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震后救援有哪些注意事项

震后救援有哪些注意事项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在地震发生后的救援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避免余震的发生,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在救援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地震局发布的余震信息,避免在余震发生时进行救援工作。

第二,要想成功救出患者,建议移除身体上覆盖的物品,避免强行拉患者,以免导致二次损伤。可以使用工具将患者身体上的重物移除,避免直接拉拽。

第三,患者如果存在开放性伤口,首先建议进行止血,可以采用压迫、填塞、结扎的方式进行止血。在止血的同时,要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四,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心跳停止,则建议转移到安全地带,立即行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正确的手法和频率。

第五,地震挤压伤引起的伤口往往为感染性伤口,需要先进行伤口的清创处理,然后再进行缝合,术后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在处理伤口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专家提示:震后急救的注意事项是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救援时避免强拉硬拽,以恢复患者的生命为主,有外伤者及时进行止血,以免大量失血引起休克。震后抢救以抢救生命为主,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尽快进行其他的救治,及时补充血容量及体液,确保体内有效的循环。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地震创伤:生理与精神的双重伤害与重建

一场严重的地震对人的伤害是立体的,在伤及人的生理的同时,也会对精神世界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在地震发生之后会继续形成。震后的心理创伤和情绪困扰,如孤独感、失落感和遗弃感,是灾区人民普遍面临的挑战。救援部队和党中央的慰问,为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安慰,帮助他们重建心灵。河北理工大学地震社会学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表明,震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对受灾者精神健康的关注,是灾后重建的关键。

生命守护者联盟

2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王德昌医生是如何成为烧伤整形领域的专家的?

王德昌医生,现任山东省立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专注于烧伤整形领域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王德昌医生在中小面积烧伤、烫伤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大面积烧伤、矿井下瓦斯及煤炭爆炸伤的救治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此外,他在烧伤后多部位疤痕挛缩畸形的修复以及皮肤外科手术方面也颇有建树。 王德昌医生不仅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交流。他担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声烧伤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同时也是《中华烧伤杂志》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王德昌医生因其在烧伤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荣获中华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他主编了两部学术专著,并获得部级奖一次、省级奖两次、厅级奖一次。

医疗故事汇

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与逃生?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面对地震,掌握正确的自救与逃生知识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份详尽的地震自救与逃生指南,帮助大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一、地震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家庭应急计划:明确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行动方案,包括紧急联系人、集合地点等信息。 2. 准备急救物资:家庭应备有急救箱,内含常用药品、绷带、消毒用品等,并确保每位家庭成员都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 3. 固定家具和重要物品:使用防震装置固定家中的家具和易碎物品,减少地震时的伤害风险。 4. 规划逃生路线:熟悉家中每个房间的逃生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 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1. 迅速卧倒或蹲下:地震发生时,立即采取卧倒或蹲下的姿势,保护头部和颈部。 2. 寻找掩护:利用坚固的桌子、桌椅等物品作为掩护,避免被掉落物体击中。 3. 远离危险区域:避开窗户、玻璃门以及可能倒塌的家具和墙壁。 4.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时应避免使用电梯,优先选择楼梯。 5. 保护头部: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减少受伤风险。 三、地震后的逃生与救援 1. 迅速撤离建筑物:地震停止后,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建筑物,注意避开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 避免使用明火:地震后可能会有燃气泄漏等危险,应避免使用明火。 3. 寻找安全地带: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结构,选择开阔地带。 4. 听从指挥:遵循救援人员的指示,积极配合救援工作。 5. 保持联系:与家人保持联系,确保大家的安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向他人提供帮助。 四、地震后的心理应对 地震后,人们可能会经历心理上的创伤。因此,采取适当的心理应对措施同样重要,包括寻求心理支持、避免孤独、关注自身情绪变化以及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节奏等。

医疗星辰探秘

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

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往往让人措手不及。然而,掌握正确的地震自救方法,可以在灾难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下面是地震自救的十大要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冷静的头脑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2. 寻找掩护:迅速寻找坚固的家具或结构,如桌子、床铺等作为掩护,避免被掉落物品砸伤。 3.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时切勿使用电梯,因为电梯可能会因停电或机械故障而困住你。 4. 迅速撤离: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快离开建筑物,前往开阔地带,避免在建筑物倒塌时受伤。 5. 保护头部:头部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之一,地震时应尽量用手、衣物等物品保护头部。 6. 远离危险物品:避开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选择安全的路线撤离。 7.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手机等通讯工具的电量充足,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以便及时获取救援信息。 8. 关注官方信息:密切关注政府和专业机构发布的地震信息和救援指令,遵循官方指导行动。 9. 自救互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10. 防范余震:地震后可能会有余震发生,应警惕余震的危险,避免在不安全的建筑物内逗留。 地震虽然不可预测,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自救知识,我们可以在灾难来临时,更加从容地面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中,为受灾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

