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高明副主任医师
执业证:1102******27
实名认证
医师执业照

执业证书编号:1102******27

  •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具体化谈谈在问诊焦虑躯体化症状的临床表现?<p> <strong>焦虑的躯体化症状,可在广泛性焦虑的慢性发作和惊恐障碍等急性发作中都有所表现出来。</strong> <br/> 前者表现为诸如以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躯体症状表现; <br/> 后者表现以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甚至全身发抖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由此可见躯体症状在焦虑障碍中是广泛存在的。 </p> <p> 具体来说焦虑症的躯体症状可能累及患者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神经、呼吸、心血管、消化、和泌尿系统等症状,有的患者甚至可能伴有全身性症状出现。 <br/> 如表现为头晕、头痛、头沉、头皮发紧等,伴有震颤、手抖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br/> 以患者主观感觉呼吸困难、呼吸不通畅、胸闷,伴有窒息感的呼吸系统症状; <br/> 以心悸、心口疼痛、胸闷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特别是当焦虑惊恐发作时,心脏表现与心梗发作相似,患者自觉有濒死感,伴有严重性胸口疼痛症状。 </p> <p> <strong>因此我们在治疗焦虑障碍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管理和表现,这样才能为患者带去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strong> </p>
为什么焦虑障碍患者会伴发躯体症状呢? <p><strong>引起焦虑障碍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性格与社会心理应激等。</strong></p> <p><strong>很多焦虑障碍的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并不是因为精神症状而就诊,而往往因为躯体化症状就诊的更多,特别是以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为表现的躯体症状。</strong></p> <p><strong>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或这精神刺激,产生诸如焦虑等病理性表现的时候,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因长期出于此状态,则可能失去对周围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进而影响各个身体器官的功能。或者表现为躯体感觉障碍,出现各种身体不适主诉。</strong></p> <p><strong>另外,这个病常常跟性格和压力有关,有的老人急性子,容易操心,对健康状况非常关注。遇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患病,就容易往坏处想,越想越可怕,身体就容易出现难受症状,这时,患者就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难受上来,症状被关注,被想的很可怕,症状就被反复强化,恶性循环,最终变得迁延难愈了。</strong></p>
服用降压药的10大误区<p><strong>许多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一些错误的做法可能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甚至延误治疗,导致心脑血管病。近日,我们科何秋主任做客沈阳生活广播《健康来了》节目,讲述降压治疗的常见误区。</strong></p> <p><strong>1、自己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strong></p> <p>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p> <p>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p> <p>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因此,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 1 次,不能“跟着感觉走”估计血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 3 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p> <p><strong>2、不愿意过早服药</strong></p> <p>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p> <p>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p> <p>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损害时再用药,那时,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p> <p><strong>3、血压正常了就停药</strong></p> <p>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p> <p>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p> <p>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p> <p><strong>4、只服药、不看效果</strong></p> <p>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p> <p>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p> <p><strong>5、自行购药服用</strong></p> <p>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p> <p>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证,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p> <p>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医生的判断、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的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p> <p><strong>6、靠输液治疗高血压</strong></p> <p>有的患者血压高了就到医院输液,回家后也不吃药,仅仅希望依靠输液达到降压目的,这是不合适的。的确一些病情较重或有严重合并症的高血压病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输液降压,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坚持口服降压药更重要。</p> <p>一些活血化淤、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药物固然重要,但忽视降压药等口服药是有局限性的。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根据病情及检查结果有针对性的输液,同时选择或调整合适的降压药等口服药,将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p> <p><strong>7、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strong></p> <p>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危险、必须快速降压外,其他情况下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低越好。</p> <p>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4~12 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对老年人而言。