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莎
刘莎副主任医师
执业证:1101******41
实名认证
医师执业照

执业证书编号:1101******41

  •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精神分裂症没有你想象那么可怕<p>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的科普知识吧!</p>
抑郁症患者最想听到的三句话~<p>抑郁症患者最想听到的三句话。</p>
“程序化”的生活——强迫症:为何适可而止那么难?<p>我们偶尔会听说身边的朋友患有“强迫症”,她们会要求各种物件的摆放位置一定要合理,台面要收拾整齐,文件夹要分类,走路的时候要踩格子,进门一定要换鞋……</p> <p> <img height="374"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09005/17/19499/188771/615081d3E5b82ab6f/d2b9205657e7a488.pn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665" /></p> <p>那么“强迫症”到底是什么呢?</p> <p>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p> <p> </p> <p>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强迫思维,只是程度不同,如果你要求对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完美和合理的标准去做,你可能是完美型人格,但并不一定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可能会与幼年时生长教育环境,儿童期经历过创伤性生活事件,长期过度从事高强度脑力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等有关,并且与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强迫症患者平时做事追求完美、墨守成规,性格固执、拘泥细节。强迫症的患者有时并不会享受这种状态,会出现“放过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会觉得大脑中思考的一些问题很荒谬,做的事根本没有必要,违反了自己的意愿,为此深感焦虑和痛苦,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无法摆脱大脑中的想法。</p> <p> </p> <p> <img height="474"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4432/2/8433/60932/6150820dEbd4a9989/dc832c0d81c699e8.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376" /></p> <p> </p> <p> <img height="453"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67107/2/23254/37603/61508214E4d8ab771/28e2664c1c7a6ef6.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570" /></p> <p>那么强迫症还会有哪些表现呢?</p> <p>比如一些患者在出门后总觉得门没有锁上,会反复返回家中确认有没有锁门,甚至有时候检查数十遍也无法安心,明知没有必要,但还是无法克制自己;有些患者会不断洗手,总是担心手接触了脏东西,担心被细菌感染,频繁洗手,每天花费很多时间用来洗手,却仍感觉手没有洗干净,依旧很脏;有的患者站在高处的时候,就有想要跳下去的冲动,走在路上就想撞向行驶的汽车,并且能想象到出车祸的场面,虽然能控制自己不会真的去做,但却难以克制这个想法,为此痛苦不已;有的患者进门一定要先迈左脚,鞋子要头朝东摆放,每晚必须10点上床睡觉,分秒不差……  </p> <p> <img height="425"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1041/28/8741/298081/6150825bEe65efa04/84a381821b38c749.pn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636" /></p> <p>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都能帮助改善症状。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的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寻求帮助,以免症状持续发展,干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p> <p> <img height="395"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6235/7/8289/93719/61508277Eedadb278/52d2d42202b4ef6d.pn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658" /></p>
知己知彼,早诊早智~9月阿尔兹海默病宣传月义诊活动<p>为了响应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月的主题:“知彼知己,早诊早智”,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老年团队将于9月17日-9月30日(周五至周一)开展线上义诊活动,聚焦普及相关知识,早期疾病筛查和诊断,科普宣教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从多方面对阿尔兹海默症进行解读,用线上义诊诠释“知彼知己,早诊早智”的主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百姓健康。</p>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89130/38/18776/102366/61472944E76fbef18/8d1dab80213d1513.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
睡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p>      人类生命约1/3的时间用于睡眠,睡眠与觉醒的节律保障着我们身体正常的记忆、免疫与内分泌等功能,如果睡眠不好,不仅可能引起躯体各种不适,也可能会导致多种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情绪等。</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42590/38/16488/28051/6134d671Ed5924302/d9f3dbd783bb863f.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br />        但是很多人对睡眠障碍并不太了解,甚至有一些误区,比如误以为“睡不着=失眠=睡眠障碍”,但其实并不正确。</p> <p>        总体来讲,睡眠障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的无明显诱因的失眠或睡眠过多,另一类是继发于其它疾病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和睡行症等。