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霞
李守霞副主任医师
执业证:1411******92
实名认证
医师执业照

执业证书编号:1411******92

  •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糖尿病人生活中的几点注意事项<p><strong>怎样能够降下你的血糖,根据我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我觉得从以下十个方面下手,你能做得到并坚持,一定能够战胜糖尿病。</strong></p> <h3>增加活动量</h3> <p><strong>不管你是跑步,走步,登山,游泳,骑行……任何运动,只要能够坚持,就一定能起到够降血糖的作用。</strong></p> <h3>食用粗制谷物,少吃精细食物</h3> <p><strong>比方的说精面包升糖指数 84%,而粗制面包的升糖指数只有 34%。</strong></p> <h3>吃饭选用小号餐具</h3> <p><strong>小号餐具就能够减少每顿饭的食量,减少摄取食物的欲望。</strong></p> <h3>吃饭一定要讲究顺序性</h3> <p><strong>在肠道上有大量的摄取糖类物质的靶点,就餐一定要先吃青菜,用大量的青菜类食物占据肠道上的靶点,这样就不会吸收太多的糖类物质进入身体,同时先吃青菜再喝汤,最后只能进入少量的主食,也有助于我们减肥,肥胖是糖尿病的真正的元凶。</strong></p> <h3>少吃或尽量不吃粥类食物</h3> <p><strong>稀饭熬煮时间比较长,淀粉容易转成糊精,进而转成葡萄糖,所以喝粥血糖会快速上升。如果你实在想喝粥,那就先做成米饭,再放在冰箱里冷却,然后煮成粥,这样升的血糖就非常有限了。</strong></p> <h3>长期的紧张的情绪是患糖尿病的最主要的原因</h3> <p><strong>远离那些你力所不能及的工作、远离惊心动魄的股市、远离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你的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有益。</strong></p> <h3>根据体重计算一下自己每天应该吃多少饭</h3> <p><strong>控制食量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strong></p> <h3>增加 VC 的摄入</h3> <p><strong>有一种理论,VC 的缺乏,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比如多吃一些苹果,橘子,大枣等,而梨、葡萄等含糖量太高,尽量少吃。</strong></p> <h3>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h3> <p><strong>脱水可以引起血糖的升高,所以喝水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喝水可以稀释血液,相对的降低血糖,降低血液粘稠度。</strong></p> <h3>服用中药降血糖和降糖穴位的自我保健按摩</h3> <p><strong>这也是战胜糖尿病的最真正的法宝。</strong></p>
脾虚与湿气重<p>脾在五行学说属土,在八卦中属坤卦,在九宫中属中宫,脾在病理生理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需要脾来协助完成。</p> <p>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就是说明了脾的重要性,人出生以后主要靠脾胃的消化吸收,获取营养物质,运送输布到全身,维持生命的延续,所以脾为后天之本。</p> <p>中医脾主运化水液,患者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这些水液留在身体里,不能被代谢,就会形成痰或者湿。</p> <p>患者出现痰或者湿,多是因自身脾胃虚弱所导致,会对身体水液代谢造成影响,致使机体出现痰湿。健脾和胃,保护好脾胃,才能是减少痰湿产生,才能祛湿。</p> <p>脾虚湿气重,治疗大多是用参苓白术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有健脾祛湿的作用。</p> <p>时间可以用山药、薏米、红豆、陈皮、荷叶、芡实、莲子等煮粥吃,有健脾祛湿的作用。</p> <p>注意日常起居,少熬夜、少吃生冷食物、少吃寒凉性食物、饮食规律清淡、适当活动,运动可以促进脾的运化功能。</p>
肺气虚与湿气重<p><strong>在中医中肺的功能就是指肺的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具有呼吸的功能。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也起着一定调节作用,称之为“通调水道”。</strong></p> <p><strong>肺气不足,就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影响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导致水液滞留体内,化湿成痰,就是痰湿。</strong></p> <p><strong>中医讲肺主皮毛,肺气不足,也会影响到皮肤的排泄功能,皮肤排泄功能下降,也会影响水液的代谢,加重体内湿气。</strong></p> <p><strong>肺气不足,就需要补肺气,临床常用黄芪颗粒、黄芪生脉饮、玉屏风颗粒、补肺颗粒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一些祛湿化痰的药物,比如桔梗、陈皮、橘红、浙贝母、砂仁等药物祛湿化痰。</strong></p> <p><strong>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生冷食物,注意预防感冒,少熬夜,适当体育锻炼。</strong></p>
