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
杨强副主任医师
执业证:1424******81
实名认证
医师执业照

执业证书编号:1424******81

  •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尿床,脾肾亏虚惹的祸<p>尿床,是很多小朋友都有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要是七八岁,甚至十几岁还尿床的话,那就是病了,还是要抓紧治疗的好,否则,还真不知道要“画地图”到何时那。</p> <p>那么,为什么十几岁还尿床呢?中医认为,尿床大多为孩子先天不足所致,一般多为脾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则后天发育正常;肾精不足,则肾脏温煦、蒸腾、滋养等作用都会减弱,表现在膀胱上就是顾摄之力减弱,从而容易发生尿床。而脾脏的功能主要是主运化,对于机体津液的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脾的功能正常,则消化、吸收、排尿等功能正常;脾气虚弱,运化失常,那么就易“画地图”了。</p> <p>对于经常尿床的患者,一般建议服用补益脾肾、顾摄安神的中药,常用的方子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桑螵蛸散等,可以选用生黄芪、党参、当归、肉桂、熟地、枸杞、覆盆子、沙苑子、桑寄生、生山药、芡实等。</p> <p>另外,该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也不是吃一两天中药就能够好的,要有一定时间的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要二到三个疗程。我们在临床上就有许多小朋友,在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后,尿床的毛病好了,个子长高了,体质也增强了不少。</p>
更年期综合征,您有吗?<p>说起更年期综合征,小编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您知道吗?更年期综合征只是“小名”,其确切的学术名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因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其实就是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p> <p>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中医则是将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指得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肾虚导致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肝、脾等脏腑功能,从而出现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酸、烦躁易怒、心神不宁、潮热面红、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等诸多证候。</p> <p>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呢?我们的建议是,最好中医治疗,因为这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之一。</p> <p>我们常常见到患者因为以上一种或多种不适症状,曾在西医科室就诊,检查了诸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甚则 CT、MRI 等多个项目,可是结果却查不到异常的指标,因而西医无法给出确切诊断,或是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功能性疾病”“焦虑”“抑郁”等病名。</p> <p>诊断既然不明确,治疗更是无从着手,或是应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或是让病人“再观察”,结果病情越发加重,最终无效而求救于中医。</p> <p>更有甚者,还有相当一些西医大夫给患者开具中成药。我们知道,中医看病是要辨证施治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其用药更是讲究。</p> <p>由于西医大夫缺乏中医知识,仅从个人经验或依据药品《说明书》开具中成药,导致许多病人治疗效果一般,甚至还让不少患者有了“吃了中药也不管用”的印象。</p> <p>而中医在治疗此病上,有着独到的疗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p> <p>很多人认为更年期综合征只有女性朋友患病,实际上,男性朋友在五六十岁时也会出现。</p> <p>因为五六十岁的朋友们,已步入人生的中老年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体已有肾虚的表现,临床常见肾阴虚的症状为主,如烘热、颧红、盗汗、烦躁等;也可见肾阳虚的症状,如腰酸怕冷、夜尿频多、胸闷心慌、面浮肢肿等。</p> <p>此外,除了肾之阴阳失衡的一面,患者往往因为内分泌失调,或者生活方式突然改变(比如退休),因此还有情绪不佳,或性情急躁,或郁闷不乐等肝气不舒的表现,如善躁、胁痛、胸闷、腹胀、纳差、大便不调等。</p> <p>针对以上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杨博士主张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应以调理阴阳为主,兼以疏肝理气、宽胸开胃,或再辅以清虚热,或再辅以敛汗,或再辅以活血等原则,方以生鳖甲、生龟板、枸杞、仙茅、仙灵脾、熟地、合欢皮、柴胡、黄柏、黄连等加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p> <p>总之,中医治疗还需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如果您也有这方面的困扰,欢迎到杨博士门诊就诊,相信我们能给您最适合的治疗方案。</p>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p><strong>据统计,全球失明人口中有 5%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由于血糖升高,致使供应视网膜的小血管受损而发生渗漏和出血。随着糖尿病病史的增加,一般在发现糖尿病 10~15 年后,有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网。</strong></p> <p><strong>一、糖网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呢?</strong></p> <p>在初期,患者由于糖尿病本身不影响吃喝,也没有其他的并发症,往往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而当出现眼前黑点、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视野中央变暗,由亮处进入暗处无法适应等。