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抑郁症的多重表现-双相抑郁

抑郁症的多重表现-双相抑郁

说起抑郁症,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林妹妹的形象:整天唉声叹气,动不动就淌眼泪。像这种单纯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其实属于单相抑郁,较好识别,反倒是双相抑郁易被忽视,而双相抑郁却是青少年高发的心理疾病。

 

 

1.什么是“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患者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有的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可怎么都不成功。听语气感觉很搞笑,一般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是故弄玄虚,但他们却真的想死。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2.双相抑郁的苗头

 

生活中人们常有烦心事,随着时间消逝,心情也会逐渐平复。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时好时坏,病程长,通常直到病重时才被家人发现而就诊。据统计,由于患者情绪反反复复,难以识别,一般要5~6年以上才能确诊。而患者就医时如果病情缓解,症状又消失了,加上每个医生的诊断可能不同,最终平均要经过4.6名医生才能确诊。

 

不过,即使难以识别,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双相抑郁患者多数在少年期起病,以青少年多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此外,双相抑郁常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躁狂和抑郁周而复始,就像海浪一般,情绪高涨时如同到了浪峰,情绪低落时却如跌到浪谷。如此循环往复,即使不干预,抑郁症状也会自行缓解。最重要的是,双相抑郁的发生多与生物源性因素相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大,发病时往往毫无来由,找不到具体原因或明确的导火线。

 

3.及时治疗双相抑郁

 

 

虽然双相抑郁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患者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

 

就诊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是抑郁发作,医生无从判断有没有躁狂症状。为尽早确诊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向医生说明日常生活情况,否则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治疗单相抑郁只需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则需加上情绪稳定剂,把两者弄混会加大治愈难度。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改善,但均需要足够的时间。一般而言,控制症状需半年以上,此后还需维持治疗。如果每年发病一次,服药后两个周期不发病,便可暂时停药观察。但对面临较大压力或复发的患者,服药的时间应更长一点。如高三和大一的学生,或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或急需适应大学生活,即使之前已经通过服药控制住症状,此时也千万不能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影响学业。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视频 之前因为抑郁症休学1年,复学后成绩跟不上,该怎么办?

之前因为抑郁症休学1年,复学后成绩跟不上,该怎么办?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因为抑郁症休学1年,复学后病情反复该怎么办?

详情见视频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之前因为抑郁症休学1年,为什么医生不肯打“复学证明”呢?

之前因为抑郁症休学1年,为什么医生不肯打“复学证明”呢?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有抑郁症一定要休学吗?

详情请见视频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抑郁症可以上学吗?

抑郁症可以上学吗?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有哪些?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1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抑郁症出现躯体化症状,该怎么办?

详情请见病历

彭雪梅

副主任医师

湘潭市中心医院

1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症状与治疗策略:全方位了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患者在生活中表现出消极态度,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可能产生自杀念头。 为了治疗抑郁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SSR类(如来士普、舍曲林、米氮平等)和SNRI类(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认知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患者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下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案例: 小王,27岁,一名程序员。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感到心情低落,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他经常独自一人在房间里,不愿意与人交流。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来到了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抑郁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小王的情况逐渐好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精准医疗探秘

1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治疗:全方位的治疗方法解析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在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首先,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特点,医生会制定规范的服药方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症状是否得到完全控制。症状完全控制后,患者需要持续使用药物维持两年,以防止复发。在症状稳定后,医生可能会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直至患者完全停药。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疗法。这些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运动,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此外,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良好方式。 以下是一个关于抑郁症治疗的案例。张女士是一位35岁的职场女性,最近一年频繁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经过医生的诊断,张女士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为她制定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张女士逐渐恢复了良好的情绪,生活和工作也恢复了正常。

健康百科

17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抑郁症:治疗与日常保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影响着患者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如果您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那么接受正规的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劳等。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需要耐心地与医生配合,按照医嘱坚持用药。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也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绪问题,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在症状缓解后,心理咨询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重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抑郁症。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以下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案例: 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者,由于工作压力大,他患上了抑郁症。起初,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病,只是觉得心情不好,工作提不起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去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抑郁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后,他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康复之路

1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一直在服用安非他酮缓释片,但现在医院只提供普通片,想知道换成普通片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8

医生建议:对于抑郁症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形式非常重要。虽然普通片和缓释片的成分效果相同,但其释放方式和服用频率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形式,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同时,注意监测血压,避免在睡前使用以防失眠,开车时也需谨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治疗抑郁症同样重要。

查看详情

24岁男性患者因抑郁症导致失眠,询问劳拉西泮片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并寻求在线上购买的可能性。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9

医生建议:针对您的抑郁症和失眠问题,建议您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诊。同时,注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抑郁症状。请勿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自行调整用药方案或购买药品。

查看详情

46岁患者曾在医院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抑郁症,现因医院无货而寻求线上购买方式。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考虑到您的情况,建议您首先联系原就诊的医生或到其他医院寻求帮助获取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 抑郁症 的内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