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针灸有用吗 针灸四个穴位改善足底筋膜炎
作者:李晓军
足底筋膜炎是足部的常见病,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走路、跑步、爬山等过度使用足部引起的,其中中老年人患病率比较高。患者在承载重物时足跟疼痛,一般会持续数月或者数年,并且在久坐或者早起时用脚也会疼,这种疼会随着行走一段时间而减轻,不过如果行走时间过长又会加重疼痛。足底筋膜炎是可以通过针灸治疗的。针灸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行气活血、散寒祛瘀等作用使经络通畅。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足底筋膜炎,相对更加有效和安全,接下来介绍四个针灸的穴位。
1、阿是穴
阿是穴,又称为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个穴位其实没有固定的位置,一般情况时随着病痛而定,大部分是在病变的周围,当然也有可能会在较远的位置。如何确定位置呢?用手指按压病变的位置或周围,当出现酸、麻、胀、痛、重等感觉还有皮肤出现变化,就能初步确定阿是穴的位置了。
2、水泉穴
水泉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当人正坐垂足或仰卧位的时候,在太溪直下方1寸,跟骨结节之内侧前上部凹陷处就是水泉穴的位置,针灸这个位置可以清热益肾,通经活络。
3、然谷穴
然谷穴的位置是在足部内侧缘,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当公孙后1寸。确定然谷穴的位置时,需要人正坐或仰卧,此时在舟骨粗隆下缘凹陷处就是然谷穴了。刺激这个穴位就会有泻热、消胀、宁神的表现。
4、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外踝后方,正常的足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就是昆仑穴了,其实这个位置还是非常好找的,针灸这个位置的作用是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其实针对足底筋膜炎针灸的穴位还有好几个,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针灸对于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效果事非常好的,而且相对也很安全,如果患者想要通过针灸的方法来治疗足底筋膜炎,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针灸,切不可胡乱使用。
#足底筋膜炎
阅读数 8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引起足跟痛的常见原因危险因素为长久站立、良穿鞋习惯、体重突增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严重者可行手术治疗简介足底筋膜炎,是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韧带与骨头附着处)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主要表现为,晨起下地或休息一段时间后走路时足跟疼痛,行走后疼痛常好转,但是长时间、连续或剧烈活动后疼痛再次发生。疼痛部位位于足底筋膜跟骨的起点、跟骨内侧结节处。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因明,运动过度、合适的穿鞋习惯、站立过久、先天足部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手术、佩戴矫形装置等方式治疗,大多数患者需治疗,可自行缓解。症状表现:患者的典型表现为承重时足跟疼痛,特点为灼热、针刺样疼痛,尤其是晨起或长时间活动后,刚开始走路时最明显。疼痛往往能够缓解,但长期运动会加重疼痛。诊断依据:足底筋膜炎主要诊断依据,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职业、病史、近期足部活动情况,结合足底疼痛点可基本判断病情,必要时需要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足部疾病。多见于50岁~60岁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1%~1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可自行消失,也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行手术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