</p> <p><strong>二、糖网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strong></p> <ul> <li>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li> <li>清淡饮食,加强锻炼,适度减肥,检测血糖,控制血压及血脂。</li> </ul> <p><strong>三、糖网的治疗又有哪些呢?</strong></p> <p>一般来说,最好中西医结合。因为,西医在控制血糖方面有着独特而肯定的效果,而血糖的平稳控制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根本”!只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才可以治疗其并发症。</p> <p>而在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上,中医药则可以通过整体的调节来调整机体,同时注意局部。就以糖网为例,首先辨别患者证型,是气虚,还是气阴两虚,亦或是气虚痰瘀等等?在此基础选方用药。同时,加入清肝明目、活血通络之品,比如菊花、密蒙花、青箱子、蒺藜、石决明等。</p> <p>如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友情提醒,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就是长期的,而对于糖网更是如此,一定要按时、坚持服用药物。</p>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七)<p><strong>(十五)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常用的食疗方法?</strong></p> <p>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治疗上应该采用综合性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富有中国特色的饮食疗法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许多中药本身就可以药食两用,中医古籍中也有很多食疗的记载。先现将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常用食疗方法介绍如下:</p> <ul> <li><strong>绿豆粥:</strong>粳米、绿豆等量,煮粥食用。绿豆有解毒、利水、降血脂的作用,适合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li> <li><strong>葛根粉粥:</strong>葛根粉于粳米共煮粥服用,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特别适用,因为葛根除清热解肌外,由于其含丰富的黄酮类,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十分有益。</li> <li><strong>天花粉粥:</strong>用温水将花粉浸泡 2 小时先煎汁,再加入粳米共煮粥,本品适用于糖尿病口渴明显者,但孕妇忌用。</li> <li><strong>山药粥:</strong>将山药和粳米共煮为粥服用,山药粥适用于糖尿病脾肾气虚,腰蒜乏力,大便溏薄者。</li> </ul> <p><strong>荔枝粥:</strong>荔枝若干,加粳米煮成稀粥服用。</p> <p><strong>(十六)糖尿病人能否进补?</strong></p> <p>中医中药除了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有很重要的功效就是发挥保健、养生和康复的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进补。特别是在冬令季节服用一些补药,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民间有“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p> <p>糖尿病人平时要饮食控制,那么能不能进补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中医的补法适合于慢性病人或年老体弱者,对急性疾病或平时体质强壮者一般就不宜或没有必要进补。糖尿病从中医辨证来讲,多属于虚证,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选择一些补益药物,如黄芪、山药、枸杞子、西洋参、石斛等等。如有条件,还可以服用膏方。膏方有两类,一类是市售的,其方子组成固定,购买后就能服用,比较方便,但市售的补膏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不一定完全适合病人的体质状态,因为中医进补也要讲究辨证施治,你只能选择比较接近你体质的品种;另一类是一般补膏中都加了冰糖、饴糖或其他糖类,这对于糖尿病人就属禁忌了。因此,理想的方法是请有经验的中医为你开出针对性强的,具有个体化特点的进补膏方,然后自己动手或者委托药房加工成膏滋药。在加工时就不加入冰糖等成分,当然可以用一些适合糖尿病人服用的甜味剂。此外,也在膏方中要少用芝麻、核桃等脂肪成分含量较高的滋补品,以帮助病人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膏方加工好后,一般可连服 6~8 周,当然最好放入冰箱中,每天取膏用的器物要保持洁净,以免膏方受污染而变质,反而影响身体健康。</p> <p><strong>(十七)糖尿病患者能不能服用人参?</strong></p> <p>人参是最常用的补药,其功效是大补元气,不但辨证属气虚的患者适宜服用,其他各类虚证也可将人参作为其补益方剂中的组成部分而起协同作用,糖尿病患者从中医辨证类型看大多属气阴两虚,因此从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糖尿病患者是适合服用人参的,何况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心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人参对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事实上,很多治疗消渴病的古方里也含有人参。</p> <p>在糖尿病实验动物的研究中,发现人参对四氧嘧啶所造成的高血糖动物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这些动物如果是以进食碳水化合物为主所成的高血糖,疗效就更好。在家兔的实验中发现,人参的根和茎叶对正常动物血糖并无影响,但能明显降低高渗葡萄糖静脉注射引起的高血糖,说明人参能促进高血糖环境下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人参在降低由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时,对肝糖元的含量则无明显影响。</p> <p><strong>总之,糖尿病病人可以服用人参,当然,如能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将人参与其他药物适当配合,综合治疗,效果可能就更好。</strong></p>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六)<p><strong>(十三)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有哪些?</strong></p> <p>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有很多品种,包括一些经典方和近代研制的中成药。