</p> <p> </p> <p> <strong>    下面我们就介绍6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strong></p> <p> </p> <p> <strong>一、失眠</strong></p> <p> </p> <p>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人群中几乎一半的人曾被诊断患有失眠,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或早醒,女性与老年人更为多见,并常伴随家庭、学业与工作等社会功能的损害。</p> <p> </p> <ul> <li> <strong>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失眠?</strong></li></ul> <p>失眠是在舒适的环境下个体对睡眠质量的不满,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多梦和早醒,常常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所以一般来讲,如果对白天的正常生活工作没有明显影响,则不诊断为失眠。</p> <ul> <li> <strong>失眠的疗法有哪些?</strong></li></ul> <p>首先可以通过改变睡眠节律,规律作息,加强白天体育运动锻炼,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来进行调整;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在药物的帮助下改善失眠。 </p> <p> <strong>二、睡眠相关呼吸障碍</strong></p> <p> </p> <p>以睡眠时呼吸异常为特征,根据其特征主要可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前者是因上呼吸道阻塞(如气道狭窄、舌根后坠等)而导致睡眠时呼吸不畅并影响睡眠的疾病,常表现为睡觉时打鼾明显并有短暂呼吸暂停,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是因呼吸动力缺乏所致。</p> <p> </p> <ul> <li> <strong>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有什么危害?</strong></li></ul> <p>反复发生的低通气与呼吸暂停会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或障碍,可能会导致多种其它疾病。</p> <p> </p> <ul> <li> <strong>应做什么以避免患上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或延缓其发展?</strong></li></ul> <p>肥胖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因素,超重的人群应注意控制体重,睡前避免饮酒或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0265/38/6777/43973/6134d75bE5411d512/f5b6c055aa58cc0d.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p> <p> <strong>三、过度嗜睡障碍</strong></p> <p> </p> <p>白天过度嗜睡常出现在单调无聊的环境中,患者在白天应保持清醒的时间出现无法抑制的困顿或进入睡眠,常伴发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p> <p> </p> <ul> <li> <strong>导致过度嗜睡的原因有哪些?</strong></li></ul> <p>导致过度嗜睡的原因有大脑病变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睡眠相关疾病、心理因素及物质滥用等。</p> <p> </p> <p> <strong>四、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strong></p> <p> </p> <p>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节律的变化,生物亦存在与环境相适应的周期性变化,而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就是身体睡眠觉醒状态与所处环境不匹配的疾病,导致工作、学习与生活等功能的损害。</p> <p> </p> <ul> <li>昼夜节律睡眠障碍与失眠或者嗜睡有什么区别?</li></ul> <p>昼夜节律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想睡睡不着、主观想保持清醒时却嗜睡,但脱离工作学习等外界束缚开始睡眠后却具备正常的节律。</p> <p> </p> <p> <strong>五、异态睡眠</strong></p> <p> </p> <p>是指在从入睡、睡眠中到中途觉醒的过程中发生轻微动作或暴力而导致觉醒,通常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眠、快速眼动睡眠相关的异态睡眠与其他异态睡眠,常见的异态睡眠有睡行症(俗称梦游)与睡惊症(睡眠中突然坐起、惊叫、紧张)。</p> <p> </p> <ul> <li> <strong>常用于诊断异态睡眠的多导睡眠图是什么?</strong></li></ul> <p>通过记录脑电、眼电、肌电、呼吸运动与血氧饱和度等特征性数据,对患者睡眠质量与睡眠结构进行评估,在异态睡眠患者中主要用于嗜睡、暴力行为与症状发作频率等特征进行评估。</p> <p> </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5732/29/4949/81427/6134d9fbEcd669f03/981d78b5daaf2c53.jpg" style="max-width: 100.0%;" /> <br /> <br /> </p> <p> <strong>六、不安腿综合征</strong></p> <p> </p> <p>通常因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患者处于静止状态时会产生不适,不得不进行活动,并且在活动后症状缓解,进而影响睡眠质量。</p> <p> </p> <ul> <li> <strong>导致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strong></li></ul> <p>常见病因有妊娠、缺铁性贫血、终末期肾病与帕金森等,也可能与服用的药物有关。</p> <p> </p> <ul> <li> <strong>得了不安腿综合征应该注意什么?</strong></li></ul> <p>非药物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应戒烟戒酒,适度运动并保持规律的睡眠。</p> <p> </p> <p>        综上所述,睡眠障碍在人群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其中与精神心理疾病相关的失眠最为常见,多精神疾病都假借失眠之名。长期睡眠不足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功能紊乱,使人昏昏沉沉,记忆、思维、注意力下降或迟钝。还会导致情绪障碍,如:情绪低落、焦虑等。最重要的是会出现免疫系统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患病几率大大增加。<br />若您存在睡眠障碍并且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帮助。</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0004/32/6840/73780/6134da0aE7d1afdc7/dd57ee6f8076ff6b.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什么才是健康的睡眠?<p>       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和修复。