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临床表现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
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这种减少可以是遗传性的,就像范可尼贫血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属于先天性再障;这种减少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就像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此以外,还有免疫因素(HIV感染、抗生素等药物)和非免疫因素(妊娠、被蛇咬伤、烧伤等)也会引起血小板被破坏而减少。还有脾功能亢进、血液透析等都会导致血小板丢失或者分布异常也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总的来说,血小板减少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因此,血小板的减少也与骨髓病性贫血、全身性红斑狼疮、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老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儿丙酸血症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关,这几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血小板的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症状就是皮肤出血点、瘀斑,牙龈渗血、鼻衄等。详细地说就体现在手术后出血、伤口出血的时间延长、月经过多、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出血、关节和肌肉的血肿、牙龈出血和皮肤出血点、紫癜等。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 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相关推荐】:
基因变异可导致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怎么办?六种方法可治疗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哪些疾病?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马上知道!

39健康百科——最实用的健康公众号,十万人的共同选择。
#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体质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阅读数 9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法运输足够的氧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头痛、眩晕、皮肤苍白目前治疗强调“对症”和“对因”简介贫血是一种因血红蛋白破坏过多或者血红蛋白生成足,而导致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而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产生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贫血的治疗应该强调“对症”及“对因”,但其预后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疾病。随着贫血程度的进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包含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等)、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悸等)、消化系统(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大便规律和形状改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急性肾衰竭)等,循环系统受损严重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出现严重心功能全,危及生命安全。症状表现:贫血的典型症状是乏力、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诊断依据: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量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妇女低于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贫血有哪些类型?基于同的临床特点,贫血可分为同的分类。1.按照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按照血红蛋白(Hb)浓度可分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90克/升)、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60~90克/升)、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59克/升)、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克/升)。3.按照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的贫血。4.按照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4.8%,我国孕妇缺乏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9.1%[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贫血属于临床综合征,大多数因营养良导致的贫血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可以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是否遗传?会。少部分先天性红细胞异常所致贫血、血友病及地中海贫血可以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