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乳腺癌员工自述 | 还在喂奶的我,陷入了两难
接过报告单的那一瞬间,硕大的「癌」字映入眼帘,它特别刺目,一下扎进了我的心里。还在休产假的我,做梦也没想到,一次例行的体检,乳腺B超就提示了「乳房可疑性肿块,待查」,接着就是病理学诊断…
我叫林青青(化名),是名互联网人,涉及的业务恰恰是健康口,虽然不是医学专业的,经过了2020年的这场疫情,在公司里,我对在线上提供服务医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常生活中也渐渐对健康这件事儿用上了心。
也正是因为这份用心,让我的乳腺癌发现的时候就是早期。
手术不仅预后效果好,还让我保住了自己的乳房。
疫情下的企业员工
我毕业到现在工作了5年,在第一家企业实习、转正、入选优秀员工,也在这家企业恋爱、结婚、生了孩子…
2020年的4月,我和当时还是男朋友的老张决定领证,当时国内外疫情之战还在进行,这时段结婚的青年朋友们都会选择「一切从简」,我们也不例外。
没有酒席、没有婚礼,甚至领证后也没有机会回到老家。但是我们没觉得遗憾,毕竟那段时间平平安安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我所在的部门是「健康」,在这里我看见,所有员工与线上的医护都为这场疫情努力着、奋战着,也在这期间一名医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杨雪。
这一次的「注意」,开启了我「线上+线下」的就医之路。
林青青的「线上+线下」就医之路
产检通常不查乳腺
领证后的1个月,我怀孕了,掐指算算生完孩子的我也就才27岁,妥妥的年轻辣妈呀,恢复起来肯定容易。
产检、生产,甚至是传说中最痛苦的「开奶」,对我来讲也都非常顺利。喂过奶的妈妈都知道,涨奶之后乳房会变硬,孩子吃完之后,需要彻底使乳房排空,才能预防乳腺炎的发生。而排空的乳房很柔软、很松弛。
但是,从第一次喂奶我就发现,排空的左侧乳房,能明显摸到一个小硬结儿。它靠乳头挺近的,不算很大,摸着隐隐约约、似有非有,感觉还挺深,推也推不动,不疼又不痒。
「推不动」、「不疼」的乳腺硬结,在所有网站中搜索的结果都指向「乳腺癌」。
我心想,不会吧?我这么年轻,跟乳腺癌不贴边呀!另外,除了怀孕期间,之前每年公司都给我体检,没查出乳房有事儿呀?
转念一想,怀孕期间的产检,好像没有乳房上面的检查!
其实,要是不了解医疗健康领域,可能也不会有这种检查的意识,但是我毕竟是在健康口工作的员工,耳濡目染也是知道定期筛查的必要性。
林青青喂奶时发现自己有结节
查出「乳腺癌」,还好是…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我在京东健康App上,进行了如图1步骤:
图1描述:第一步登录京东健康App,第二步搜索杨雪,第三步进入杨雪医生的页面进行远程问诊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工作多年,杨雪医生乳腺癌的病人见过很多,症状描述之后,她还是建议我先去医院「做个检查」。
说起来也挺搞笑的,很多乳腺癌的发现者不是患者自己,不是老公,就是搓澡工。
像我这样,自己查看出来的,要么是有检查习惯的,要么就是被迫每天「拿捏」的,比如给孩子喂奶。
躺在做乳腺B超的检查床上,我真的五味杂陈。检查医生的每一下鼠标点击、每一个指令,对我来讲都异常震耳,乳腺B超就提示了「乳房可疑性肿块,待查」,接着就是病理学诊断…
说实话我是真的怕,怕到在病理科门口等结果时,看到了时间凝固的样子。
接过报告单的那一瞬间,硕大的「癌」字映入眼帘,它特别刺目,一下扎进了我的心里。还在休产假的我,做梦也没想到!
倒在老公怀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大脑一片空白。而看到我病理报告单的杨雪医生,表情却从开始的凝重变得舒展了…
接着杨雪医生就和我解释:「虽然是乳腺癌,但是幸亏来得早,是原位癌呀!」
是原位癌!不幸中的万幸......
保不保乳房?
冷静下来之后,杨雪医生就拉着我说了以下的话:
「青青,你也是做医疗的,希望我下面和你的沟通,第一能缓解你的情绪,其次我希望你战胜疾病,也能战胜自己。
虽然你很年轻,不到30岁,查出乳腺癌的确是令人惋惜,但正是因为你的就医意识,让乳腺癌发现的时机非常靠前,它的分期很早,没有侵袭到比较深的位置,这就是万幸。也未波及到其他位置,比如说周围淋巴或者是腋下。
切除是肯定的,这是最直接切断肿瘤发展的手段。但保住乳房,是需要符合条件的。你的肿块离乳头的位置挺近的,但考虑到它比较早期,可以尝试保乳,这样我们可就要承担复发率增加的风险呀!」
其实,我懂杨雪医生的意思,减少复发就要失去一个乳房,留住它就要对再次复发有心理准备。
对于一个年轻女性来讲,保住乳房未尝不是在捍卫女人的尊严,我甚至很难想象,如果没了它,我还是不是女人?如果每次面对自己的身体时,我能不能承受一条像蜈蚣的伤疤横在胸前?
