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脑损伤轻,症状出现晚且症状轻;脑损伤重则出现早、症状重,且多个症状常复合存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
1. 新生儿期身体过硬或过软,自发运动减少,不能吸吮或哺乳无力,痉挛发作,易惊吓,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2. 出生1—3个月期间俯卧位不能抬头,抱起时头不能竖直,手握拳拇指内收,斜视,眼球不能追视。
3. 出生4—5个月期不能伸手抓物或左、右有差别,不会翻身或只向一侧翻,紧张时上肢屈曲内收手握拳,下肢交叉伸展或头后背、角弓反张,抓物时上肢硬直或后伸,两手不能到中线接触。
4. 出生6个月以后手、口、眼不协调,不能把看到的东西抓到手,送到嘴,扶站时双下肢不能支撑或尖足交叉,七个月以后还不能坐。
5. 运动发育迟缓,患者常伴有随意运动很少,动作不协调、不对称,不灵活,可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
6. 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言语表达少,有时伴有斜视等。
7. 脑瘫患者在出生不久经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尺跳。
8. 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患者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和异常的姿势和动作模式。
9. 面部表情单一,不笑,手不能正常抓东西、握拳,有时也伴有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共济失调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
10. 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文章 12天宝宝核磁共振查出脑损伤,能否使用神经节苷脂?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2个月宝宝能吃DHA吗?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5个月大婴儿从床上摔下来,需要注意什么?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宝宝核磁共振结果显示t1wi高信号,严重吗?
健康驿站
文章 新生儿脑部B超显示不清,问题大吗?
生命守护者联盟
文章 39天宝宝肌张力高,CT结果解读和后续处理建议
癌症防治先锋
文章 脑损伤不治疗会怎样?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新生儿脑部CT检查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怎么回事?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如何有效治疗脑瘫?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脑损伤常见症状是什么?
康复之路
陈康
主治医师
康复医学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曾祥平
副主任医师
小儿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