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错误的睡眠方法,糖尿病人要避免!

主治医师张新华·首席健康管家
主治医师张新华
首席健康管家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觉得和吃有关,要是说到睡眠可以睡出糖尿病来,首先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这件事情你可能一直还在做。

其实,很多糖尿病除了遗传,不健康的饮食,睡眠问题也是糖尿病的引发因素之一,而糖尿病真正发病的原因,在于身体内的胰岛素出现了代谢问题,糖尿病也可能睡出来。

1型糖尿病大多是因为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因而需要长期打胰岛素。而2型更多的是胰岛素抵抗,敏感度下降。因而吃药和打胰岛素都可以帮助降低血糖。

无论哪种糖尿病,均需要按时监测血糖并且做好记录,合理饮食,积极控糖。而睡眠是很多人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人类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比如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是6~8小时,是非常合理的范围。

倘若睡得过多或者过少,都对身体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对血糖的影响是影响代谢功能,从而引发糖尿病,这个比饮食影响可能还要来得快。

这一点有些像人们常说的内分泌失调,而这里的糖尿病的失调是体内血糖正常代谢功能的失调。这些你可能经常在做的事情一定程度影响着控糖质量!

睡得过多

倘若睡眠时间过多,就很容易引发血糖紊乱,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过长的睡眠会导致血糖值波动,加重病情。

因为在一天中血糖值有几个高峰值,比如在凌晨四点或者九点的时候,是血糖值最容易升高的时候。

这个时候不起床,不吃早饭,血糖规律就会被破坏,就会导致一天的状态都处于血糖升高的情况,加大了肾脏和血管的负担。

随意打乱生物钟

睡得过多,就往往会错过早餐,所以对于大多数不吃早餐的人来说,血糖一天会处于一个整体升高的状态,倘若经常不吃早餐,他的胰岛素敏感度就很容易下降。

对于本身就有胰岛素抵抗的人来说,长期都爱睡懒觉,就更容易导致糖尿病发生。

所以,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最好坚持规律睡眠,在晨起八点钟起床,并且不要随意打乱自己的生物钟。

睡得过少

对于睡眠不足的情况,主要影响的是下丘脑的交感神经,神经会经常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儿茶酚胺的分泌,阻碍了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受到影响,血糖代谢就受影响了,从而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失眠或者是经常熬夜的人会引发血液粘稠,引发高血压以及罹患糖尿病。

经常失眠

睡得过少就容易造成经常失眠的情况,如果本身就是糖尿病的情况,再加上失眠或者熬夜的情况经常发生的话,人的神经衰弱精神也会不佳,更加不利于控制血糖。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后期会出现神经衰弱以及神经脑细胞病变等并发症的原因。

这些方法帮你拥有好睡眠:

  • 睡前做眼睛保健操:眼睛疲劳会影响入睡速度,减弱睡眠质量,所以睡前做眼部按摩或者眼保健操可以使眼球放松,帮助快速入睡。
  • 睡前热水烫脚:睡觉前用一盆温热的水烫烫脚,可以缓解脚部疲劳,促进脚底血液循环,使人心宁神安的入睡。
  • 不带情绪睡觉:睡前不要过于兴奋或者激动,也不要带有情绪,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去休息。心态好自然休息的好,心态不好脑子胡思乱想是失眠的原因之一。
  • 合适的睡姿:睡觉时选择一个自己感觉最舒适的睡姿,让全身的肌肉得到放松,让身体彻底得到解放。床铺最好舒适,可以帮助快速入睡。

不要小看一个睡眠,觉得睡多睡少都没有关系,尤其是对于正在控糖的糖友们,一定要重视好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定期用血糖仪正确测量血糖,积极控稳血糖。

#睡眠#其他#内分泌科#睡眠障碍#失眠
阅读数 38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心理、药物、生活方式、疾病等可导致睡眠障碍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和睡眠节律紊乱可治愈,干预可导致更严重的躯体、精神疾病简介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清醒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包括睡眠足、睡眠过度、入睡时间延迟、清醒时间提前、睡眠浅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清醒周期紊乱及发生在睡眠时的其他功能障碍等。通常伴有疲劳、焦虑或抑郁,对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影响,睡眠的改善也会改善疲劳、情绪和生活质量。一般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可以治愈。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诱发更严重的躯体和心理疾病[1]。症状表现[2]: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节律紊乱是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表现,对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诊断依据[3]: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猝倒发作、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等相关临床症状。同病因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各有其诊断标准,通过多导睡眠图(PSG)、脑电图(EEG)、眼动图(EOG)、心电图(ECG)、肌电图(EMG)、呼吸监测、血氧饱和度、鼾声监测等检测患者睡眠指标,可相互鉴别,明确诊断。疾病类型[1]:失眠症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安腿综合征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5]?常见。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该病多始于青年(20~30岁),中年期后逐渐明显并发病增多,女性较男性更加常见。是否可以治愈[1]?可以治愈。患者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自我调节、药物干预(依据症状同,可选用镇静催眠药、精神兴奋剂等药物对症治疗)、外科手术等方法完全治愈睡眠障碍,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否遗传[1]?多数睡眠障碍遗传性,部分睡眠障碍性疾病可有遗传倾向,如发作性睡病、宁腿综合征。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主治医师张新华·首席健康管家陈贵海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2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