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蔬菜放冰箱保鲜?这些生活常识错误你中了几个?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健康的“小知识”、“小窍门”,每一个都说得头头是道,说的时间久了,传播得多了,也就有不少人真的当成健康生活标准照着做了,其实,很有可能你信了一个“伪健康知识”,一起来看看。

  纯天然的食品就是健康的?

  平时我们吃了太多添加各种化学制剂添加物的食品,所以很多蔬菜、水果、杂粮等都打着“纯天然无添加”、“有机健康”等的旗号,标志自己是健康食品。但是,无论是不是纯天然的食品,该含有的营养元素都不会少,同样的,对身体有害的原生物质,也不会少。比如,再是有机猪肉、牛肉,号称纯天然植物喂养,无激素、无抗生素,但这牛肉还是有饱和脂肪,也还是不应该多吃。比如,有机土豆发了芽,还也是会有毒素产生,不能吃。

  纯天然食物,也不见得就是最健康的。

  食物统统放冰箱?

  冰箱的低温环境确实有助于食物的保鲜储存,尤其是一些保鲜期短的食品,比如水果、蔬菜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水果和蔬菜都有放冰箱,有的食品放冰箱可能会加快它们的腐烂程度,比如芒果、香蕉这种剥皮吃,果肉为泥状的;有些水果放冰箱会造成水果表皮的油脂渗进果肉,造成果肉发苦,比如橙子、桔子等;有的水果放冰箱,由于冰箱的潮湿环境,更容易发霉变质,比如草莓、杨梅等。

  面皮、巧克力等食物不适合放冰箱,因为冰箱温度低,会导致它们快速变硬,口感变差;蜂蜜不适合放冰箱,因为冰箱的低温会让蜂蜜中的糖结晶,影响口感;西红柿、黄瓜、青椒等食物都不适合放冰箱,会容易冻伤冻坏。

  每天要喝8杯水?

  我们身体需要的水分,每天可以从各种食物中获取,而喝水只是为身体提供水分的一种方式而已,并不需要非喝满8杯水。口渴就喝水,按着身体的需求去做就好了,上厕所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尿液颜色,只要是淡黄色的,就说明身体不缺水。

  含有脂肪的食物不要吃?

  高脂肪的食物确实容易让人长胖,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拒绝一切脂肪。有脂肪的食物,才学会吃,就会对健康大大有益。脂肪要分类,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确实是对我们身体无益的,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而不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都是对身体有益的,适当吃能够给我们身体提供能量和细胞架构。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鱼肉、鸡肉、坚果等。当然,要特别提醒,无论是什么食物,都要注意控制热量,不要无节制地吃。

  宵夜吃了肯定会长胖?

  很多女孩子不敢吃宵夜,担心一吃宵夜就会长胖,其实吃宵夜不一定会胖。人会长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每天吸收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比如你今天消耗了3000大卡热量,吃进去了4000大卡,多出来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被身体储存起来,以防万一受饿可以“拿出来”当消耗。所以如果你全天的摄入热量低于你消耗的热量,晚上吃一点宵夜也是没关系的。

  当然,宵夜还是要少吃,因为会给肠胃增加负担,另外,也少吃那些高糖、高脂、高油的食物,或者一些热量很高的零食。

  平时加班熬夜,周末补觉?

  我们身体是有生物节律的,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平时加班熬夜造成每天的睡眠不足,已经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周末再不管不顾的一通猛睡,更是让身体无法适应你的睡眠节奏,彻底造成生物钟的紊乱。要知道,睡眠并不是食物,平时缺乏的睡眠是不可能补回来的,想要身体健康,你只能尽量保障自己每天至少有6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无论平时还是周末,都能有相对固定的睡眠时间,这样身体的生物钟才能保持平衡,不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失调

  流鼻血时抬高头?

  只要有人流鼻血,都会下意识地把头抬高,下巴高高仰起,想要用这种方式止住鼻血,防止鼻血流下来。其实这样做只是我们自己身体的条件反射,并不能对制止鼻血有什么好处,甚至有可能会导致鼻血倒流咽喉里,一不小心可能还会让你觉得恶心,甚至想要呕吐。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流鼻血,不要再抬头了,应第一时间找到纸巾或者棉球塞进流鼻血的鼻孔里,同时用手轻压鼻翼,有助于尽快止血。

  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很多人跑步一跑就1、2个小时,去健身房做各种器械就没完没了,总觉得想要减肥、健身,做运动的时间越长越有效果。其实不然,做任务事都要有度,运动也是这样,每个人的身体负荷都有一定的量,超过负荷量的运动,一是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如扭伤肌肉拉伤等,二是会让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达成变慢,另外也会让心脏负荷加重,反而会影响心脏健康,尤其是对女性来说这一点是特别要注意的。

  通过运动健康,“质”大于“量”,不要一味追求时间量,而要考虑是否有效,比如做有氧运动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心率,运动时心率达到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之间的安全范围就好。

  以上这些是我们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所谓的健康常识,其实大多都是伪健康,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说法还很多,我们一定要注意分辨真伪,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所谓的专家说的健康养生方法。

#冻伤#呕吐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引起全身或局部组织的急性损伤轻症皮肤暂时性损伤,重症致永久性功能障碍皮肤苍白、冰凉、坚硬、疼痛和感觉麻木或丧失感觉简介冻伤属常见病,病因为人体局部或者全身长时间于寒冷的环境下,个体因此热量大量散失,继而引起机体局部或者全身温度严重下降引起的损伤。冻伤除了与寒冷的环境有关外,还与潮湿、机体抗寒能力下降以及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良有关。下肢冻伤较为常见,其次是面部与手指,轻症患者对生活影响,严重时致残;一般可用复温完成治愈,重症患者或需截肢,可导致伤残。症状表现:受冻部位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坚硬、疼痛和感觉麻木或丧失感觉。诊断依据:根据病史,并观察伤者的局部皮肤情况,以及组织的血液运行情况,可初步诊断,必要时配合血管造影术、静脉放射性核素扫描像分析法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变程度。冻伤有哪些类型?根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型:冻结性损伤非冻结性损伤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各年龄阶层的人均会发生冻伤,大部分冻伤发生在寒冷季节,主要发生于身体的末梢部位。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轻度冻伤一般用复温、补水以及吸氧可治愈;重症患者需截肢;若及时治疗会发生异常低体温(低温症),体温过低的早期症状包括:颤抖;运动笨拙等。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徐俊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