常用的有:</p> <p><strong>一)经典方</strong></p> <ul> <li> <strong>玉泉丸</strong><br/> 原是清代名医治疗消渴病的药方,在此基础加味形成现在市售的品种。原方有麦冬、人参、茯苓、黄芪、乌梅、甘草、天花粉、干葛,现又加了生地、五味子等。玉泉丸功用为益气生津,清烦除热,滋肾养阴,对 2x 型糖尿病的清、中度患者有较好效果。<br/> 服法为每次 5 克,每日 4 次。 </li> <li> <strong>六味地黄丸系列</strong><br/> 六味地黄丸功能为滋肾补阴,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肾阴虚者。地黄丸系列的一些品种都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必须注意辨证用药的原则。如金匮肾气丸可用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对于糖尿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也可应用。明目地黄丸功能为滋补肝肾,平肝明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的治疗有一定帮助。其它如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可英语相应证型的糖尿病患者。一般服法是每日两次,每次小蜜丸 6 克。 </li> <li> <strong>石斛夜光丸</strong><br/> 主要成分为天门冬、人参、茯苓、麦冬、熟地、生地、菟丝子、菊花、草决明、杏仁、山药、枸杞、牛膝、五味子、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甘草、枳壳、青葙子、防风、羚羊角、黄连等。<br/> 石斛夜光丸的主要功用是滋补肝肾、养肝、平肝、明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早期糖尿病性白内障有一定疗效。<br/> 用法为每日两次,每次 4~6 克。 </li> </ul> <p><strong>二)近代研制方</strong></p> <ul> <li> <strong>消渴丸</strong><br/> 见下条介绍。 </li> <li> <strong>金芪降糖片</strong><br/> 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黄芪、黄连等。功能为清热益气,主治气虚燥热消渴,适用于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乏力的患者,服法为一日三次,每次 7~10 片。 </li> <li> <strong>糖脉康颗粒</strong><br/> 主要功能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br/> 服法为每日两次,每次 6 克。 </li> <li> <strong>参芪降糖片</strong><br/> 主要成分有人参皂甙、五味子、山药、生地、麦冬等。其主要功用为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服法:一日三次,每次 8 片,实热证患者禁用。 </li> </ul> <p><strong>(十四)服消渴丸要注意些什么?</strong></p> <p>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有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就叫“消渴丸”。一般认为中药的服药剂量不是十分严格,多服少服一些关系不大,但有的人服用消渴丸稍为过量即出现低血糖,这是怎麽一回事呢?原来消渴丸不是单纯的中药制剂,它确实含有黄芪、生地、花粉等中药原料,但每粒消渴丸中还含有 0.25mg 的优降糖。优降糖是作用较强的口服降糖药,一旦服用过量,必然会产生低血糖。故用消渴丸治疗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血糖的水平来确定剂量,不能错误地认为是中成就随意地增加剂量,此外在服用消渴丸时,严禁同时服用优降糖,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p>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五)<p><strong>(十二)怎样进行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治疗?</strong></p> <p>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治病的特色所在,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在西医针对糖尿病作疾病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往往可以使疗效达到进一步的提高。那末,糖尿病的常见中医辨证类型有哪一些,对各种证型又采用哪些方药治疗呢?</p> <p>尽管各家对糖尿病证型的划分略有不同,但基本证型和治则都是类似的:</p> <p><strong>阴虚燥热型:</strong>证见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少津苔黄。对这一证型的患者用养阴清热方法治疗,可以用消渴方加味。方中重用花粉生津止渴,配以黄连清心泻火,生地、藕汁、百合汁养阴润燥增液,再用姜汁和胃防苦寒伤胃。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仅伤便秘者加决明子,燥热便结加大黄。</p> <p><strong>气阴两虚型:</strong>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出,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边有齿印,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对这一证型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可以用生脉饮加味。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津生液。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多食善饥者加玉竹,口渴甚者加花粉。</p> <p><strong>阴阳两虚型:</strong>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对这一证型患者用阴阳并补的方法治疗。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滋养肾阴,使阴得阳助,阳的阴生。如夜尿多或尿如膏脂者加益智仁、菟丝子、生白果;少尿或浮肿者加生黄芪、白术、防己;五更泻者加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阳萎早泄加仙灵脾、仙茅。</p> <p>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论属于上述哪个证型,往往都合并有一些血瘀症候,如面有瘀斑、肢体疼痛,麻木,头痛,胸闷胸痛,胁痛,甚则半身不遂;舌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糖尿病患者较之正常人其血液处于高凝、粘、聚状态,微循环也存在障碍。