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实在是睡不香,不妨试试听个“噪音”吧
公司员工小丽最近有了新的困扰,刚搬入的公寓旁边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马路,半夜总会有刺耳的鸣笛声把她惊醒。
导致她每天晚上的睡眠都是断断续续的,白天工作的时候直打哈欠。
同事们围着小丽七嘴八舌的帮她出主意,都因为不太合适被放弃了。
就在大家思索还有啥办法的时候,紧跟网络浪潮的玲玲来了句:“要不你试试白噪音?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可火了,动辄几百万赞。”
白噪音是啥?
“噪音”竟然还能助眠,睡得更香?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Dr.京给大家详细说一说。
“白色”的噪音
白噪音其实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一段声音中的频率能量在整个人耳的可听范围内(20~20000Hz)都是均匀的[1]。
就如同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色(频率)的单色光混合而成,因此把这种各频段能量分布均匀的声音就称作白噪音。
从概念上或许很难理解,可以把它转换成我们听到的感受就是连续、单调、重复的声音,就类似于海浪、海风、下雨、瀑布、或者流水。
那为什么白噪音能安眠呢?原来是这样:
用噪音遮蔽噪音
眼睛在想睡觉的时候肯定是闭着的,这就遮挡了视觉信息的输入,但耳朵可并不会合起来。无论在醒着还是睡着的时候,声音都会从耳朵进来,再被大脑处理。
突然变化的声音,如开头所说的鸣笛声、早上起床的闹铃声、别人叫你的呼喊声都是一种声音刺激,这种刺激唤醒我们做出反应,一直连续、单调、重复的声音已经被习惯了就不会引起反应了。
同时也因为白噪音频率分布的特性,让它可以“容纳刺激“,通过遮蔽效应(masking effect)把突然出现的声音遮掩掉,让听觉听不见声音的变化[2]。
举例来说,晨读教室里的屁声要比课间嘈杂教室里的屁声明显的多,黑夜里的一盏灯也要比白天里的一盏灯亮的多。
只有蝉鸣和鸟叫声的话,应该会被刺耳的声音折磨的睡不好了,但有了风声、雨声、水声的遮蔽,这种偶尔一下又尖锐的声音会变得不明显。
遮蔽效应是白噪音促进睡眠的理论之一,也有研究认为它是让大脑觉得该睡觉了的提示[3],难怪平淡语速的课堂让人昏昏欲睡,激情饱满的课堂就很让人精神......
无论怎么解释,白噪音确实是对一些人的睡眠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重症监护室(ICU)里的患者们,研究表明,医护们播放白噪声能很好的遮掩ICU内各种仪器嘈杂的声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4]。
睡眠的“良方”
不同人睡觉时听白噪音的种类、声音响度难以统一,也导致了不同人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在把它作为一种“哄”睡手段时,不能过分依赖,同时也要控制音量。如果没啥噪音,就没必要听它入睡,再者播放的时候别带耳机,把声音播放器离得远一点,音量调的低一些但又能遮掩掉惊醒你的声音的程度。
想要摆脱失眠,仅靠白噪音也是不够的,Dr.京再给小丽一些缓解失眠的小tips[5]:
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小丽每晚都要喝浓咖啡,睡前还要看部搞笑综艺,这些通通要戒掉。
要做到:睡前4-6小时内避免接触咖啡、浓茶、酒精等兴奋性物质;睡前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者看让人兴奋的影视剧;要有规律的睡眠作息;除了安静,卧室的光线、温度也要适宜等。
这些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让人睡个好觉的大前提,一定要重视。
放松和认知训练
小丽越睡不着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结果形成个恶性循环。
要做到:不强行要求自己入睡,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用腹式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焦虑。
睡眠刺激控制
床不仅是小丽睡觉的地方,甚至还是吃饭、看剧、工作的场所。
要做到:让床恢复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只有睡觉时才上床睡觉,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性生活无关的活动;不管何时入睡,应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
经过同事们的提醒,小丽回家下载了白噪音的音频,也听从了Dr.京的建议改善了自己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一周后的她,已经学会享受这种入睡带来的幸福感~
最后,如果你尝试了上面这些方法后,失眠问题仍然得不到改善,就到医院的睡眠专科或神经内科就医吧,寻找病因,用药治疗,免得因睡不好觉而影响工作和身体健康。
Dr.京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白噪音营造的轻松舒缓环境中,放松心灵,轻松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