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前的这块“小肉赘”,到底该不该切除?

梧桐健康·用通俗的语言,讲有趣的健康故事
梧桐健康
用通俗的语言,讲有趣的健康故事

今天门诊来了一位患者,诊病完毕,向我咨询问题。患者是位30岁出头的女性,指着自己左耳前的一块小肉赘问道:“大夫,您看我这个瘤子,需不需要切除了?从小就有,倒是不疼不痒的,可我总觉着别扭。”患者说罢,无奈地笑了。

这位患者左耳前的小肉赘,看上去有小点的花生米那么大,确实比较显眼,但并不是什么瘤子,只是医学上最普通的体表赘生物,我们称之为“附耳”,也叫“副耳”,人们经常通俗地称之为“小耳朵”。它是由第一鳃弓发育异常所致的,通常是在耳屏前方出现。

附耳的形状、大小多种多样,有的是单纯的“肉球”,里面不含任何血管、神经之类的组织,也有的附耳和耳软骨相连,用力揉一下会感觉到里面的软骨,有的则伸入到面颊部皮下组织,或深及腮腺筋膜上方。

附耳一般不疼不痒,基本不会造成“主人”身体上的不适。但是耳前长着这么一块东西,很多人觉得是个“毛病”,部分人会因为影响面容而要求手术治疗,今天咨询的这位女患者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手术也很简单,只需在局部麻醉下,将这一赘生物切除即可,术后伤痕会在较短时间内愈合并逐渐消失。

在向患者科普完上述知识后,对方决定去做简单的手术把附耳切除,这样一方面能去除多年的心病,同时也能让自己变得更美。

我从小见过不少长着附耳的人,以前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就觉得是很独特的标志。其实现在看来,附耳确实是比较独特的标志,只要当事人自己不介意,完全没必要干预它。如果个人认为附耳的存在影响了美观,切除也是好办法。总之如何处理,因人而异。

在此给已经做或者打算做附耳切除术的朋友们一些小建议:

首先,不建议给太小的孩子做附耳切除术,因为仅仅是局部麻醉,需要孩子安静配合才能进行,建议年龄稍大再进行手术。

其次,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病过敏史、瘢痕体质者不适合接受附耳切除术,应谨慎。

再次,虽然是外科小手术,术后患者依然应该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最好不要游泳、洗澡、洗头,防止伤口接触水,也要避免耳内进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皮肤性病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皮肤科#副耳
阅读数 9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副耳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的软骨组织错构瘤。大多数单独发生,伴有颌面部的畸形。通过副耳切除术切除副耳改善外貌。简介副耳是一个位于外耳道前方,耳屏附近且与正常耳廓有着相同胚胎来源和组织结构的赘生物,这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的软骨组织错构瘤,往往单侧多见,形态多样,大小一,比正常耳廓小得多,是由于第一鳃弓上3个耳结节前方的间充质过度增生形成额外的耳结节发育而来,大多数副耳只是单独发生而并伴有颌面部其他畸形。这种疾病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确诊,一般经过手术切除副耳,可以治愈,预后较好。症状表现副耳位于外耳道前方、耳屏附近的形态多样,大小一的赘生物,比正常耳廓小得多。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为耳部或者颈部分布着和正常皮肤色泽相似的皮赘凸起,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病理学检查为角质层变薄;真皮散在大量大小等、排列规则的毳毛结构、皮脂腺和外分泌腺,即可诊断为本疾病。副耳有哪些类型?根据发病部位同可以将副耳分为:颈部副耳耳部副耳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人群的发病率为0.2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可以治愈。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梧桐健康·用通俗的语言,讲有趣的健康故事杨海弟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