因此,对各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p>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四)<p><strong>(九)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的“上消“症?</strong></p> <p>“上消”是指糖尿病患者以多饮为主的症状。患者表现为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咽干口燥;饮食可增加,也可正常;小便常多。病人舌色红、少津液,脉细或细数。上消症一般认为热在上焦,灼伤肺阴,中医药治疗宜养阴清热生津,可以用“玉泉丸”加减,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天花粉、葛根、生地、五味子、麦冬、甘草、黄芪、山药、生石膏、乌梅等。病人平时还可用开水泡石斛、枸杞子、西洋参等代茶饮用。</p> <p><strong>(十)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的“中消”症?</strong></p> <p>“中消”指糖尿病患者以多食为主的症状。患者表现为多食易讥,形体往往消瘦,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喜饮和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红、苔略黄、脉滑数。中医认为中消是由于多种原因损伤脾胃,脾运失健,酿成内热,胃热亢盛则消谷耗津。中消症可用增液承气汤加减来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玄参、生地、麦冬、花粉、知母、生石膏、黄连、山药、大黄、甘草等。这些药物主要起清胃热、泻胃火和润燥、养阴、通便的作用。</p> <p><strong>(十一)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的“下消”症?</strong></p> <p>“下消”是指糖尿病患者以多尿为主的症状。患者表现为小便频数,味甜而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多属肾阴虚,这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合并金锁固精丸或金樱子膏治疗。如果患者表现为形瘦神疲,四肢不温,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失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肾阴阳两虚,治疗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附子、黄芪、党参、菟丝子、覆盆子、巴戟天、五倍子、何首乌、五味子等。</p>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三)<p><strong>(六)中医治疗糖尿病常用哪些方法?</strong></p> <p>中医不但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有较早的认识,而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防治糖尿病的经验,除了我们最常用的中草药治疗外(包括辨证论治和验方、单方治疗),还有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以及艾灸治疗;中药熏蒸疗法;食疗,即利用食物的寒热阴阳属性来纠正糖尿病人的寒热阴阳偏差;太极拳锻炼;气功疗法;推拿疗法等。这些治疗作为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糖尿病人的临床症状,辅助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和血液的高凝、高粘、高聚状态,以及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p> <p><strong>(七)糖尿病人常用的中药有哪些?</strong></p> <p>古代医书中有许多治疗消渴症的处方和药物。如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消渴门共有 52 方,其中有天花粉的有 23 方,有麦冬的 16 方,地黄的 11 方,黄连 10 方,玉竹 5 方,黄芪 4 方。清代陈梦雷等撰写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有治消渴的药方 91 方,其中天花粉 35 方,麦冬 35 方,地黄 37 方,山药 11 方,黄连 19 方,黄芪 19 方,葛根 13 方。上述药物是古籍治疗消渴病的方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除此以外,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药还有:玄参、瓜蒌、黄精、玉米须、白芍、枸杞子、何首乌、山萸肉、泽泻、丹皮、茧丝等。</p> <p><strong>(八)对一些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做过哪些研究工作?</strong></p> <p>中医药工作者为了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效果,对许多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做了深入的研究。</p> <p>1、人参:对正常和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犬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雄鼠也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人参皂甙也有这一作用,且停药后尚能维持药效 1~2 周。人参出降糖外还能改善口渴、乏力、虚弱等症状。人参特别适用于轻中度糖尿病患者而有肾气虚或气阴虚者,阴虚燥热这不易应用。</p> <p>2、黄芪:黄芪常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但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使用时常配合滋阴药如生地、元参、麦冬等养阴药。</p> <p>3、生地、熟地:生地、熟地都有降糖作用其降糖的有效成分为地黄素。</p> <p>4、玄参:玄参酒精浸膏给正常家兔皮下注射见有轻微降糖作用,但玄参煎剂则未见这一作用。</p> <p>5、泽泻:泽泻酒精浸膏给正常家兔皮下注射见血糖有轻微下降,而水煎剂则未见这一作用。</p> <p>6、葛根:葛根有降糖作用,现已了解异黄酮化合物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小鼠用 500mg/kg 葛根素灌胃可使血糖明显下降,其降糖作用可维持 24 小时以上,并能明显改善四氧嘧啶行小鼠的糖耐量。黄酮类化合物还能抑制醛酮还原酶,因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白内障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p> <p>7、黄连: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可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和自发性糖尿病 KK 小鼠的血糖。