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女性产后会患上这个疾病,该怎么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困扰许多新妈妈的一个问题。据统计,该疾病在产后发病率高达4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这一问题,很多新妈妈感到困惑和无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新妈妈们了解并应对这一挑战。
一、什么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由于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盆底组织损伤,进而引发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包括阴道松弛、尿失禁、子宫脱垂等。
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1. 妊娠与分娩:妊娠期子宫增大,对盆底组织造成压力;分娩过程中,盆底组织受到过度牵拉和损伤。
2. 体重增加过多: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会增加盆底组织的负担。
3. 先天因素:部分女性由于先天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更容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
4. 产程产伤:产程过长、产道狭窄等产程因素,容易造成盆底组织损伤。
5. 器械助产:剖宫产、产钳助产等器械助产,也可能导致盆底组织损伤。
三、如何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1. 预防
(1)孕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增强盆底组织力量。
(2)控制孕期体重,避免过度增重。
(3)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减少盆底组织损伤。
2. 治疗
(1)盆底康复训练:通过凯格尔运动等锻炼方式,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2)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等,促进盆底组织修复。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建议
1. 及早治疗:发现症状后,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和治疗。
2.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盲目相信广告,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 持续治疗:盆底康复训练需要持续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 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