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拥有“长寿型心理”的人吗?7成心理障碍会攻击人体器官
“健康”是怎样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羸弱,而是体格、精神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健康状态。
可见,「精神心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心理状态是如何左右健康的。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 孙洪强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四科主任 陈景旭
20%的疾病由心理问题导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临床上有20%左右的疾病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但很多都被当成了躯体疾病来治。
心理有问题不总表现在心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70%以上的心理障碍会“攻击”身体器官,其中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是“替罪羔羊”的前三甲。
陆林分享了两个真实的病例:
一位男性时常觉得喘不上气,呼吸随时要停止,不敢在家睡觉,住在医院门口的招待所,准备随时接受抢救。他说,只要看到急诊室的灯光和救护车,心里就能平静些。
还有一位女性患者,总觉得胃不舒服,在北京几家大医院看了一通,先后做了20次胃镜,检查资料厚厚一沓,都没发现问题,可就是觉得难受。
这两位病人都有“躯体化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疾病范畴,再看多少个呼吸科和消化科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心理健康的人有长寿优势
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关乎生活质量,多项研究表明,它也是延长寿命的重要因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研究人员对1.2万名18岁以上的参与者,进行了18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
在研究开始时心理健康状况非常好的人,比心理状况不佳的人,寿命平均长4.7个月。
在排除了吸烟、酗酒、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慢性病等因素之后,那些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人,18年后的全因死亡风险也高出了14%。
今年2月,发表在著名精神医学期刊JAMA Psychiatry(《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一项长达45年的研究发现,早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中年身体疾病多发并加速衰老。
预防精神疾病、监测精神疾病患者的衰老迹象,有助降低疾病发生率,甚至延长健康寿命。
自测:你的心理状态健康吗?
怎样的状态才属于心理健康?虽然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是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个标准:
如果你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下,那就是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都相处得非常和谐、愉悦。
■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承受生活中挫折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 5.适度地接受个人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表示,以下迹象可能是心理问题发出的报警信号:
- 疲劳,即使一夜好眠也无法电力“满格”;
- 失眠,劳累一天的你很想倒头大睡,明明睁不开眼皮,大脑却无比清醒;
- 健忘;
- 总爱生病;
- 慢性疼痛;
- 情绪异常,安全感、自尊、自信心降低,而自卑、恐惧、焦虑、冷漠等负面情绪放大;
- 性格改变,某段时间突然性情改变,疑心重重,甚至对亲人、伴侣、好友都漠不关心,不愿多交流。
4种心理障碍各有破解方案
职场压力、育儿焦虑、各行各业的竞争……催生了现代人更多的紧张、焦虑、抑郁。针对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学家分别给出了破解方案:
焦虑倾向
“很担心接下来的事情处理不好”,是焦虑症患者常见的状态。
短暂的焦虑让我们意识到身边有“威胁”,对人的发展有益。过度和持久的焦虑,可能引发焦虑症,出现躯体症状如疼痛、气短、恶心、消化不良等。
建议:有焦虑倾向的人,注意养成规律的工作、生活作息,尽量减少不确定性,给自己建立“安定感”。
其中合理管理时间尤为重要,有助减轻拖延带来的紧迫感、无力感,安排好时间能帮人井井有条、从容不迫。
失误差错也会造成焦虑感,平时不妨减少冲动行为,或许能从源头上避免焦虑。
抑郁障碍
抑郁症与通常的情绪波动不同,患者有典型“三低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精力降低。
抑郁症的诊断,需要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和患者当面沟通,再配合一些心理问卷测评综合诊断,并非符合几条症状就算是抑郁症了。
建议:7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治愈,如果确定是抑郁症,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经颅磁刺激等物理干预。
对很多人来说,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抑郁情绪。有研究证明,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改善抑郁障碍的方法。
可以试着向朋友倾诉,别把事情总憋在心里。让自己忙起来,去户外散散步,也可以做些家务。
尝试不去为睡不好而担心,即使不能入睡,躺下来让身体休息一下都是有益的。
失眠障碍
失眠≠失眠障碍,健康人偶尔也会失眠。但如果出现以下三种表现,就需要去精神心理科判断是否为“失眠障碍”:
“睡不着”,入睡时间大于30分钟;“睡不好”,容易醒;“醒得早”,醒后30分钟难以入睡,持续3个月。
建议:入睡难时,睡前1小时不剧烈运动,不抽烟喝酒;每天固定入睡、起床时间,培养睡眠节律,周末也不例外;午睡别太久,20分钟即可。
睡不香时,室温控制在20℃~24℃,低于18℃容易醒;盖厚一点的被子;试试裸睡;床别太软,以免身体下陷醒后更累。
醒得早时,卧室要安静,窗帘要遮光;睡前泡泡脚;睡前别喝太多水,减少起夜;白天多做一些运动;多晒太阳,积累天然的褪黑素。
双相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变化十分极端:开心时很自信和兴奋,伤心时会很绝望,一会像冰一会像火。
建议:有规律的睡眠和活动对患者的恢复尤其重要。
很多双相患者有很强的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会造成压力。这就需要患者学会修正成就目标,让目标变得切实可行。
患者的家属、朋友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呵护,让他们有信心去恢复情绪与重建人际网络。
一个人哪怕躯体存在残障,但只要精神心理健康,就能摆脱痛苦,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相反,即使物质生活丰富,但天天焦虑,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从今天起,像关注血压、血糖一样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