</p> <p>       不同年龄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尽相同,婴儿的睡眠时间为20-24小时,幼儿需要9-12小时,学童需要9-10小时,成人需要7-9小时,老年人需要6-8小时,大于80岁的老年人需要9-10小时。</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6861/38/6663/176762/613326e5E84a32a00/670f4f427661f4cb.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p> <p>        睡眠这么重要,但人们对入睡之后发生的事情却知之甚少,这其实与睡眠的结构是有很大关系的。</p> <p>        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这个周期又分为五个阶段:</p> <p> </p> <p>1、第一阶段(入睡期):这个阶段是从清醒到睡眠的转变。在这个阶段人的呼吸、心跳和眼球运动都会变慢,身体会偶尔抽搐,这是让肌肉放松的前奏,人的脑电波也开始从白天的清醒模式变得缓慢起来。</p> <p> </p> <p>2、第二阶段(浅睡期):这个阶段人的心跳和呼吸会更加缓慢,肌肉将进一步放松,体温也开始下降,眼球运动停止,脑电波的活动进一步减慢。这个阶段占整个睡眠周期的大部分时间。</p> <p> </p> <p>3、第三阶段(熟睡期):在这个阶段,人的呼吸心率和体温会进一步降低,这个时候身体会进入一个很难被唤醒的状态,正常的吵闹和噪音会被身体免疫(80分贝以下)。</p> <p> </p> <p>3、第三阶段(深度睡眠期):这个睡眠周期一般在上半夜内发生,一般是凌晨0-3点的2-3小时内。在这段时间内人的心跳和呼吸会下降到最低水平,肌肉彻底放松、同时脑电波更加慢,这个阶段是很难被唤醒的,就算被强行叫醒了也会昏昏沉沉的提不起劲 ,需要很久才能打起精神。</p> <p> </p> <p>5、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期):这个阶段人的眼睛会在紧闭的眼皮后面进行快速的左右移动,呼吸开始变快呈不规则的状态,心率和血压升高到接近醒来的水平。梦境就是在这个阶段里产生的。</p> <p> <img height="387"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7553/17/6670/25139/6133274eE302cd6ef/b41bb93b3bba2f8f.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573" /></p> <p>       人们每个睡眠周期大概在90-110分钟左右,英国睡眠协会前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表示,睡眠以90分钟为一个睡眠周期,每天睡足就会神清气爽,但在睡眠周期途中醒来,就会感到疲惫。这一规律叫做“R90法则”,最重视的就是周期,即把1天分为16个单位,每个单位长90分钟。每晚睡眠时间最好是90分钟的倍数,可以是7.5小时或者9小时。按照“R90法则”,人们不必追求每天都睡得很久,只要每晚经历5个睡眠周期,每周睡满35个周期就好。如晚上11:30入睡,最好在早上7点醒来;晚上12点入睡,最好在7:30醒来。若实在无法到达35个周期,只要保证固定时间起床,按照固定周期睡眠,每周睡28个周期以上,也不会太疲倦。 </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54547/11/17019/61632/61332798Ec8d2fe5d/26bcb65b0580aa02.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由此可见,以传统的8个小时衡量每天人们的睡眠时间是否足够现在未免不够科学,了解了人体睡眠的五个周期以后,尝试用“R90法则”改善我们的睡眠时间,会收获对人体健康有意想不到的益处。</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55346/12/17329/32218/613327ddEe45b5c65/6b496292e734770a.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青少年的“灰暗世界”~“抑郁”<p>在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数困难和挫折,当这个挫折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甚至压抑的情绪。而青少年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遇到挫折的高峰期,他们开始接触社会,认识世界,形成独立的社交圈,此外,繁重的学习任务也给他们的成长增加了更多的压力。而今社会日益内卷的大环境更是促成了畸形的竞争关系,不仅孩子内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开始内卷,“鸡娃”也因此而诞生。</p> <p> </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58868/8/17108/149054/6123ba08E6b53da9c/6bdd26757add0653.jpg" style="max-width: 100.0%;" /> <br /> </p> <p>这种恶劣的竞争关系使价值观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容易钻牛角尖,他们会因此而有焦虑的情绪,如若调节不当,长期焦虑也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那么在医学上,怎么样就算抑郁呢?</p> <p>抑郁症是指抑郁症状长达两周或两周以上,除了低落、压抑的情绪外,患者还常有兴趣减退,做事提不起兴趣,思维迟缓、负性认知模式、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此为重度抑郁症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神病性症状(幻听、幻觉等)、睡眠障碍、心烦、感疲乏、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与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的症状群(口干、出汗多、尿频、尿急、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手麻等)等。</p> <p>我们无法确切的说抑郁症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抑郁症症状繁多,每个患者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都会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存在持久的心境低落等情况,可使用一些量表如“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简单的自我筛查。</p> <p>青少年如若发现较长时间内情绪欠佳且自己无法调节,一定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在家属的陪伴下去就医。家长们也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在无病呻吟或在调皮装病,请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孩子帮助!</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85769/21/20697/451801/6123bb53E23233c6d/469d830d2696338d.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疫情期间,去医院看病,必须保证安全性<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80714/23/19746/43977/611d170bE6d7b0046/a3dbdd1521456032.jpg" style="max-width: 100.0%;" /> <br />一、为减少人流量,避免交叉感染,许多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在线咨询服务,大家可以先上网查一查,或电话咨询一下,获得有用的资讯。