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垮你的身体,肿瘤细胞有多“努力”?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我们的身体由亿万个细胞组成,其生长和凋亡受到基因这个“总指挥”的统一调控。

一般情况下,人体细胞遵循着正确指令,按照一定的速度和方式分裂、生长、凋谢、死亡,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如果某些细胞的“总指挥”失灵,就可能会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形成我们常说的肿瘤

肿瘤如何一步步打垮身体?《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解读这个过程,并总结一份高发癌的筛查提示。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预防医学中心主任 刘俊田

 

肿瘤如何一步步打垮身体

当肿瘤细胞通过不断膨胀性、外生性、浸润性地生长来扩大领地,向周围组织蔓延;

甚至“漂洋过海”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安家落户”,我们的身体就会被一点点打垮。

01压 迫

 

肿瘤膨胀性生长会压迫邻近脏器以及血管、神经,使其的结构破坏,功能逐渐丧失,这是很致命的。

!肿瘤在肝脏

压迫肝脏组织,导致肝功能受损。

!肿瘤在消化系统

一些消化道肿瘤压迫相应区域,常常会导致消化道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梗阻。

胰头癌会压迫十二指肠乳头,使胰胆管开口梗阻,造成严重的梗阻性黄疸,引起肝功能损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肿瘤转移到脑部

原发性脑瘤恶性肿瘤转移到脑部,很容易压迫到呼吸和心跳中枢,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如果压迫到视觉中枢,则可导致失明

如果癌细胞成团脱落,堵塞了脑血管和心肌血管,将会迅速引起死亡。

02出 血


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很强,就像树根往地里钻一样,它会不断向周围的正常组织扩张,所经的正常组织都会受到挤压和破坏。

一旦遇到有血管甚至是大血管的组织,就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导致出血。

比较常见的有肝癌的破裂出血、肺癌的咯血、食管和胃癌的呕血及结直肠癌的便血等。这种长期出血,会导致患者贫血,甚至循环衰竭死亡。

癌细胞还会侵袭破坏大血管,如中央型的肺癌,它周围有肺主动脉、主动脉弓、肺动脉等大血管,一旦被侵袭的血管发生破裂,会导致身体脏器大出血,引发出血性休克,来不及抢救就会死亡。

03营养缺乏

癌细胞不断扩张,会影响正常细胞获取能量,导致机体营养缺乏。

!营养摄入减少

癌细胞膨胀性、侵袭性生长常常导致机体不适,如有些脑瘤会引起颅压升高,压迫呕吐中枢,引发恶心、呕吐等;有些恶性肿瘤会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呼吸受阻……

种种不适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营养摄入减少。

!能量消耗增加

肿瘤发生后,人体利用体内能量的方式会发生改变。

细胞正常摄取能量的方式叫做有氧代谢,能量利用率很高。而恶性肿瘤局部的血管紊乱,会出现一些地方血供很丰富,有些地方却缺乏血供,没有氧气。

为保证肿瘤局部在没有氧气时也能生长,它就将有氧代谢改为不依靠氧气的无氧消解,但这一方式非常粗糙,对能量的利用率极低,糟蹋了体内大量营养物质。

不仅如此,肿瘤细胞消耗能量的方式也非常有害。

正常细胞能量代谢体是有规矩、有策略的,非常讲究,往往是先把糖用掉,再消耗脂肪,最后才消耗蛋白质。

但患癌后,机体的能量消耗方式会变得混乱,可能糖都没怎么用掉,就把蛋白质消耗掉了。因此,癌症患者常常会能量不足。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常常会出现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称为“恶液质”。且恶性肿瘤长期存在使患者机体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紊乱。有统计显示,超半数中重度肿瘤患者都存在营养不良。

04免疫力低下

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抑制免疫的副调节因子来抑制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而营养缺乏、长期放化疗等,也会使身体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容易并发感染。

六大高发癌各有筛查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癌症筛查及早发现、明确诊断。

在肿瘤对身体“下手”前,及时进行癌症筛查非常重要。

刘俊田提醒,做癌症筛查前,要了解常见癌种及高危人群,并结合自身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初步选择筛查项目。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6位的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应尤其注意。

肺 癌

高危人群

50岁以上;每年吸烟大于等于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长期被动吸烟者(基本每天接触,超过20年);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主要筛查手段

普通X线检查、肺部低剂量CT、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遵医生建议,或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监测。

乳腺癌

高危人群

45岁以上女性;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5岁;长期服用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品等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

