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疹反复性发作,不妨用3个方法解决
偶尔挠痒痒是怡情,总是痒,总得挠挠,那就让人烦不胜烦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一种疾病,就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一种很痒的皮肤病——汗孢疹。人一旦得了汗孢疹,手脚上就会长出透明的“小水泡”。除了痒,还会越挠越多,经常复发。有人说,汗疱疹是因为上火了,但中医认为,汗孢疹暴发的主要原因是脾虚湿盛。
被汗孢疹“缠”上,脾虚湿盛是主要原因
大家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即“脾虚”和“湿盛”。让我们先从湿气谈起。湿气分为內湿与外湿,外湿的产生主要源于体外环境,比如潮湿的气候环境或居住环境,长期处于空调的工作环境中,这些外来的湿气会入侵人体,束缚体表,使得脾运化功能受阻,导致水湿滞留,湿从内生。
内湿的产生主要源于体内环境,主要是由于脏腑正常功能失调而形成,比如,饮食上,爱吃生冷食物、喝冷饮,过食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则会损伤脾胃。脾受湿困,就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导致“水湿内停”。可见,湿气与脾脏密切相关。
脾虚湿盛的人,还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1、头部:头晕、头重、头沉、倦怠乏力;
2、眼睛:眼圈黑,眼袋下垂;
3、嘴巴:口粘口淡,食物无味,口渴不欲饮水,喉中痰比较多;
4、舌头:舌苔厚腻,舌头胖大有齿痕;
5、体型:体重还会逐年增加,出现严重的水肿,小肚腩也变得明显。
除此以外,脾虚湿盛者还会出现腹泻症状,大便变得稀溏不成形,四肢关节也会有酸痛沉重感,另外,食欲下降,容易积食,忧心忡忡也是脾虚湿盛者的常见症状。
利水渗湿,这5味中药是“扛把子”!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运化不利,水湿就会停滞体内,所以要想祛湿,一定要在祛湿的基础上健脾,才能从根本上去除湿气,否则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本草纲目》记载千古名方:赤小豆薏米茶
(1)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
(2)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
(3)赤小豆:利水消肿,利湿退黄,消肿排脓的;
(4)芡实: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5)橘皮:祛湿气、健脾。
准备:红豆、薏苡仁、芡实、茯苓、栀子、橘皮、桑叶、大麦、甘草等9种健脾祛湿的食材,配制成茶包,比单吃1种食物的排湿效果要强得多。
除了食疗方,还有3点一定要注意
1、居住上:尽量避免潮湿环境,也尽量不要长期待在空调环境中;
2、饮食上:饮食有节,尽量清淡,不要过食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
3、患处上:睡前可用温水浸泡患处,温水里最好加点醋,这样能对患处进行有效消炎,并缓解痒疼;
也可采用生姜加酒精的涂抹法,即将生姜切末后放入到容器中,然后将酒精倒入其中,一并浸泡1小时即可涂抹患处,一天涂抹3-5次,坚持一段时间后,便可去除水泡。
【注意】
汗疱疹瘙痒难忍,但也不要随便抓挠,以防小水泡破裂后感染到其它地方,也是为了避免汗疱疹的反复发作。平时要少接触洗衣粉等碱性用品。除了避免自体感染外,也要避免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和别人共用毛巾。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还有什么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