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读懂血常规(1)
下面逐一来向大家介绍各项指标都代表什么意义,是不是上上下下的箭头真的都是异常表现?
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部分,我们逐一来介绍
(一)白细胞参数检测
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总称。也就是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增多----常见考虑细菌感染、体内应激状态(剧烈呕吐、大出血、急性中毒等)
这个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如果孩子存在感染(比如发热、皮肤化脓、双耳流脓、流黄涕),结合上面血象改变,再结合CRP升高,考虑细菌感染所致。
如果孩子没有发热,只是出现剧烈呕吐,这时候血象也会出现上述改变,不代表一定存在细菌感染,需要等呕吐缓解后复查血常规,如果复查后恢复正常,说明是机体应激状态所致一过性改变。
这里我要强调几点:1、白细胞如果大于(20×10^9/L),这个可能是感染重引起的类白细胞反应,但也可能是白血病的白细胞增多,不管是哪种,都需要立即就医,配合医生积极检查治疗。
2、在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数目不但不高,反而会降低,这个需要专业临床医师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2)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减少----常见考虑病毒感染
白细胞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这里我要强调几点:家长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这件事尤其紧张,因为我们知道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较多,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但这些疾病都是白细胞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也就是三系减少。如果仅仅只有白细胞系减少,我们可以先按病毒感染积极对症治疗,动态监测血常规。
(3)嗜酸性粒细胞(EO)增高----常见考虑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疾病
所谓过敏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食物过敏等,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可高达10%以上。
寄生虫感染在如今环境卫生改善后明显减少,我们在平时诊疗过程中也比较难遇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利于消灭寄生虫,在某些寄生虫感染者,可以呈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驱虫治疗后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血液系统恶性病中也有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之类的,可引起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是伴随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以血常规都是为诊断做参考,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
(4)淋巴细胞百分比(LY%)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
(5)单核细胞百分比(MO%)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
(6)嗜碱性粒细胞(BA)----外周血中很少,所占比例很低,重要的生理作用参与超敏反应。
最高强调几个关键点:
1、我们首先看的是细胞的百分比,其次是细胞数目,百分比可以更好更直观的告诉我们这个细胞是升高了还是下降了。我举个例子,如果感染期间白细胞数目明显升高,那即使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但淋巴数目仍然高于正常值,我们不能凭淋巴细胞数目升高说存在病毒感染。
2、儿童与成人血常规最不同的一点是,4-6岁以前血常规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也就是说您的孩子处于4-6岁以下,淋巴细胞百分比参考值看中性粒细胞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看淋巴细胞的,6岁以上就看对应参考值就行。
3、血常规都是作为最基本的一项检查,可以有提示作用,但是诊断疾病不仅仅只靠血常规,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医生会通过临床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做出综合判断,然后针对性治疗。
这里粗略的帮大家答疑解惑,免得看到上上下下箭头摸不清头脑,上网越查越害怕,担心的要死。红细胞及血小板会在之后进行更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