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医疗之窗·健康和医疗常识科普
医疗之窗
健康和医疗常识科普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该药品的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储存方式等,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款药品。

【适应症】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

【用药注意事项】

1. 本制剂专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每100ml至少60分钟。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滴,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滴。

2. 肾功能减退者应减量或慎用。肌酐清除率50~80ml/min正常剂量20~49ml/min首剂400mg以后每24小时200mg10~19ml/min首剂400mg以后每48小时200mg。

3. 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史患者应慎用。

4. 喹诺酮类药物尚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停用本品。

5. 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故如有上述症状发生时须立即停药并休息,严禁运动,直至症状消失。

【可能的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转氨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等。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

【储存方式】

遮光,密闭保存。

推荐医生列表
陈向东·undefined
陈向东三甲可处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病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91|响应时长16分钟
擅长: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尤其高血压的调控,减少蛋白尿,控制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及延缓肾功能不全恶化的进程等
¥100.0
问医生
张益民·undefined
张益民三甲可处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病内科
好评99%|接诊量106|响应时长155分钟
擅长: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肾盂肾炎,尿路感染
¥50.0
问医生
薄天慧·undefined
薄天慧可处方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肾病内科
好评97%|接诊量284|响应时长991分钟
擅长:原发性肾脏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的诊断及治疗;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诊断及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诊断及治疗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血管炎、痛风肾、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的诊断及治疗,肾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案调整等。
¥8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般是指附睾的炎症和疼痛,发病机制常明确主要症状为附睾部位持续性或反复性疼痛、肿胀可以自愈,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及手术治疗简介慢性附睾炎指附睾的炎症和疼痛,并持续超过6周者。慢性附睾炎的发病机制常明确,可由治疗彻底的急性附睾炎、复发的附睾炎或其他疾病如伴发于其他疾病的贝赫切特综合征(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黏膜溃疡、痤疮样皮疹等)所导致。一般表现为阴囊部位持续性或反复性疼痛,附睾肿胀,有触痛,可伴有发热,附睾硬结等症状。一般认为慢性附睾炎具有自限性(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并需特殊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可以自愈,但这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附睾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手术治疗,如能明确病因,应针对病因明确治疗方案。部分慢性附睾炎患者的附睾结节可通过治疗逐渐消失,但大部分附睾结节可能长时间甚至终生伴随患者。除了疼痛和生育问题外,慢性附睾炎其他严重后果[1][2][3]。症状表现:一般表现为阴囊部位持续性或反复性疼痛,附睾肿胀,可伴有发热,附睾硬结等症状。诊断依据:医师结合患者的病史(有急性附睾炎或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病史;夫妻性生活正常,同房1年未孕)、临床症状(如阴囊部位持续性或反复性疼痛,附睾肿胀等)、体格检查(可触及一侧或双侧附睾肿大,或可触及附睾结节;肿大及结节可有压痛或压痛)以及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实验室检查(尿道拭子和中段尿检查)综合做出诊断。慢性附睾炎有哪些类型?根据同病因,可进行以下分型:慢性炎症性附睾炎;阻塞性慢性附睾炎;慢性附睾痛。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该病常见,慢性附睾炎为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青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性生活较为频繁者[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手术治疗,如能明确病因,应针对病因明确治疗方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医疗之窗·健康和医疗常识科普张国喜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