在正常小鼠小檗碱可对抗腹腔注射葡萄糖或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给小檗碱后还可以改善 KK 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晚近实验证实,小檗碱的这一作用并不依赖胰岛素的存在。</p> <p>8、苦瓜:给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通过喂饲或腹腔注射苦瓜粗提物都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显示,苦瓜提取物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抗体均有明显的结合反应,表明它和胰岛素有共同的抗原性和生物活性。</p>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二)<p><strong>(四)中医认为情志与糖尿病发病有关有科学根据吗?</strong></p> <p>情志是指精神因素。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灵枢·五变篇》记载:“长冲直扬……心刚……多怒”之人易发生消瘅(消渴)之症。唐朝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消渴症患者情绪“悲哀憔悴,伤也。”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在《三消论》一书中说:“夫消渴者,……或因耗乱精神,过违其度。”在以后的一些中医典籍中,还提出了:“消渴病人……不节喜怒,病虽愈而可以复作。”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否有科学根据?</p> <p>我们知道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精神因素确实会起一定作用。因为伴随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压力的增大或突然降临的打击和精神创伤,一些激素会应激性地分泌增多,包括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胰腺α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以及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都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所以,精神刺激对糖尿病的发生,尤其是疾病的复发或加重有重要影响。</p> <p><strong>(五)中医怎样看待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strong></p> <ul> <li>《内经》一书在解释消渴病“何以得之?”时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公元 650 年,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指出消渴别人要忌米、面、水果等,这比西方提出以饮食治疗来控制糖尿病要早得多。</li> <li>在《通评虚实论》一节中,更明确地指出了:“消瘅……偏枯……肥贵人膏梁之疾也。”明朝《景岳全书》也认为:“消渴病,其为病人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由此看来,中医早就把饮食不节制,特别是多进甜食和高脂肪饮食看作是消渴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认为这可以损伤人体脾胃,脾运失司,会酿成内热,热盛则消谷耗精而发为消渴。这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体形肥胖,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形成糖尿病的发病基础。</li> </ul> <p>为什么中医认为酗酒也与糖尿病有关?</p> <p>唐朝孙思邈所著《千金方》载:“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然则大塞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灸盐咸,此味酒客多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噉无度,咀嚼鲊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灸,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宋代的《卫生宝鉴》认为:“夫消渴者,饮水百盏尚恐不足,若饮酒则愈渴。”中医古代都是以酒性热来阐述其对糖尿病消渴的影响的,对其机制的解释不一定确切,但对于酒精给糖尿病的危害的认识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知道,饮酒能助长肥胖的形成,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会导致肝糖元合成的降低,诱发急、慢性胰腺炎,动脉硬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此外,长期饮酒可造成铬和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这也有促进糖尿病发生的作用,故提倡饮酒有度对糖尿病病人是非常重要的。</p>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一)<p><strong>(一)中医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strong></p> <p>中医经典中有关糖尿病症状的系统描述可以说在世界上是最早的,特别是有关糖尿病患者小便有甜味的记载,比起西方学者发现这一现象要早得多。在西汉时期,中医典籍中就出现了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病案记录,如西汉淳于意的诊藉中,载有“肺消瘅”的诊治情况,这是关于糖尿病的最早医案。</p> <p>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有较全面的认识,在 1000 多年前就指出过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情志失调、五脏虚损等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运动疗法是防治糖尿病综合疗法中重要的一环。公元七世纪,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就指出糖尿病人应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提倡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锻炼方式――导引,在导引锻炼后,“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这较之西方倡导糖尿病者进行体育锻炼要早 1000 余年。