</p> <p> </p> <p>二、当前医院门诊实行“全预约及实名制就诊”,请关注医院开放时间,分时段预约挂号,挂号尽量使用手机等预约挂号,错峰就诊。就诊时配合医院的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出示“健康码及行程码”,排队时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减少在院停留的时间。</p> <p> </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6894/8/3841/100567/611d1827E1f826cf0/c08d7c21e726dec1.jpg" style="max-width: 100.0%;" /> <br /> </p> <p>三、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在医院内,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出门前一定要戴好口罩,最好选用具有较强防护作用的N95口罩或医用外科专用口罩,不要使用防尘的棉口罩,一般的防尘口罩没有吸附空气中的微粒的作用,无法有效阻挡病原体的侵害。</p> <p> </p> <p>四、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p> <p> </p> <p>五、到医院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区域去,如挂号处、诊室门口等,到了医院等候就诊,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及时洗手,有条件的可以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液,随时保持手卫生。</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80592/36/20020/35451/611d186eEab71a29e/58a78e4c0be3adce.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六、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并洗手;在医院佩戴的口罩应弃用。</p> <p> </p> <p>七、若有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并向接诊医师告知过去两周的活动史。</p> <p> </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0759/1/2376/98625/611d19b5E2d27c203/03113e35c0a5ba22.jpg" style="max-width: 100.0%;" /> <br /> </p> <p>八、条件允许、必要时可直接与医生进行网上问诊。</p> <p> </p> <p> 九、正确佩戴口罩小贴士:</p> <p> <img height="201"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1681/5/2026/95198/611d19d1E9018660a/4010f2be525d0d3e.pn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548" /></p> <p>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p> <p>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p> <p>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手洗干净,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p> <p>4、最后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p>
老人总是闷闷不乐,要警惕是不是老年抑郁症<p> </p> <p>      老年抑郁症有多种表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言语活动减少、困倦无力、总会产生无用感、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质量差,也会有心慌、胸闷、便秘、腹胀、头晕、脚疼等躯体症状,不少老年人首先可能会去看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但是通过心电图、胃镜、头颅核磁等检查,总是检查不出来病因,选择保守药物治疗也不能改善躯体症状,这时就要考虑去心理科转诊或者让精神科医生参与会诊。</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87648/27/18635/157040/611d1135E7829045a/cd413609ee291dc0.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p> <p> <strong>      哪些人易患老年抑郁症呢?</strong></p> <p>1.一些老年人刚退休的时候心态调整不好,突然停止工作,从以工作为重心转移到以生活为重心比较困难。退休让老人在家庭中角色产生了转换,不少老人感觉,退休前,自己是家庭的核心支柱;退休后,却成了家庭的附属品。老人在家庭中话语权减少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放弃了话语权的老人,实际上心里还是存在着“疙瘩”,心情也会受到影响。</p> <p> <img height="216"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86645/30/18883/24117/611d114dEf4bcd583/8bf648c69ac26589.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348" /></p> <p>2.有些老年人退休了,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余热想回去工作,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或者是单位原因,都无法再回去,会产生失落感和无用感,也会出现抑郁情绪。</p> <p> <img height="322"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84443/18/19893/42159/611d1168Efdea578d/cb5e1c91c5fdf108.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389" /></p> <p>3.夫妻关系不好也会使一方抑郁,由于退休后两个人都在家里,突然没了工作,又要重新面对对方,这时候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不够关心,就会使对方特别失落。</p> <p> <img height="285"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79731/39/20047/24787/611d1182Eb524fe92/0cfb390c7e0ab7a0.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428" /> </p> <p>4.丧偶的老年人抑郁的更多一些,尤其没有子女陪伴的老年人尤其值得关怀,子女可能因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时间陪伴老人,一旦患上了抑郁症就容易发展为重度抑郁症,甚至有自杀倾向。