医者荣耀

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灾害中,掌握正确的自救与互救知识至关重要。首先,在自救方面,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判断周围环境,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如桌子下方或坚固的家具旁边,尽量避免站在窗户、镜子等易碎物品附近。如果身处室外,应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选择开阔地带蹲下,保护好头部。若被困在废墟中,应尽量保持冷静,节省体力,利用身边的物品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在互救方面,首先确保自身安全是前提。参与救援时,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避免盲目行动导致二次伤害。使用工具时要小心,防止对被困者造成额外伤害。现场搜救工作包括利用搜救犬、专业仪器以及人工搜寻等方式进行,确保搜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对潜在的危险区域进行标识,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地震灾害的应对不仅需要个人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构建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医疗星辰探秘

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气体液化是什么?

气体液化是什么? 气体液化是指将气态物质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使其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液化气中毒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 液化气中毒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头痛、头晕等脑缺氧症状。为了避免中毒,建议使用时气瓶与灶具要平排放置,瓶与灶的最外侧之间距离不得小于80公分。 此外,煤气罐的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个阶段。物理爆炸是由于罐体破裂,液态石油气瞬间膨胀变成气态,产生冲击波。化学爆炸是由于气态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产生爆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液化气和煤气罐的监管,正确使用,以确保安全。

未来医疗领航员

6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大震动后,骨折怎么办?

大震动后,骨折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大震动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伤害。在地震等大震动中,由于地面震动强烈,人体容易受到外力撞击,导致骨折。 针对骨折的处理,首先要判断是否真的骨折。如果不确定,应按照骨折处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活动:如果怀疑有骨折,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2. 固定伤处:使用夹板或任何可用的硬物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3. 冷敷:在受伤部位敷上冰袋或冷敷,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4. 搬运: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小心搬运伤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5. 及时就医:一旦发生骨折,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此外,对于颈椎、胸腰部等部位的骨折,应特别注意,不当的急救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医学奇迹见证者

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防地震安全知识有哪些?

地震来临时,如何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呢?防地震安全知识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掌握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也就是骨疣,是随着年龄增长,椎体骨骼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椎间盘失去弹性,椎体之间的间隙缩小,为了维持脊柱稳定,身体通过产生骨赘的方式来增加椎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导致骨疣形成。 骨质增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自然老化、力学刺激和骨关节炎。自然老化是随着年龄增长,骨骼逐渐退化的过程;力学刺激则可能来自于长期姿势不当、重体力劳动或脊柱受到外力冲击;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当椎间关节受到炎症刺激时,身体会试图通过产生骨疣来稳定关节,并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 在地震发生时,药品的使用情况也值得关注。通过分析四川地震灾区医学救援的药品使用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地震伤的药品需求。例如,镇痛药、镇静药、抗感染药、抗休克药、止血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等都是地震灾区常用的药品。抗生素中以喹诺酮类用量最大,其次是头孢类、抗厌氧菌类和青霉素类。 此外,突然心跳过速也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它可能是一种心律失常的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应对突然心跳过速的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活动,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保持冷静,深呼吸,放松身体,如果心跳过速持续时间较短且自行缓解,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心跳过速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以预防心跳过速的发生。

AI医疗先锋

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粉尘爆炸实验,真的那么可怕吗?

粉尘爆炸实验,为何如此危险? 粉尘爆炸实验,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这是因为粉尘爆炸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粉尘爆炸是指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或高温,迅速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爆炸。这种爆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爆炸威力巨大:粉尘爆炸产生的爆炸威力远大于普通爆炸,可以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2. 爆炸速度快:粉尘爆炸发生速度极快,往往在瞬间完成,让人来不及反应。 3. 爆炸范围广:粉尘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可以迅速扩散,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4. 爆炸后果严重:粉尘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粉尘浓度: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取通风、湿式作业等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2. 严禁火源:在粉尘作业场所,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等,防止火源引发爆炸。 3. 加强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爆炸。 总之,粉尘爆炸实验具有极高的危险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AI医疗先锋

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电石和水反应,后果严重吗?

电石和水反应,会引发什么后果? 电石,也就是碳化钙,与水反应会迅速产生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这个反应非常剧烈,会放出大量的热量,甚至可能引起爆炸。 具体来说,电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 + 2H2O → C2H2↑ + Ca(OH)2。这里的↑表示乙炔气体生成。 乙炔气体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一旦遇到火源或高温,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处理电石时,必须非常小心,避免与水接触。 此外,氢氧化钙是一种强碱,对人体有腐蚀性。如果不慎接触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总之,电石和水反应是一个危险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AI医疗先锋

8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