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母洗脚要拍照?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近日,一则“为父母洗脚要拍照”的新闻引起热议:但春节前,湖北长阳县火烧坪乡党政府要求官员及学生在家时每人亲手为自己的父母洗脚,而且要求拍照上交。为父母洗脚本身孝心的体现,强制要求还要拍照上交会让人觉得孝心“变味儿”了。

泡脚 沐足 脚板 花瓣_13324549_xl

  虽然为父母洗脚要拍照上交形式主义大于实际,但是生活中多洗脚、泡脚却是一件益事。根据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人脚上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从小小的脚掌上可观察到身体五脏六腑相应的投影。诗人苏东坡体验洗脚入眠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生活中我们坚持为洗脚、泡脚,同时通过水和手对脚的按摩刺激作用,达到舒经活络,防病治病和健身作用。

  健康洗脚4要素

  1.水温:洗脚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50℃左右,水量以淹没脚踝部为好。双脚放入温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按摩时动作要缓慢、连贯、轻重合适。刚开始速度要慢,时间要短,等适应后再逐渐加速。

  2.按摩: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按摩不同的反射区会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比如大家都知道脚心上有个涌泉穴,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老年人经常按摩脚心,可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中医经络理论认为,大拇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拇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第四趾属胆经,按摩之可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属膀胱经,能纠正妇女子宫体位。足部按摩可以在每晚用热水洗脚后进行,动作应缓和、连贯,轻重要合适,速度适宜,时间不用很长。

  3.加料:足浴时,如果在热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可以防治脚癣、脚臭、脚干裂、脚汗过多、足跟痛冻疮、下肢浮肿麻木、四肢不温、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及夜尿频等。

  4.足浴后:尽量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手脚,以免去脂过多,使皮肤干裂。平时洗完脚要用毛巾揩干,然后搽些无刺激性的油脂或护肤膏。

  注意:水温过高会增加危险性。在下肢的血液供应正常的情况下,热水洗脚提高了足部组织的代谢率,确实会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如缓解疲劳等,但代谢率的提高又会导致局部组织耗氧量增加,如果下肢已经处于缺血状态,那么这就会致使缺血程度加重,组织需氧量与血液供氧量差可进一步增加,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足部组织坏死。严重者在泡完脚后脚部皮肤会快速变黑,最后很可能需要截肢。因此,泡脚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

#便秘#足癣#外科其他病(冻疮病)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皮肤癣菌侵犯足部皮肤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表现为足部感染、水疱、破溃、糜烂、瘙痒明显可以治愈,但很容易复发,需要及时预防简介足癣(tineapedis),俗称“脚气”、“香港脚”,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是指皮肤癣菌侵犯足趾(脚指头)、足跖(脚板底)、足跟、足侧缘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后的皮肤表现为水疱、皮肤破溃糜烂、瘙痒难耐等。如果加以控制,真菌进一步侵入人体内部,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进一步演化成丹毒、蜂窝织炎等更严重的疾病。由于人类足部有皮脂腺,而且足部皮肤抗菌能力较差,易受到真菌的感染。人类的双足很少有长期裸露的时候,在鞋靴中空气流通性差,足部又容易出汗,这就造成足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温暖的环境中。而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繁殖生产,所以一旦足部有皮肤真菌感染,病症就会很顽固,病情反复,是目前皮肤癣菌病中最难根治的一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目前有外用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等主要治疗方法。症状表现:足癣多累及双脚,往往由一只脚传播至另一只脚。初期是感觉瘙痒,足部皮肤干燥起白屑,真菌进一步感染,患足皮肤开始出现水疱、破溃、糜烂、瘙痒加重,且症状反复发作。如患足出现恶臭气味、渗液渗出,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足部皮肤表现(感染、水疱、破溃、糜烂、瘙痒明显)。真菌镜检阳性和(或)培养出皮肤癣菌[1]。疾病类型:根据临床特点同,可分为3种类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糜烂型(间擦型)是否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的皮肤接触到患病皮肤,或者接触到患处皮肤脱落下的带有病菌的皮屑。怎么预防?减少与患病人群的接触,尤其是接触到足部或足部用品如袜子、鞋靴等。还可通过改善足部环境,减少足部皮肤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环境中的时间。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全球人群发病率>10%。高复发率,约有84%的人群会二次复发,甚至次数更多。湿热地区(如热带雨林)和高温季节(夏秋季节),患病更为常见[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通过彻底杀灭致病真菌控制疾病发展,修复皮肤损伤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否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汪晨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