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失眠,全家遭殃。当我的父亲失眠后…...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最近Dr.京听朋友吐槽,她说她的父亲最近晚上总是失眠睡不着,搞得家人们都睡不好。由于晚上失眠,晚上他总是走来走去,白天无精打采的,还总是因为没精神把事情搞砸……以至于她的父亲不仅被失眠困扰,还很自责,觉得拖累家人工作,执意要回生活不是很方便的农村老家。

于是Dr.京给她提供了一些治疗失眠的建议,帮助她的父亲改善了睡眠。

其实,在我国有很多深受失眠困扰的朋友,他们深受其苦……

所以Dr.京决定今天和大家聊聊失眠那些事儿。

失眠一事,不可小觑

2021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今年的主题是“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旨在强调良好的睡眠对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作用。睡眠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占据了大多数人一生中1/3的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成人失眠率约29%,中国成人失眠率约为32%。

中老年是失眠的高发年龄段,但随着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失眠已逐渐向青年人群蔓延。

相对于中老年人的失眠,青年人的失眠有更多的“主动”成分,比如熬夜:辛苦工作一周后,双休日的夜晚显得那么的宝贵,积攒下来的剧集和综艺怎么也看不够,而次日不用早起的念头也支撑着你下垂的眼皮,让你把熬夜坚持到底;长此以往,睡眠质量下降、睡眠习惯紊乱,失眠在所难免。

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工作表现,还会出现躯体、精神方面的相关疾病。常见的失眠相关慢性疾病有肥胖、高血压、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长期失眠带来的心理变化,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发展为焦虑抑郁、自杀倾向、酒精或物质依赖等。

为什么我们会失眠?

根据《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及《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失眠的诊断需满足主诉、日间功能损害、排除睡眠环境与睡眠机会的干扰三点。

通俗的讲,失眠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 入睡困难,即睡下30分钟内无法入睡;
  • 持续睡眠困难,即睡着后频繁醒来,醒来后入睡困难;
  • 早醒,即比正常睡眠时早醒2小时以上。

有上述表现,且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在社交、职业、教育、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受损,超过三个月且每周出现3次及以上,是慢性失眠的诊断标准;失眠时间不满3个月,则称之为短期失眠。那么,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呢?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人无法入睡的原因,千奇百怪。一个未完成的工作内容,一件难以释怀的小事,一杯浓浓的下午茶,甚至是一次悠长的午后“小憩”,都有可能让你今夜无眠。除了生活事件外,陌生环境也会引起失眠;有焦虑特性和完美主义特质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

从专业角度来讲,个体高觉醒状态使睡眠难以出现和维持。在易感因素(指遗传或性格原因)的基础上,诱发因素(例如经济压力、工作不顺、人际交往受阻、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等)就会导致急性失眠。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失眠通常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一两次,发生急性失眠时,人们往往会担心失眠的不良后果、想各种问题,这反而会加重失眠;在诱发因素结束后,急性失眠就会逐步改善,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慢性失眠。若诱发因素持续存在,或出现了持续因素(例如睡不着就一直躺在床上、失眠后刷手机助眠等),急性失眠就有可能转化为慢性失眠。

失眠怎么办?

失眠,并不一定要服用安眠药物治疗。在国际与国内的失眠诊治指南中,认知和行为治疗均是一线治疗方案。那么失眠人群需要注意哪些认知和行为呢?又该如何展开治疗呢?

01 首先,要放松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失眠:

没有了因失眠而出现的焦虑情绪,反而更容易入睡;短期的失眠并不会严重危害健康,而睡眠时间也是因人而异,只要在工作和生活时有充足的精力,睡眠时间的减少并不是失眠的表现。

02 其次,从外部环境因素改善睡眠卫生:

这包括避免睡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喝茶,午睡时间不宜过长,适当时间的适量运动等。

03 再次,建立“床=睡觉”的条件反射:

尽量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出现睡意时再躺在床上;如果躺下后20分钟内仍未睡着,要离开床,去做些别的事情,等再次出现睡意时再躺下;定时起床,形成稳定的睡眠节律。

04 最后,尝试放松训练:

包括躯体和心理放松,例如冥想等。

认知和行为治疗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多数慢性失眠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改善睡眠。失眠的诊断与治疗需经过专业医师的评估,服药应坚持“必要时间断给药”和“小剂量递增、逐步递减”的原则,减少药物副作用、依赖性及反弹;定期去医院复诊,切忌擅自加药、突然停药或更换药物。

Dr.京希望大家都能睡个好觉,快乐生活。

除微博截图与视频截图外,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睡眠#失眠#失眠#失眠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很难入睡和(或)保持睡眠状态,影响社会功能通常由压力、生活事件或良睡眠习惯造成轻症失眠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简介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状态,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失眠的人醒后仍会感到疲倦,失眠仅会影响精力和情绪,还会影响健康、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通常短期(急性)失眠,多因压力过大或创伤性事件所致;而长期(慢性)失眠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有关。失眠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轻症失眠一般可治愈,主要通过改善睡眠习惯、解决与失眠有关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重症失眠治疗效果欠佳。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夜间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等,由于睡眠质量差或缺乏,导致白天头昏、乏力、精神足、疲劳、注意力能集中等。诊断依据:凡连续三个月每周至少三晚出现睡眠质量差或睡眠足,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影响,即可确诊。失眠有哪些类型?根据失眠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失眠、急性失眠、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18岁以上人群失眠症状总的患病率为32.2%,其中入睡困难为14.4%;间断性睡眠为22.9%;早醒为13.8%[1]。是否可以治愈?轻症失眠一般可治愈,主要通过物理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辅以药物治疗等;重症失眠治疗效果欠佳,一般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及精神压力等缓解。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王默力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