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介导器官组织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存在多系统受累表现。目前,SLE 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多认为与遗传、环境和激素有关。本文总结了 SLE 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组织病理学以及临床表征,为 SLE 诊治和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病因
SLE 虽然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因素疾病,但有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女性激素等有关。
遗传因素
同卵双胞胎罹患 SLE 的高度一致率表明 SLE 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相关。研究发现,女性罹患 SLE 的风险比男性高 10 倍,而 Klinefelter 综合征患者(XXY)罹患 SLE 的风险高达 14 倍,这暗示 SLE 与 X 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关,但尚未发现确切的基因。目前,已鉴定出 50 多个基因或基因组位点与 SLE 相关,而早期补体成分 C1q、C1r、C1s(90%风险)、C4(50%风险)、C2(20%风险)和 TREX1 等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发生 SLE 的重要原因。
环境因素
1. 药物
- 有些药物可诱发 SLE 症状,常见的有: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保泰松、金制剂等;还有些药物通过引起 DNA 去甲基化和改变自身抗原改变从而导致狼疮样综合征,如肼屈嗪、普鲁卡因胺、氯丙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等。
2. 日光和紫外线
紫外线和阳光照射不仅会导致细胞凋亡增加,也是导致 SLE 的诱因之一。
3. 病毒感染
许多研究均表明 SLE 与病毒感染有关。与正常人相比,在儿童和成人 SLE 患者中均检测到 EB 病毒(EBV)的抗体。
4. 吸烟
吸烟也会导致 SLE 的发生,且具有剂量反应。
5. 其他潜在的诱因
二氧化硅暴露、维生素 D 缺乏、情绪及心理状态、生物制品及血制品、苜蓿芽和含黄花碱的食物等。
女性激素
女性的性激素是影响 SLE 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雌激素和催乳激素可促进自身免疫,增加 B 细胞活化因子的产生,并调节淋巴细胞和 pDC 的活化。研究发现,雌激素和催乳素增高与 SLE 高发生率相关。
病理生理学
SLE 的发病机理很复杂。暴露于环境因素的遗传易感个体的耐受力下降,导致自身免疫激活。由感染和其他环境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使免疫系统识别自身抗原,从而导致 T 细胞和 B 细胞活化。细胞因子释放、补体激活和自身抗体产生会导致器官损伤。
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均在 SLE 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活取决于 Toll 样受体(TLR)。细胞外 DNA 和 RNA 可激活细胞膜结合的 TLR(TLR 2、4、6),从而激活下游干扰素调节家族(IRF-3)、NF-κB 和 MAP-激酶。体内 TLR(TLR 7 和 9)被单链 RNA 和去甲基化的 DNA 激活,并导致干扰素-α的产生以及 RNA 结合自身抗体(如抗 Ro、La、Sm 和 RNP 抗体)。不依赖 TLR 的途径被胞质内 RNA 传感器(RIG-1,MDA-5)和 DNA 传感器(IFI16,DAI)激活,并导致 IRF3 和 NF-κB 激活;自身 DNA/RNA 和外源 DNA/RNA(如来自病毒的外源 DNA/RNA)均可导致这种激活。
最近,中性粒细胞 NETosis 在 SLE 的发病机理中得到了关注。中性粒细胞被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活化的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在细胞外环境中释放其核聚集体,这些核聚集体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产生干扰素-α,介导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并充当 T 淋巴细胞的自身抗原。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在 SLE 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凋亡和受损的细胞作为抗原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被呈递给 T 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和 CD40L 导致自身反应性 B 细胞的活化,产生自身抗体,这是 SLE 的标志。这些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和中性粒细胞活化以及改变细胞功能导致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产生而引起器官损害。
此外,在 SLE 中由自身抗原刺激产生的自身反应性 B 细胞不能被轻易消除,而 B 细胞还可以用作抗原提呈细胞,将内在可溶性抗原呈递给 T 细胞,进而活化 T 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的相互激活,从而导致更多的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