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到胃癌,只有这4步!
2018 年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五位,其死亡率居第三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 2 倍以上。东亚地区是全球胃癌的“重灾区”,其中尤以我国发病率最高。近 5 年来,我国 19-35 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比 30 年前翻了一番,胃癌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焦点。
除了高发病率外,据 2019 年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许多人,特别是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许多人对胃癌并不在意,认为胃癌离的过于遥远,但其实在中国绝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胃炎,而胃炎到胃癌中间只有“4 步之遥”。
医学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正常的细胞逐渐发展为胃炎,之后发展为癌前病变,最后才形成胃癌的。目前临床上关于胃癌的发展过程,Correa 模型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一个模型:
①正常胃→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的炎症,而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病理学上的诊断,意思是胃黏膜的炎症仅仅局限为胃的表层。这个病其实是个实打实的常见病,一般来说,只要你去接受了胃镜检查,几乎都会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由于这个疾病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症状,离胃癌也还遥遥无期,因此总是被大家所忽视;
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当慢性浅表性胃炎存在时,如果患者不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或是有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又没治疗,浅表性胃炎就会继续进展,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这两者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正常细胞形态缩小,萎缩变性。
有人可能会说,萎缩性胃炎相比浅表性胃炎更加严重,那肯定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我身体出现不舒服了再去检查治疗不就好了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萎缩性胃炎同样是没有特异性的,意思是虽然部分患者会出现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的症状,餐后较明显,有时也可合并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但仍然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并且炎症的炎症程度与患者的症状也没有相关性,炎症可能很重,胃镜下看胃黏膜到处都是病变,但患者可以就是没有症状。因此胃镜检查在萎缩性胃炎的诊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
在胃黏膜细胞反复修复增生的同时,细胞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也就相应地增加了,这时部分细胞就会过度增生和分化缺失,增生的上皮细胞拥挤、有分层现象,核增大失去极性,有丝分裂象增多,腺体结构紊乱。简单来说,就是这部分细胞已经长得不像正常细胞,反而更像癌细胞了,并且被称为异型增生,或是不典型增生。
发展到了这一步,患者就离胃癌更近了一步,临床上也称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癌前病变,意思就是由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渡的中间阶段。但需要注意的是,前病变并不是癌,其本身并非恶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变为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大多数不会演变成癌,仅仅是其中部分可能演变成癌症。对于萎缩性胃炎来说,大约只有 1%的患者最终会演变为胃癌。
④异型增生→胃癌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就胃癌就来了。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这时候从胃炎开始诊断、监测、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你要警惕了: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体重减轻,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大便明显变黑。因为胃内肿瘤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到达肠部变成了黑色,再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总体来说,胃癌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胃炎的恶化而来的,患者先出现胃炎,此时如果患者并不在意,放任不管,在其他危险因素的累积、叠加下,经过时间的沉淀发展,胃癌最终就会“露出它的尖牙”。目前认为胃癌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
- 感染:主要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 I 类的致癌物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方面会对胃黏膜造成破坏,导致胃炎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炎症的长期存在,胃粘膜细胞长期处于增生修复的状态,这时细胞就更容易发生突变,导致癌细胞,癌症的发生。
- 环境与饮食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腌菜、腌制烟熏食品、霉变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均可增加胃癌风险。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增加胃癌风险。
- 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对于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有时也很可怕,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渐而而被肠上皮细胞代替,导致了“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 遗传因素: 10%的胃癌病人有家族史,具有胃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高于人群 2-3 倍。
- 年龄因素:大于 60 岁的老年人发生萎缩性胃炎、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虽然胃炎到胃癌的过程只有 4 步,但其实这中间是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快速型的胃癌发展期需 7-8 年时间,普通型则长达 20-22 年,而从早期胃癌演变至中、晚期胃癌还需约 3-5 年时间,从幽门螺杆菌感染到胃癌的进程则为 l0-20 年。可见只要引起重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预防胃癌的发生。这里给大家列举一些预防措施:
- 首先需要从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开始,及早诊断干预胃炎。对于无症状,没有 HP 感染的浅表性胃炎患者可不进行处理。但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就要及时干预,一方面需要根治 HP 的感染,一方面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除胃癌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于一些药物无法逆转的高级别异型增生,可以在胃镜下行粘膜剥离术进行切除;
- 补充抗氧化作用的营养元素,长期补充抗氧化剂可有效预防和阻断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量摄入水果和蔬菜是预防胃癌的保护性因素,维生素 C 干预使胃萎缩消退率显著增加。
-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改变饮食习惯可预防萎缩性胃癌进展为胃癌,如不吃辛辣、脂肪含量高以及腌制食物,可以适当减少饭量,控制高盐食物摄入以及增加易消化食物。
- 定期复查:一般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3 年复查 1 次;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 1 年 1 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 3 个月 1 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看作是癌变,可考虑将局部病变组织切除或手术切除,以绝后患。切除后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对于没有胃炎的患者,我们也推荐 40 岁以上的人群每年体检一次胃镜,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胃癌危险因素的人,更应该进行定期体检。
最好,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第一步是可以完全逆转的,而到了第二步之后,经过治疗胃黏膜的病变也难以逆转,通过治疗干预预防胃癌的效果也就逐渐降低,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对于预防胃癌的发展十分重要!
专家介绍
董淑晓,山东省立三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日本昭和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普外科学会结直肠学组委员,山东省疼痛学会化疗专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胃肠动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在研课题有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 1 项,市级课题 2 项,已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6 篇。
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肠梗阻及顽固性便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肥胖症及糖尿病的外科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