肾阳虚与湿气重<p>湿气重与肾阳虚有直接的关系。肾主水,也就是说水液代谢主要受肾来调节,通过肾的气化功来调节水液代谢,肾阳虚水液气化无力,水液代谢的机能失调,会导致水液滞留体内,化湿成痰。</p> <p><strong>肾阳虚会影响水液代谢,水液滞留体内、化湿成痰,所以肾阳虚的人容易出现腿肿、虚胖、啤酒肚等症状,这都是痰湿堆积的结果。同时痰湿重,也会耗损人体阳气,加重肾阳虚,会形成恶性循环。</strong></p> <p>临床治疗湿气重,大多加入温阳的药物,温阳补肾才能加强肾的气化功能,增强水液代谢的能力。痰湿就像地面的一滩污水,只有日晒风吹,才能使水气化,地面才能干燥。</p> <p>治疗肾阳虚湿气重大多选择六君子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换少丹等药物调节。平时可以用鹿茸、杜仲、枸杞子、人参等中药煮水喝都可以起到温阳补肾,祛湿散寒的作用。</p> <p>另外平时要注意适当体育锻炼,运动可以激发人体阳气,有利于祛湿,适当出汗也有利于祛湿。</p> <p>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少吃生冷食物、寒凉性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可以多吃牛肉羊肉、核桃、韭菜、板栗、山药、芡实薏米、红豆等食物,有温阳补肾、祛湿的作用。</p>
中医脾的功能(四)<p><strong>体内湿气重的治疗,需要以健脾胃为主,辅助祛湿的药物,标本兼治,才能达到治疗目的。</strong></p> <p><strong>健脾治疗可以用人参健脾丸为基础方,起到补气、健脾胃的作用。</strong>如果是脾胃寒湿重,可以用人参健脾丸加平胃丸一起吃;如果是脾胃湿热重,可以用人参健脾丸加藿香平胃丸调节;如果是肝胆湿热重,建议用人参健脾丸加清肝利胆口服液调节;如果是下焦湿热太重,建议用人参健脾丸加复方石韦胶囊调节。</p> <p><strong>湿气的性质就是比较粘腻,祛湿比较慢,需要中药慢慢调节,经常有人问祛湿最快的方法,没有最快的方法,就是需要中药慢慢调节。</strong></p> <p><strong>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有利于祛湿,适当运动、夏天不要长期在空调房间,出汗也是祛湿的一种方式。少吃生冷食物、少熬夜,这样会养护脾胃,养护脾胃可以祛湿。</strong></p> <p><strong>常用的时间祛湿的药食同源的有:薏米、红豆、扁豆、山药、莲子、荷叶、陈皮、菊花、桔梗、冬瓜皮、玉米须、山楂等。可以煮粥吃,或者是泡茶喝,都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strong></p>
中医脾的功能<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中医脾主运化水液,患者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这些水液留在身体里,不能被代谢出体外,就会形成痰或者湿。</span></p> <p>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这是外湿。内湿是湿气在脏腑、经络,脾虚是湿气的主要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p> <p>痰湿的性质一是污浊,二是痰湿容易结聚,三是痰湿比较粘腻,四是痰湿阻滞。</p> <p>有的病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但是没有自症状,貌似很健康,但是大多日久会出现症状。</p> <p>如何判断体内湿气重:</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1.看起床的状态:</span>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困,有睡不醒的感觉,觉得头像有东西再裹着的感觉,感觉没精神,有的人感觉身上像有东西在包着,不愿意动弹,这就是湿气重的表现。中医讲“湿重如裹”就是感觉头和身体像有东西裹着的感觉。</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2.感觉腿沉、小腿肚子发酸、感觉不愿意抬腿走路,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span></p> <p>3.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或者是大便粘腻粘马桶、或者是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也说明体内的湿气。</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4.看舌苔</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中医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可以反映出身体状。</span>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是体内有湿热;有的舌苔厚、发暗、发黑,也是体内湿热的表现。</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5.看晨起刷牙是否恶心、干呕:</span>有的人晨起刷牙就恶心、干呕,感觉嗓子有痰,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慢性咽喉炎的出来。</p> <p>脾虚的治疗,以健胃为主,辅助一些祛湿的药物,标本兼治。</p> <p> </p>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59169/40/13146/121322/60541d23E84b089ed/3f3c11ec08581182.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
