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卷土重来?一文教你怎么防!
尽管新冠疫情在国内早已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但病毒带来的潜在威胁却始终未能被完全解除。
冷链新冠病毒阳性事件频发
2020 年 11 月 13 日,继同年 6 月国内首例冷链检测阳性(北京新发地)事件被报道以来,甘肃省兰州市疾控部门再次通报了天津海关进口的冷冻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
12 月 6 日,据武汉卫健委消息显示,武汉两份进口冷冻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调查,这两份冷链肉制品分别由上海和天津入境。
半年内,我国已在多达 30 地区冷链检测出了新冠病毒,至少发生了 40 起冷链检测阳性事件,其中近半数来自南美洲,超 8 成阳性部位为肉制品外包装。
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经冷链途径「入侵」的新冠病毒已被认为是造成国内新冠疫情反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此前表示,新冠疫情的传播已经呈现出「从人到人」和「从物到人」并存的特征性现象。
阅读前思考:
随着今冬最强寒潮的来袭,全国 25 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再创新低。在低温寒潮和冷链传播的双重作用下,新冠疫情是否有二次暴发的可能性?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对于经冷链途径传播的新冠病毒,我们应采取何种针对性措施来抵御病毒的传播?
新冠病毒冷链途径传播中的隐藏风险
曾有人质疑在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能否存活足够长的时间。经研究观察,与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一些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如零下十几摄氏度,仍可以继续存活。李兰娟院士团队此前已经证实,新冠病毒在零下 20℃ 条件下仍可存活长达 20 年之久。鉴于冷库环境温度较低,该环境是符合新冠病毒长期存活的条件的。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表示,被污染的冷链食品相当于一个导火索,「物传人」可能会引爆疫情,但「人传人」在流行扩散中仍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
病毒冷链途径传播的特性又为新冠病毒的来源追溯提供了新的证据。来自剑桥大学遗传学家彼得·福斯特团队的研究数据表明,早在 2019 年 9 月 13 日和 12 月 7 日期间,新冠病毒开始在人类中传播的可能性高达 95%。由此,相关专家认为,武汉最初的病毒由进口冷链输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进入冬季以后,空运、陆运、海运所有国际运输的环境都类似于冷链系统,这可能为病毒提供传播载体,将病毒作为「舶来品」引入国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冷冻的海产品或肉食品可能成为把我国再次拖进疫情深渊的「定时炸弹」。
新冠病毒是否具备食源性?
食源性疾病一般又被称为食物中毒,是由食源性病毒或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比如甲型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致命性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以食物为载体,在食用后人体发生疾病。一般来说,食源性疾病多数是胃肠道类疾病。
那么,普通人是否会通过进食带有病毒的食物而感染新冠呢?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机构均先后表明,新冠病毒并不具备通过食源传播的确切证据。当前,仍未出现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确切证据。目前,国内也并没有发现任何一例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指出,从流行病学溯源分析来看,通过冷链感染习惯病毒的人群均为特定环境下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高风险人群,比如搬运工等,并没有发现因食用食品本身引发感染者。
如何抵御冷链途径的新冠病毒?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人会通过食用这些冷链食品感染病毒,但是仍应对外包装上的病毒保持警惕,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张流波主任介绍,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在消毒后接触包装表面,感染风险是非常低的。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如果进行过消毒后,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公众不必过度紧张。
自 11 月首起(山东关联天津)冷链阳性事件发生以来,全国多地已先后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或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总仓。无论是海关还是其他部门,都已经部署落实了严格的查验、消毒以及管控措施。各部门和各地也均加大了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和抽检。从整体货品占比来看,暴露出来的问题货品是相当小的部分。
那么,公众应如何预防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新冠病毒感染呢?
根据卫健委出台的相关文件,消费者在购买相关冷链食品时,应做到以下 6 点:
1、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放入冷冻层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单独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
2、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 20 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3、购买、制作过程接触生鲜食材时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
4、食物要煮熟、烧透,尽量不吃生的水产品。
5、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分层存放。
6、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当然,在做好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时,研发出有效且安全的疫苗也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新冠疫苗的研发脚步正在不断推进中。
12 月 31 日,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已有数据显示,其保护率可达 79.34%。
截至 2020 年 12 月 28 日,基于德国 BioNTech 专有的 mRNA 技术平台研发而成的 mRNA 新冠疫苗 BNT162b2 也已被授权在全球超过 45 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据悉,该款疫苗有望在不久后正式在国内获批接种,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