</p> <p><strong>8、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strong></p> <p>高血压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p> <p>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有的人因此而延误治疗,甚至丧命。</p> <p><strong>9、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strong></p> <p>部分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纯天然药无毒无不良反应。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宣扬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p> <p>其实,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不要盲目迷信。</p> <p><strong>10、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strong></p> <p>有些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西药有不良反应,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有人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p> <p>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没有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p>
测一测您是否容易得脑中风?<p>在网络风靡的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测试,如试性格、测试财运、测试前世、测试智商、测试你的那个她在哪?今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健康吧!</p>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62822/7/34390/31158/63eba413Fcbd1d2db/07e3eab18b929f37.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超重或肥胖定义: 体重指数(BMI) = 体重(公斤)/身高2(米)当BMI≥24为超重; 当BMI≥28为肥胖。</p> <p> <span>不缺乏运动定义: 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span></p> <p> <span>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历时短暂,每次发作仅持续几秒、几分或几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其症状与脑血栓形成等其他中风大致相同,可以是突然不能说话、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半身麻木,也可以是眩晕、视物成双、走路不稳等,仅仅是持续时间短而已。不积极治疗随时可能发展成脑血栓,是临床急症。</span></p> <p> <span>如果您是脑卒中高危人群, 应及时向神经科医生咨询。</span></p>
诊断卵圆孔未闭“3部曲”?<div>①.头痛患者筛查行对比增强脑彩超;</div> <div>    ②.若疑有卵圆孔异常,做心脏扇扫及右心声学造影,以确定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并定量,</div> <div>    ③.进一步做经食道超声,以了解卵圆孔的大小、形态、长度。</div>
卵圆孔未闭要不要手术?<p> 卵圆孔未闭要不要手术,什么情况下手术,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顽固性偏头痛或反复卒中发作患者,若有明确的中到大量右向左血液分流,可以考虑手术。</p>
反复严重头痛,可能是“该封死的路,还在通行”<p>   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有很多因为头痛来就诊的病人。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但我们很少有人知道头痛和心脏疾病还可能有联系。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一个病例。</p> <p>40岁刘女士,间断性头痛20余年,疼痛严重时达到要撞墙的程度,靠服用大量“去痛片”缓解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半年前来诊,头部核磁共振常规及血管成像均未见异常,结合临床症状考虑为偏头痛。做检查后发现心脏上有一个比较大的“眼”,到心内科进行了封堵术,患者“心眼”消失,很快头痛消失。 </p> <p>这位偏头痛患者心脏疾病的诊断是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 !</p> <p>那么什么是卵圆孔未闭呢?</p> <p>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左右心房间的一个通道,宛如“心眼”。伴着宝宝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陡然升高,卵圆孔被封住;出生后5―7个月,卵圆孔趋于“堵死”。若3岁后卵圆孔仍不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通俗点说就是“该封死的路,还在通行”。在成年人中,有20%-25%的人会出现卵圆孔不完全闭合,是成人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p>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82532/11/22535/15417/63eba2cdFeb1aa090/22ff963439efc2cc.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卵圆孔未闭可能引起哪些脑部疾病?</p> <p>     正常情况下,心脏左心房的压力比右心房高。可是若卵圆孔没“堵死”,当咳嗽、大笑、打喷嚏、便秘、憋气等右心房压力瞬间增高,血栓栓子、空气、脂肪等就会随着血液系统,“流窜”到人体各处,引起各种疾病。就脑部疾病而然,除了可诱发偏头痛外,若下肢等处的静脉血栓混进大脑,可能引发脑梗死(俗称“中风”)。有证据显示,卵圆孔未闭可能和癫痫也有纠葛。</p>
中风120,帮您早期识别卒中。<p> </p>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15812/23/31337/88128/63eba19dF907299df/a098b078e277065e.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
头晕,头痛,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出血)、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支架介入治疗),高血脂症,高血糖,高尿酸,脑血管后遗症,卒中后焦虑抑郁,癫痫,睡眠障碍,震颤。
副主任医师;荣获“2023年度京东医生最受患者信赖医生(神经内科)”,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高明的问诊服务
图文问诊
¥29.90/48小时
电话问诊
暂未开通
门诊加号
暂未开通
视频问诊
¥80/15分钟
高明的患者评价
点击查看

99%

医生好评率

回复质量

99%好评

服务态度

99%好评

回复速度

99%好评
  • j***3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4.4.27
    专业,有效率,耐心解答
    图文咨询
  • 眯***年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4.4.26
    服务好
    健康咨询
  • 樱***敏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4.4.26
    医生问诊详细 给出的诊断详细,建议用药及其他方面也比较详细 专业。
    健康咨询

展开更多

高明医生的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暂无问诊记录

医生成就

99%

好评率

1.4万

接诊人数

15分钟

平均响应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高明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高明
高明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