中医脾的功能(二)<p><strong>中医讲脾的功能是“脾主运化”,脾主运化的意思就是包括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送、血液的统筹分配。</strong></p> <p><strong>脾脏统筹、分配、运送血液,如果出血脾虚,脾脏统筹、分配、运送血液功能下降,就会出现异常出血。临床上常见的异常出血的现象,治疗大多从健脾治疗,女性非生理周期出现功能失调、异常出血的现象,紫癜等,通常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归脾汤益气健脾,引血归脾,统摄血液治疗异常出血。归脾汤里面有当归、黄芪用来补血,用四君子汤来补脾胃,加上脾统血的功能,达到止血的作用。</strong></p> <p><strong> </strong></p>
中医脾的功能(一)<p>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讲“我脾虚,我有湿”,那么什么是“脾”呢?西医上脾只是一个免疫器官。</p> <p>中医中的脾其实不能完全用西医的解剖学来看待,最好用功能来解释比较好理解。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即消化;主升,也就是负责运输食物中的营养,并防止内脏下垂;主统血,也就是约束和控制血液运行,防止出血,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此外,脾可以调节情志,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伤脾。所以简述表达,个人认为脾的实质是全消化系统及其功能的高度概括。</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中医讲的脾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仅包含人的系统,更是大自然与人体联系的通道,这就是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span></p> <p>脾在五行学说中属土,在八卦中属坤卦,在九宫中属中宫,脾在病理生理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都需要脾来协助完成。<span style="font-size: 18.0px;"> <br /></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0px;">脾生肉,肉所致的就是人体的肌肉等组织。大地的中央生湿气,湿气化身成脾,湿气是在天无形,在地之有形谓之土,脾把大自然和人体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span></p> <p>中医上讲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生命存在主要靠脾胃的消化吸收,运送输布全身,来维持生命的延续,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p> <p>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脾的作用,医圣张仲景所有方剂都重视顾护脾胃,有针对脾胃的建中汤、理中丸;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更是把脾胃学说发扬到极致,创立补中益气丸,造福人类。</p> <p> </p>
肝经曲泉穴的作用<p>曲泉穴,位于膝内侧,当您屈膝的时候,腘窝部分就会挤出一条腘横纹来,这条腘横纹尽头上方的凹陷就是肝经的合穴——曲泉穴。</p> <h4>曲泉穴的功效:</h4> <ul> <li>一、曲泉穴可以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治疗男性肝肾虚、肝寒、肝胆湿热、肝郁气滞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女性阴道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等疾病。</li> <li>二、经常熬夜,自述有颈椎病,属于肝经气血相对较虚的患者,按压曲泉穴多有压痛,针刺该穴,颈椎不适感可减轻或消失,起针后,曲泉穴的压痛也会消失,经常伏案工作的朋友们不妨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曲泉穴。</li> <li>三、中医肝主筋,膝为筋之府,对腿脚发麻,膝盖痛,膝关节肌腱、韧带损伤,其是半月板损伤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li> <li>四、曲泉穴也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肝脏上亢、肝胆湿热引起的高血压、眩晕等疾病。</li> </ul> <p> </p>
痰湿是百病之源<p>痰湿主要指的是水液停留在身体内,一般来说出汗、小便、呼吸等等都会把身体里的水分排出,如果排不掉,又不能被机体所吸收,会停留在机体里。</p> <p>中医脾主运化水液,患者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这些水液留在身体里,不能被代谢,就会形成痰或者湿。</p> <p>患者出现痰或者湿,多是因自身脾胃虚弱所导致,会对身体水液代谢造成影响,致使机体出现痰湿。健脾和胃,保护好脾胃,才能是减少痰湿产生,才能祛湿化痰。</p> <p>湿是一个统称,泛于肌表,患者会出现湿疹、水泡等湿气重的表现。