乎总是“忙个不停” 话多 难以按顺序等候 回答问题过快(脱口而出) 打断或介入他人的活动 2 注意缺陷型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能力差以及人之处理与反应速度降低。常被认为认知速度缓慢,处于开小差状态,主要集中在认知或学习问题,在 8-9 岁上小学后变得明显。 不能密切注意细节,犯粗心的错误 在玩耍、学校或家庭活动时难以维持注意力 即使是与其直接对话时,患者也似乎没有在听 不能坚持完成任务(例如,家庭作业、家务活等) 难以组织安排任务、活动和物品 回避需要持续脑力劳动的任务 容易遗失任务或活动所需物品(例如,课本、运动器材等) 易受无关刺激影响而分心 在日常活动中(例如,家庭作业、家务活等)表现出健忘 3 混合型 具有以上两种亚型特征。 三 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已经定义了诊断 ADHD 的统一标准,对于年龄小于 17 岁的儿童,诊断标准要求:有 6 项或以上的多动和冲动症状,或者有 6 项或以上的注意缺陷症状。对于年龄≥17 岁的青少年和成人,则需要≥5 项多动和冲动症状,或者有≥5 项注意缺陷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核心症状损害了学业活动、社交活动或职业活动中的功能,才满足 ADHD 的诊断标准。 ADHD 病因尚未明确,但确定的是有很强的遗传成分,所以类似行为的家族史很重要,此外有证据表明,孕妇孕期接触烟酒,以及早产儿(孕龄<32 周)有较高患病风险。 ADHD 的症状与许多其他状况重叠,包括发育变异、神经或发育问题、情绪与行为障碍、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以及特定的医学问题,因此,应认真鉴别。 四 治疗 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药物饮食治疗,也有可能是用几种方式一起进行。 行为治疗作为针对学龄前或者症状较为轻微的患儿的一线疗法,取得了可观疗效。规律的体能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是相当有效的副加疗法,但目前尚无不清除最理想的运动种类及强度。但明确的是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提升患儿行为及运动能力、提升管控功能(包括专注、抑制控制、计划等)、较快的信息处理速度,记忆力也有所提升。 及时地发现,正确的引导都能改善孩子的情况,例如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与游泳最初的相遇是因为其患有多动症,母亲以此让他消耗多余的精力。因此如果看了上文越看自己家的崽越像,而且无论在哪种场合孩子都静不下来,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不妨去医院做个简单的问卷测试、筛查,说不定孩子的人生就发生变化了。 参考文献: Den Heijer AE, Groen Y, Tucha L, et al. Sweat it out?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ADH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Neural Transm (Vienna ). 2017;124(Suppl 1 ): 3‐26. doi: 10.1007/s00702-016-1593-7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