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普

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我们普通人一个发声的渠道。现在,无论是视频网站,还是文字社交平台,都让我们普通人有了个发表自己观点的地方。这很好。但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同人对外界事物理解能力又有所不同,导致很多人会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这让我想起以前初高中,语文考试里面有类题目叫做阅读理解,当年可以拿高分的人并不多。这提示我们,即使是一段普通的文字,可能很大部分人并不能正确或者完全理解作者的本意。

回到医学科普,同样,现在无论 b 站,还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娱乐平台,还是像好大夫、京东健康这样专业平台,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医学科普内容。有医学大咖的,也有像我这样的年轻医生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看似大家都有很强的表达的诉求,或是为了提高百姓的医学素养,或是为了賺钱改善生活,抑或是为了门诊导流。不管目的如何,结果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可选择的医学知识。

面对海量的信息,大家都能正确处理吗?我看很多时候并不能。我的门诊,有很多病人看了网上说切包皮好,执意要切包皮的,即便他们没有任何手术适应症。有很多坚信自己性功能受损的,因为早年的一些手淫经历,但实际上,这些经历本无任何不好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有很多。过多的科普似乎给一部分人带来了额外的焦虑感。

在我看来,现在的科普内容已经足够多了。我们更要思考的,是怎么才能给大家正确地传递正确的理解。想来想去,我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因为很多时候,对问题的理解是依赖受众的受教育程度,或者是说学习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显然不是简单的写科普文章,或者是做科普视频能解决的。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基础教育的问题。而对于成年个体,除了学习能力,善良真诚的医生,其客观理性耐心的解释可能才是解决一些问题的关键。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