</p> <p>痰湿上扰,蒙蔽清窍,会出现头晕、头沉、嗜睡、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p> <p>痰湿体质的人,血液往往处于粘稠状态,而且体重超标,这也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的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p> <p>痰湿蕴脾会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出现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p> <p>痰湿淤积肝胆,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会导致胁肋胀痛、嗳气、腹胀、口苦等症状,慢性肝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脂肪肝等疾病都与肝胆湿热重有关系。</p> <p>湿热积于下焦,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结肠炎、便秘、腹泻、尿酸高,女性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男性慢性前列腺炎、阴囊潮湿、阳痿、早泄、遗精等。</p> <p>痰湿下注会导致关节疼痛、下肢麻木沉重、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脚凉等。</p> <p>患者需注意一点,肺气不足、肺阴虚或感冒发烧出现的痰,并不属于痰湿的范畴</p>
肾虚(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失眠(不寐、入睡难、无睡意、不易入睡、健忘、多梦、心肾不交、益肾宁神、补血养神、安神定志、健脑安神、滋阴安神、重镇安神、养血安神、益气安神)、多梦、焦虑、抑郁等,针灸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疼,手足麻木,面瘫(瘫痪、神经性面瘫),中风后遗(头皮麻木、休克、记忆障碍、意识障碍、芳香开窍、化痰开窍);胃肠疾病:胃痛(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病、胃脘痛、痞满、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升清降浊、养胃生津、滋补脾胃、温胃散寒、温中和胃、滋阴益胃、消食导滞、消食止痛、化痰消食、温胃化饮),呕吐(神经性呕吐、干呕、胃火旺、上吐下泻、止吐、腹胀、胃气上逆、呃逆、温胃降逆、补脾益肺、温补脾胃),泄泻(腹泻、慢性腹泻、拉肚子、久泄不止、水泻、五更泄、脾虚泄泻、大便溏薄、内湿、湿热下注、大肠湿热、止泻、补脾止泻、涩肠止泻、散寒止泻、升阳益胃、温补脾阳),痢疾(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清肠止泻),便秘(慢性便秘、排便无力、滋阴通便、口臭、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湿阻、大便腥臭、补益脾肾)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热感冒、热伤风、流感、夏季感冒、时行感冒(禽流感)、鼻塞、咽喉痛、风热犯肺、滋阴、止咳祛痰、利咽生津、清肺润燥、温肺散寒、恶风、补益肺气、温肺化痰),咳嗽(百日咳、肺热咳嗽、慢性咳嗽、肾咳、热咳、虚寒咳嗽、寒饮咳嗽、气喘、咳痰、止咳、肺热、发热、肺气虚(补气祛痰)、风温、痰饮(温肺化饮)、恶寒、痰热(痰火、清热化痰)、痰臭、肝火犯肺(解郁化痰)、止咳祛痰、化痰、宣肺化痰、生津润燥、温化寒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哮喘(过敏性哮喘),大叶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慢性肺炎、过敏性哮喘、SARS、COPD、ARDS、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宣肺化痰、化痰平喘、滋阴清肺),中医养生指导、减肥美容,治疗湿气重(湿阻、下焦湿热、身热不扬、温热、神倦、潮热、祛湿消肿、温阳祛湿、利湿、化湿降浊、清热导滞)。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中医药大学,毕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男科疾病、妇科病、肾虚、湿气重等方面,得到多位名老中医的指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有多篇论文在专业期刊发表。
李守霞的问诊服务
图文问诊
¥32/48小时
电话问诊
¥32
门诊加号
暂未开通
私人医生
¥600
视频问诊
¥32/15分钟
李守霞的患者评价
点击查看

99%

医生好评率

回复质量

99%好评

服务态度

99%好评

回复速度

99%好评
  • j***p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4.4.22
    医生耐心的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非常感谢!
    健康咨询
  • j***7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4.3.29
    耐心接诊,有求必应
    健康咨询
  • u***9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4.3.19
    病情问的非常详细,给的结论非常准确
    健康咨询

展开更多

李守霞医生的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医生成就

99%

好评率

3.6万

接诊人数

15分钟

平均响应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李守霞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李守霞
李守霞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职工医院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