</p> <p><strong>(二)为什么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strong></p> <p>关于糖尿病及其症状的记载,最早是见于中国、埃及、希腊、印度等文明起源较早的古国。早在 3000 年前的殷朝甲骨文中,就有“尿病”的记载,这很可能是类似糖尿病症状的描述。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又称渴病或消瘅。《说文解字病疏下》解释说:“消,欲饮也。”故消渴这一病名突出了糖尿病患者多饮这一症状。至隋代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中给消渴下了更确切的定义:“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甄立言所在的年代大约是 1400 年以前,他对消渴病患者尿糖排量增高,尿有甜味已有明确的认识,这比起英国人 Thomas  Willis 于 1675 年发现糖尿病人的尿“甜如蜜”约早出 1000 年。</p> <p><strong>(三)中医如何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strong></p> <p>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认为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三脏。</p> <p>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往往有先天禀赋的不足,导致五脏虚弱,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的观点是一致的。在后天因素中,精神刺激,情志失调,过食肥甘,形体肥胖,这些都与消渴病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此外,在中国古代,一些帝王追求长生不老,为了获取所谓的“仙丹”,热衷于炼丹术,而用于炼丹的原料都是一些矿物类药物。服用这些丹药后常引起燥热内生,阴津耗竭而发生消渴。今天我们已认识到,不少化学物质可以损害胰岛细胞的功能,如四氧嘧啶、链脲菌素、吡甲硝苯脲,以及某些药物如口服类固醇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都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p> <p>中医对产生消渴病的病机有详尽的分析,了解发病的病机,对于确立消渴的防治原则有指导意义。</p> <p>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灼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在病变早期,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为本虚标实之证。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脏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资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耗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津亏和燥热也互相影响,阴津愈亏,燥热愈盛;燥热为害,耗津更甚,使阴虚愈烈。</p> <p>到病变中期,病程迁延,燥热伤阴耗气。气阴两伤,脉络瘀阻,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痰浊瘀血内生,致使脏腑失去气血的濡养而出现诸多并发症。</p> <p>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人之阴阳,互生互根,消渴之初,阴虚为本,但病程日久,或治疗不当,都会导致阳气虚损,最终出现阴阳俱虚。</p>
擅长治疗各类肿瘤(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心脑血管疾病(中风、面瘫、冠心病、高血压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亢、垂体瘤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肝炎、肠梗阻等)、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乳腺病、不孕等)、皮肤病(痤疮、带状疱疹、湿疹等)、阳痿早泄、股骨头坏死、白血病、失眠等疑难杂病。
杨强,男,河南开封市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学位。 河南省中医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老年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糖尿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针灸器材分会委员。 硕士、博士期间,师从多位国家级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并拜师于中国近代名医刘民叔(1897-1960)嫡传弟子卞嵩京(1939-)先生,系统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学理论,善用经方治病。 参与多项国家级、局(部)级、上海市级课题,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及上海市科技成果奖各1项,主编学术论著3部,参与编写学术论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科普文章100余篇。连续2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生宣讲团优秀讲师称号,在上海市、郑州市政府、工商企业、社区等单位进行中医养生健康讲座达百余场。
杨强的问诊服务
图文问诊
暂未开通
电话问诊
暂未开通
门诊加号
暂未开通
杨强的患者评价
点击查看

100%

医生好评率

回复质量

暂无评价

服务态度

暂无评价

回复速度

暂无评价
  • j***s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2021.7.3
    接诊神速,问诊得到解决,解答非常透彻,认真负责,十分敬业,给了用药指导,非常感谢
    图文咨询
  • 毛***8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2021.7.1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咨询
  • 毛***8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2021.7.9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咨询

展开更多

杨强医生的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医生成就

100%

好评率

68

接诊人数

暂无

平均响应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杨强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杨强
杨强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