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保护新生儿脐带的2个阶段

保护新生儿脐带的2个阶段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是每位新手父母都需要掌握的技能。脐带切断后形成的创面,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因此,脐带的消毒护理尤为重要。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在脐带未脱落之前,需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需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不建议局部涂抹甲紫(紫药水),因为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1、发生脐疝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脐疝是什么?

脐疝是一种常见的脐部疾病,其特征是腹腔内的内容物通过脐环突出体表。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小儿脐疝多为先天性,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表现为脐部有一个可复性肿物,随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腹壁肌肉的增强,大多数小儿脐疝在2岁左右可以自行愈合。但也有部分小儿脐疝可能需要通过手术修补来治疗。 成人脐疝则多为后天性,相对较少见。轻度的成人脐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发生嵌顿或绞窄,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疼痛、呕吐等症状。与小儿脐疝不同,成年脐疝一般不会自愈,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脐疝患者,无论是小儿还是成人,在恢复期间都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咳嗽、打喷嚏等可能增加腹压的动作,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复发。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远程医疗新视界

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脐疝?

脐疝,也被称为脐突,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疝,特指发生在脐部的疝气。脐疝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脐部的肌肉或组织薄弱,导致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这个薄弱点突出到腹壁下方,形成一个可触及的肿块。 脐疝在新生儿和婴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早产儿,因为他们的腹壁肌肉发育尚不完全。成年人中,脐疝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的腹压增加有关,如慢性咳嗽、便秘、肥胖或重体力劳动等。此外,妊娠期间由于腹部压力增大,女性也可能出现脐疝。 脐疝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来确定脐部是否有突出的肿块,并评估其大小和是否可复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扫描,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对于大多数婴儿而言,脐疝在出生后的一到两年内可能会自行闭合,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对于成年人或症状明显的儿童,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修复腹壁的缺损,防止疝内容物嵌顿或绞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脐疝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及时治疗慢性咳嗽和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对于孕妇来说,适当的体重管理和避免过度用力也是预防脐疝的重要措施。

运动与健康

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脐疝?

脐疝,又称为气肚脐,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疝,主要表现为脐部出现突出或膨胀。脐疝通常发生在脐部的腹壁薄弱区域,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腹腔内容物(如肠管)会通过这个薄弱点突出,形成脐疝。脐疝在新生儿、儿童和成年人中均可发生,但在新生儿和肥胖的成年人中更为常见。 脐疝的症状可能包括脐部的可见或可触及的肿块,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时更为明显。轻微的脐疝可能不会引起疼痛,但较大的脐疝可能会导致不适或疼痛,尤其是当疝内容物被卡住(即嵌顿)时,可能会引起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医疗处理。 脐疝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站立或咳嗽,以观察脐部是否有突出。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儿,脐疝通常不需要立即治疗,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孩子1岁至2岁时自行愈合。对于成年人,尤其是症状明显或疝内容物嵌顿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脐疝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重物提举、控制慢性咳嗽等,以减少腹腔内压力。对于已经发生脐疝的患者,避免加重腹压的活动也非常重要。

癌症防治先锋

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脐疝是先天性疾病吗?

宝宝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它通常在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 婴幼儿脐疝是腹腔内容物经脐环向外突出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女孩多于男孩,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成人脐疝则多为后天性疾病,与腹腔内压增高有关,如多次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 脐疝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尤其是成人脐疝,存在嵌顿的危险。

病友互助家园

1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成人脐疝肚脐长了个大肉疙瘩怎么办?

成人脐疝,即肚脐长出大肉疙瘩,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 成人脐疝的主要症状是站立、咳嗽和用力时,脐部出现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消失,肿物回纳后可扪及腹部缺损。患者常有腹部不适或隐痛感,有时伴有恶心甚至呕吐。 成人脐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如单纯缝合修补术、补片修补术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引起腹压升高的行为,如便秘、咳嗽等。

数字健康领航者

1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脐疝手术的详细步骤是怎样的?

脐疝手术的详细步骤如下: 1. 婴儿脐疝:大多数婴儿脐疝可以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 2. 婴儿脐疝(2岁后):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白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白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3. 成人脐疝:成人脐疝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囊同紧密粘连难以分离的大网膜和多余的皮肤一并切除。然后,尽多的游离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腹膜。予以横形对合缝合,然后在上下两侧游离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时可作重叠缝合。

未来医疗领航员

1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脐疝手术怎么做?