</p> <p> <img height="250"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5465/17/19126/50465/611d11a3E67b0ff22/cdb09d58b2753e82.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400" /></p> <p>5.一些老年人由于长期患慢性躯体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抑郁症的几率也比较大,他们容易因为病耻感,无形中加重心理负担;同时由于年龄增长,一些身体功能下降,比如听力、视力的减退些也会导致一个人性格发生转变,很容易产生依赖感,如果这时候家人不予以重视,也会导致老年人抑郁。</p> <p> <img height="357"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9895/13/3723/37305/611d11bbE64fa1f50/a0a71f55175131db.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357" /></p> <p> <strong>如何预防老年抑郁症?</strong></p> <p>1.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年人要尽量开朗、合群、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可以在空余时间去跳广场舞,下象棋,在生活中要尽量自立,不要过度依赖别人。</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2524/19/1989/192843/611d1243Ef578d60b/041083ff22796e23.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2.要在能力范围内多活动,要经常晒太阳,注意饮食均衡,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p> <p> <img height="326"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68362/3/16976/73561/611d1254E715ad7ab/378abf1871a82902.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373" /></p> <p>3.正确看待自己的躯体疾病,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去治疗,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抵抗不良情绪。</p> <p> <img height="323"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84674/18/19840/44227/611d126fE572ab29e/7d7c052eb3d93af7.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247" /></p> <p>4.要跟上时代,多学习新知识,多关注时事新闻,不要被社会淘汰。</p> <p> <img height="277"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8968/38/3801/47063/611d1299Ec6f9d565/a30fe0b2448d0a0c.jpg" style="max-width: 100.0%;" width="370" /></p> <p>5.家人的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陪伴也是一味“良药”,如果家里人实在没人陪伴,也可以到社区去获取陪伴,例如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做一些志愿活动。  </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9729/39/3768/188221/611d1375Edab5ac10/55962cacbe6dded2.jp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strong>如何治疗老年抑郁症?</strong></p> <p>1. 评估症状: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充分进行焦虑抑郁评估、其它精神症状评估、认知功能评估,并同时注意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自杀风险,询问是否出现了自杀意念、计划、行为等,并在后续的诊疗中注意严防自杀。</p> <p> </p> <p>2.药物治疗:由于老年患者常常机体代谢减慢,药物起效时间延长、对药物的副作用敏感,用药时需由精神科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并全程及时评估和调整。起始量推荐从小剂量逐渐增至治疗量。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所以用药剂量相对较低。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力低、常伴有躯体疾病,故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足量足疗程用药,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相互影响,及药物对伴发躯体疾病的影响。</p> <p> </p> <p>3.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心理治疗可部分改善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预防复发。</p> <p> </p> <p>4.物理治疗:电休克、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具有无损、副作用小的特点,物理治疗与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大于单一用药。</p> <p> </p> <p> </p>
如何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p>        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于老年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p> <p> </p> <p>       随着年龄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到此类疾病困扰,从一开始的记忆力轻度受损、学习能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轻度下降,到后期的记忆力严重衰退、认知功能严重受损、日常生活甚至不能自理。重度痴呆患者终日无语而卧床,与外界逐渐丧失接触能力,四肢出现强直或屈曲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常可并发全身系统疾病的症状,如肺部及尿路感染、压疮以及全身性衰竭症状等,最终因并发症而死亡。</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3322/35/15862/140951/6106c79eEc0278338/135fff085505734d.pn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治愈,但是我们可以延缓它的进程,减轻患者病情,在药物治疗、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家人日常对患者的关照也尤为重要。