于是,我向杨雪医生表达了我的意愿:「杨大夫,请帮我保住乳房,我愿意承担风险,也愿意配合您说的一切后续的治疗。」
林青青决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第一步:断奶
当时还在哺乳期的我,几乎是4-5小时一涨奶,为了能顺利完成手术,母乳喂养这件大事儿就要暂时让步。
刚出生的小宝宝为了奶,总是嗷嗷的往我怀里钻,初为人母,我不知道哭过多少回。但是冷静想着,难过也要狠心,为了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活下去,就是要先战胜「乳腺癌」!而且我想过了,作为一个诊断明确的病人,查资料、问东问西,都不如相信医生、配合医生。
手术、放疗、动态监测
「扇形切除术」是杨雪医生为我展开的手术术式,术后的外科切缘查看后也是非常干净,听杨雪医生说,每年她要经历很多我这样的病人,经验丰富的她,对于手术的效果也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我做是保乳的手术,为了降低复发率,巩固治疗效果,我还接受了术后满周期的放疗。
完成治疗后,杨雪医生交代了我,「点状复发」有可能会成为原位癌保乳术后的最大风险,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是我之后要做的。
后续的定期复查也很重要
后记
面对癌症,相信没有人能淡定处之,它就像在生命中加了一个结束键,让人害怕、让人崩溃、又让人泪如雨下。
但是,努力配合治疗的我,却因为「为母则刚」,坚定地和医生站在了同一条跑道上,经历了疼痛、挣扎、呕吐等一系列心理、身体上的折磨后,现在的我也算是涅槃重生了吧。
所以,害怕意外来临,不如积极去期待太阳的升起!
杨雪医生案例评语:
我和青青现在已经是朋友了,我很佩服她,同时也很认同她。
说来有点不好意思,作为医生,如果我或者家人生病了,都不能保证像她一样全力的配合。
针对这个病例呢,我想和各位读者分享5点:
1. 患者的意识:
乳腺癌的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患者本人,可能是丈夫或者是按摩、搓澡的人员,所以说中国的女性鲜少有乳房自我检查的意识。
这个病人呢,她除了定期参加企业的体检外,在哺乳期还被动的触摸乳房,这引发了她主动乳腺检查的行为。
所以,提示在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半年可以对乳房进行一次超声,这个检查对腹中的胎儿和母乳的影响非常小,大家可以放心!
2. 对医生的信任:
专科的医生是经过专业学习和临床积累的,通过检查,他们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身体。听之信之、积极配合,病人的心态会变得比较积极,医生的管理也会更加顺畅,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是有好处的。
3. 乳腺癌,保住乳房的前提:
能切除肿瘤又能保住性器官,是乳腺癌治疗的「最好结局」。但是,保乳术需要具备3个条件:第一,手术前影像学检查看到病变的范围不超过乳房体积的20-40%。第二,手术切缘要干净无肿瘤。第三,保乳术后绝大部分病人要进行放疗,因此不能有放疗相关禁忌症。
所以,具体的选择是需要在乳腺专科完善检查评估后才能进行决定。
认真工作的杨雪医生
4. 失去乳房的患者:
在中国,每8名女性就有一名可能诊断为乳腺癌,这个数字不是为了引起健康焦虑,而是想让女性朋友们,对这个疾病重视起来。
那些因为不能早期诊断,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延误病情的女性,有的失去了1个乳房,有的胸前留下了两个大疤。
自那之后,她们自卑,不敢脱衣服,甚至变得社恐。家里人的陪伴、社会的理解、积极的治疗,或许可以让她们短暂的走出阴霾,但是性器官的缺失却是永久的了。
在中国,乳腺癌术后乳房整形在整个病例的占比不足5%,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欧美,作为医者,我更希望术后的患者能够健康,也能快乐,所以,关爱和解决乳腺癌术后的工作「道阻且长」。
5. 对年轻人的忠告:
现代年轻人都在承受着压力,各方各面的,家庭的、社会的、工作上的。不能因为这些不可抗力,就把自己的健康搭进去;但也不能因为保住健康,就每天吃喝享乐,什么也不做…
我们的饮食结构、各种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在影响着年轻人的患癌率。
但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能做的不少,那就是:压力转移是第一步,重视健康是第二步,科学就医是终极要义。
最后,祝所有阅读本文的读者,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