脐疝手术通常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情况。婴儿脐疝大多数可以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在一岁内自愈,除非嵌顿,否则可以等待。而成人脐疝则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 婴儿脐疝手术通常在2岁前进行,手术过程包括沿脐口1厘米处作半圆形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最后缝合皮肤。 成人脐疝手术则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切断疝囊颈部,将紧密粘连的大网膜和多余的皮肤一并切除,然后游离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腹膜,予以横形对合缝合,最后缝合腹直肌及其腱膜。 此外,脐疝患者还可以选择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这种手术具有操作安全、适应症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对于小儿脐疝,最佳治疗时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小于2厘米,可以观察。80%-90%的小脐疝可以自愈,但如果超过2厘米,或者观察过程中逐渐增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健康驿站

1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脐疝是什么?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它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疝,可分为婴儿脐疝、成人脐疝和其他特殊类型脐疝。 婴儿脐疝较为常见,多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主要是由于婴儿脐部的腹壁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哭闹、咳嗽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腹腔内容物容易通过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通常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增强,多数脐疝可在12岁内自行愈合。 成人脐疝相对较少见,但多见于经产妇、肥胖者、腹水患者等。这类人群脐部周围的腹壁组织可能因各种原因变得薄弱,从而导致脐疝的发生。成人脐疝一般不能自愈,且存在嵌顿的风险,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修补腹壁缺损。 如先天性脐疝,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脐环闭合不全所致。 脐疝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同时,患者及家属应重视脐疝的观察和护理,以促进疾病的良好转归。

健康饮食指南

1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脐疝是什么?

脐疝,顾名思义,就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 脐疝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者发病原因和处理方法不同。 婴儿脐疝多因脐环闭合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所致,表现为啼哭时脐部肿块明显,安静时消失。 成人脐疝则多为后天性,常见于肥胖者、中老年和经产妇,表现为站立、咳嗽和用力时脐部有圆形疝物突出。 治疗方面,婴儿脐疝在5岁以上儿童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成人脐疝同样首选手术治疗。 如发现脐疝,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健康驿站

1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脐疝是什么?

脐疝,顾名思义,就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 脐疝分为婴儿脐疝、成人脐疝和其他特殊类型脐疝。婴儿脐疝较为常见,多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幼儿,通常在12岁内自行愈合。成人脐疝相对较少见,多见于经产妇、肥胖者等,一般不能自愈,存在嵌顿风险,需要手术治疗。 新生儿脐疝主要是由脐部先天性发育缺陷所致,家长需要保持脐部卫生清洁,及时更换尿布。若脐疝较大或有嵌顿迹象,应及时就医。 脐疝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包括观察、使用脐疝带和手术治疗等。

生命之光传递者

1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35岁女性发现脐部有突出物,想了解是否可以使用脐疝带进行治疗。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对于成人脐疝,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脐疳带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决定。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避免感染。选择合适的大小和型号的脐疳带,不能过紧或过松。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以免加重脐疳的症状。

查看详情

我想知道成人脐疝是否一定要手术治疗,目前暂时没有症状,想尝试物理治疗。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7

医生建议:成人脐疝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疝的大小和症状来确定。对于轻微的脐疝,佩戴脐疝带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防止疝扩大,但不能彻底治愈。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完全治愈脐疝的方法。同时,需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方面的调整,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王尧

主治医师

民乐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脐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腹壁的一部分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囊袋状肿块。成人脐疝一般建议手术治疗,而儿童脐疝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手术。脐疝带的使用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具体请咨询您的主治医师。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疾病判断:脐疝 用药建议:具体请咨询您的主治医师 治疗建议:成人脐疝一般建议手术治疗 生活建议:具体请咨询您的主治医师 总结:脐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腹壁的一部分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囊袋状肿块。成人脐疝一般建议手术治疗,而儿童脐疝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手术。脐疝带的使用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具体请咨询您的主治医师。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张树建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

三甲
天津市儿童医院
血管瘤(7例) 瘢痕(3例)
专业擅长:外伤处理,瘢痕修复,肛周脓肿,包皮炎,包茎,烫伤治疗,血管瘤诊治等。 小儿外科各类疾病的微创和腹腔镜治疗: 体表肿物,血管瘤,淋巴管瘤,黑色素痣,斜疝,鞘膜积液,隐睾,鳃瘘,甲舌囊肿,淋巴结炎。 肝胆疾病,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腹部肿瘤,肛门疾病,消化道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量:21524
王晓佳

副主任医师

小儿泌尿外科

三甲
天津市儿童医院
专业擅长:儿童泌尿系结石、隐睾、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肿瘤等疾病的微创和综合治疗。男童阴茎疾病如尿道下裂、隐匿性阴茎、包茎等的精准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量:417
孙岩

主治医师

小儿外科

三甲
天津市儿童医院
便秘(5例) 淋巴结炎(4例)
专业擅长:肛裂,外伤,感染,包皮炎,包茎,体表肿物,黑痣,血管瘤,阑尾炎等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治疗。 儿童实体肿瘤,如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淋巴管瘤及血管瘤等良恶性肿瘤诊治,围手术期治疗,化疗; 微创治疗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小切口鳃瘘、甲状舌管囊肿手术等。 外科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 术后伤口护理及体表瘢痕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34473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