</p> <p> </p> <p> <strong>一、在家庭护理方面,旨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比如:</strong></p> <p>①把钥匙、钱包、手机和其他贵重物品放在家里的同一个地方,日常约会尽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方便患者记忆。</p> <p>②把药物放在安全的地方,并使用每日清单来记录剂量。</p> <p>③在家里使用日历或白板来记录每天的日程安排,养成检查完成项目的习惯。</p> <p>④确保患者携带身份证明或佩戴医疗警示手镯,携带有定位功能的手机,并在电话里输入重要的电话号码,以便寻找走失的患者。</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2118/15/16154/277959/6106c7d7Ea20fb64e/9aec272df79de742.png" style="max-width: 100.0%;" /></p> <p>⑤确保患者鞋子舒适,在楼梯和浴室安装坚固的扶手,清理多余的家具、杂物和地毯,以防摔倒或磕碰。</p> <p>⑥减少镜子的数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会发现镜子里的图像令人困惑或恐惧。</p> <p>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会经历多种情绪问题,家属要耐心倾听,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让患者放心,并尽量帮助患者保持尊严。</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200071/34/961/292224/6106c7fcEa5f7d3a8/f90f369ff94a5838.pn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p> <p> <strong>二、在生活方式和家庭治疗方面,旨在促进患者整体健康,比如:</strong></p> <p>①定期锻炼:定期锻炼是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散步等活动有助于改善情绪,保持关节、肌肉和心脏的健康。运动还能促进睡眠,防止便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如果走路有困难,仍然可以使用固定自行车或参加与椅子相关的一些运动。</p> <p>②加强营养: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可能会忘记吃饭及喝水,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和便秘。家属应提醒并帮助患者按时进食。</p> <p>③保留社交活动:经常进行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保留某些能力。做一些有意义和令人愉快的事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整体健康很重要,比如听音乐、跳舞、读书或听书、园艺、做工艺品、或参与老年人护理中心的社交活动等。</p> <p> <img src="//image.healthjd.com/da/jfs/t1/192294/30/16220/562050/6106c80eE6f39c854/aa512f2d2dbbd6ed.png" style="max-width: 100.0%;" /></p> <p>     </p> <p>       此外,控制管理患者的其他慢性病也十分重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家人的全面照顾、关爱,在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长大之后,在自己的父母年迈体衰之后,在自己的父母受老年痴呆困扰之后,每个子女都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p>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兼老年亚专科负责人。擅长老年期各类精神心理问题,包括老年期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器质性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和其他脑部疾病)伴发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年期焦虑抑郁状态、神经性头晕头疼、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记忆减退、轻度认知障碍、痴呆以及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异常等。
刘莎,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 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兼老年亚专科负责人。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常委兼总干事;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认知障碍MDT专委会常委兼总干事;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秘书;山西省医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睡眠和心理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IPA)中文导读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以一作和通讯发表SCI论文40余篇。擅长老年期各类精神心理问题,包括老年期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器质性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和其他脑部疾病)伴发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年期焦虑抑郁状态、神经性头晕头疼、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记忆减退、轻度认知障碍、痴呆以及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异常等。
刘莎的问诊服务
图文问诊
暂未开通
电话问诊
暂未开通
门诊加号
暂未开通
私人医生
¥500
视频问诊
¥299/15分钟
刘莎的患者评价
点击查看

99%

医生好评率

回复质量

99%好评

服务态度

100%好评

回复速度

99%好评
  • u***s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满意
    2023.1.18
    非常专业,有耐心低解决问题
    图文咨询
  • j***o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2.11.5
    刘医生非常耐心细致,在刘医生的治疗下自己慢慢好起来了
    图文咨询
  • j***t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2.9.1
    刘主任看的很好,疫情期间网上挺方便
    图文咨询

展开更多

刘莎医生的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暂无问诊记录

医生成就

99%

好评率

1623

接诊人数

暂无

平均响应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刘莎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刘莎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