乳腺触诊、乳腺超声、乳腺X线检查等。

彩超检查,45岁后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摄片检查。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50岁以上;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慢性结肠炎肠息肉病史;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长期(近2年持续存在)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肛肠症状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

肛诊、大便潜血检查、结肠镜、肿瘤标志物检查等。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胃 癌

高危人群

45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病;喜食腌制、熏烤食物;吸烟酗酒、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

主要筛查手段

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蛋白酶原检测等。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肝 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长期大量饮酒;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长期接触化学药剂的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

超声检查、肝增强CT、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

食管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或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上消化道疾病;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吸烟酗酒等人群。

主要筛查手段
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检查、食管功能测定检查等。高危人群需胃镜检查,下一次检查时间以第一次检查结果而定(遵从医生建议)。

做好10件事有助防癌

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10条对防癌有益的行为,每天为健康做出一点努力,坚持下去你就能看到改变。

增加植物性食物比例

坚持2/3~1/3餐盘原则,保证每餐有2/3以上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1/3为动物性食物,如禽肉、海鲜、瘦肉、鸡蛋和奶制品等。

每天多走100步

养成运动习惯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每天多走100~200步,每周运动5天,10周后每天就能多走5千~1万步。

还可以用时间来计算,比如以前每天只散步20分钟,那么此后每天多走1分钟,每周运动5天,一周后运动时间就达到了25分钟。

多吃颜色鲜艳的果蔬

尽量选择颜色鲜艳的果蔬,比如胡萝卜、紫甘蓝、西兰花、菠菜、橙子等,建议每餐都要吃一份(约100克)深色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年人每天要吃200~35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

加大运动强度

适当加大运动强度,每天增加5~1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例如将散步改为快走或慢跑。

减少精制谷物摄入量

用全谷物食品代替部分精制谷物食品,保证每餐吃一份(约100克)全谷物食物。

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的麸皮、胚芽和胚乳较完整,含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站立代替久坐

比如在电脑前工作时尽量站起来;向同事传达信息时尽量走过去面对面交流,而非发电子邮件、消息或打电话;等待某人或看电视时可以在周围走走。

少吃加工肉类

增加鱼肉、禽肉等白肉摄入量,减少猪肉、牛肉等红肉和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指经过熏烤、腌制或其他处理方式以增加风味、延长储藏时间的肉类,包括火腿、培根、腊肉、香肠等。

如果一时难以戒掉加工肉,每周最多吃一次。另外,红肉摄入量每周不要超过18盎司(约1斤)。

尝试新运动

把运动当成爱好,而非机械性地重复,获益的不只是身体,还有精神上的愉悦。

建议开启新的运动项目,例如跳舞、有氧操等具有趣味性或团体性的运动。

用白开水、茶代替酒精饮品

戒掉酒精饮品,可用水、茶、咖啡或牛奶代替。有些酒精饮料的热量很高,且酒精本身就会增加癌症风险。

犯酒瘾时用健康饮品来代替,可以有效减少酒精摄入。需要注意的是,饮用咖啡和茶饮料时,应尽量选择不含糖的黑咖啡或纯茶。

带动身边人一起防癌

你会发现生活习惯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但不能止步于此,身边的人会影响你的饮食或运动决定,优化周围环境有助将健康生活持续下去。▲

本期编辑:徐梦莲

#检查#呼吸内科#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直乙交界癌
阅读数 1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一类疾病体表肿瘤有可见的肿块,体内肿瘤多明显症状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之一简介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总称,主要表现为身体局部的异常肿块。有的肿瘤生长缓慢,有侵袭性,对人体危害较小,医学上称为良性肿瘤;有的肿瘤生长迅速,具有侵袭性,可从原发部位扩散到人体其他的部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上称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癌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手术是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大多数经过手术治疗后可以得到临床治愈;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疾病的分期以及病理分型。症状表现:良性肿瘤大多症状,或者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水肿等;恶性肿瘤早期明显临床症状,有些症状却特异性,如痛性肿块等。诊断依据:肿瘤的诊断分为病理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为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影像学诊断可以发现异常增生,病理学诊断可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并且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异型性增加、黏附性降低等生物学行为异常。肿瘤有哪些类型?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肿瘤是常见疾病,目前在中国,癌症已经成为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攀升,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392.9万人,死亡人数约233.8万人,其中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1]。是否可以治愈?良性肿瘤可以得到临床治愈,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手术,配合放化疗,大部分也可以得到治愈,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往往还需要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中晚期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情分期以及病理分化程度。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关念波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