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黄冈市妇幼保健院>

科普文章

黄冈市妇幼保健院

简称:黄冈市儿童医院

公立三甲医院
科普文章
  • 真正的清淡饮食是指在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于清淡的饮食方式。   清淡饮食绝不是只吃素不沾荤,主要表现为“四少”,即少油、少盐、少糖、少辣,还要注意加上“一多”,即食物多样化。   少油:合理控制用油量,每天烹调油的摄入用量要控制在25~30克。 油腻的食物会在胃肠停留更长的时间,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还促进脂肪堆积。   少盐:成人每日摄入盐量应不超过6克,吃得太咸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水钠储留会引起血压升高。 少糖:成年人和儿童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食用大量添加糖会刺激胰岛素水平极速上升,从而加速脂肪合成和引发糖尿病风险。   少辣:过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统icon,伤害脾胃,可能引发上火、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影响身体的代谢。   多样化:要包括尽量全面的食材,除了杂粮、薯类、蔬菜、水果、豆制品等植物性食物外,动物性食物如鱼类、瘦肉、鸡蛋、牛奶等都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更应该适量摄入。 清淡饮食的搭配,大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建议全天菜品有个荤素比,大致为1∶3或1∶4 比如,一顿饭4道菜,安排一个肉菜,一个豆腐和两个素菜。吃的时候,最好吃一口肉,再吃三口素菜。   2.主食粗粮∶细粮为1∶3 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约1/4~1/3的粗粮为好,也可以每周吃两次粗粮。   粗粮含有较多膳食纤维素,对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薯类如红薯、土豆,可以适量代替部分粮食。 3.蒸煮∶爆炒=2∶1  建议蒸煮和爆炒的比例控制在2∶1。煎炸则应尽量避免,如果吃的话,每周别超过3次,且最好在中午吃。   所以,清淡饮食并非只吃青菜,只是建议不吃过于油腻、甜腻,以及味道过重的食物,若是用大量食用油炒,即使是青菜也不算清淡的饮食哦!

  • 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包括手术治疗,肝动脉结扎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以及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病症,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患者,因此大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谨慎。本文,小编就为大家具体说说如何治疗早期肝癌效果佳。 1、手术治疗肝癌 手术是当前治疗早期肝癌的一个首选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包括了: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的患者可根据其具体的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2、化学药物治疗肝癌 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肝癌患者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3、放射治疗肝癌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肝癌者,可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 4、生物治疗肝癌 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5、中医中药治疗肝癌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中药治疗肝癌的效果见效相对来说较慢,效果也因病人自身情况而定。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主要是指智力和行为知觉认知基本正常的孩子,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不集中、随意过度活动、不听父母指令、缺乏克制力、情绪容易激动,并可有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症状。 二、多动症主要表现 (一)幼儿期可能出现睡眠不安、喂养困难。 (二)学龄期多表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动、情绪激动、性子较急,并且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学习不好。 (三)青春期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和社交障碍的概率明显增加。 三、多动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体格检查。 2、注意力检查。 3、心理健康测评:各种评测量表。 4、常规检查,比如脑电图检查等。 5、排除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四、多动症怎么治疗 (一)药物治疗:主要是中枢兴奋剂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阻断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 (二)精神治疗:家长不要一味埋怨、指责孩子,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多关怀、要多爱护、要多奖励,赏识教育。 (三)训练治疗:进行专业训练,平衡协调孩子大脑功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经过专业的药物治疗、精神、训练等治疗后,孩子的多动症症状大多可以改善,并且,孩子自控能力、认知能力及学习专注力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多动症时,一定要积极治疗。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文中所提及药品,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 误区一:谁都可以运动 尽管运动治疗益处多多,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有以下情况的糖友运动时需要谨慎评估,不能盲目运动:①血糖很高(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或波动很大(一天中经常发生高低血糖);②有活动性眼底出血;③肾功能不全,有大量蛋白尿;④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重度高血压;⑤足部感觉严重减退及足部破损坏疽。建议:糖友在计划开展一项长期进行的运动前,有必要做一次包括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微量白蛋白尿、血压、心电图、眼底、足部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在内的全面体检,以确定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再由医生根据体检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适合运动。误区二:家务劳动也是运动 做家务虽说也是运动,但与运动治疗还是有区别的。运动治疗要满足一定的强度、时间和连续性,而家务劳动往往是一些琐碎的事,不仅运动强度较低而且往往缺乏连续性,实际上消耗的热量并不多,通常达不到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所以不能代替体育锻炼。误区三:运动只会降血糖,不会升血糖 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既可降也可升,这主要取决于你采取什么样的运动。各种耐力性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的确可以降低血糖,但剧烈的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如赛跑、拔河、举重等)反而会升高血糖。因为剧烈运动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区四: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状态等情况而定,太高太低均不合适。运动强度太大对血糖不降反升,还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如心绞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后果;运动强度太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建议:糖友比较适合运动强度中等偏下的“有氧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耐力性运动”,如步行、慢跑、爬山、做健身操、打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等。而高强度剧烈运动(即“无氧运动”)不适合糖友。为保证运动效果,运动时的心率应达到“170-年龄”。例如,一名50岁的患者,要求运动时心率为170-50=120次/分才是比较合适的。误区五:能运动就不错了,运动时间没必要讲究 并非所有情况下糖友都适合运动。如空腹(或餐前)运动,容易诱发低血糖或引起血糖显著波动;餐后立即运动,会妨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并引起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建议:糖友最好选择在饭后1~2小时开始运动,这个时段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运动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糖友生活作息毫无规律,闲暇时连续“暴练”,忙起来完全不练,既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对血糖控制十分不利。一般说来,糖友每周至少要锻炼5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误区六:选择哪种运动都可以 糖友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量力而行,合理选择。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心肺功能允许,可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登山、骑自行车、打乒乓及羽毛球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适合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等;老年糖友(尤其是体质较差者),步行是最安全、最适宜的运动方式;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友应避免跳跃、碰撞或用力憋气等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在室内游泳,但不能潜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最好选择游泳、划船、骑自行车等非承重性的运动,以避免下肢损伤;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或用力憋气、快速升高血压的运动。误区七:热身、放松,这是什么鬼,没必要 有的糖友上来就运动,从不进行热身,结束运动后也不做放松整理,这是不对的。进行运动时,要先做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太极拳、步行、保健操等,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并提高关节、肌肉的柔韧性,避免肌肉拉伤。运动结束后不要马上停下来,应进行5~10分钟的整理放松活动,如慢走、自我按摩等。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减轻肌肉酸胀不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肢体淤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脑晕厥或心律失常等意外。

  • 甲亢,顾名思义,就是甲状腺功能出现了亢进。按照发病原因来分,占到80%绝大部分的都是Graves病。典型的甲亢症状包括:容易饿、吃得多、排便增多、消瘦;平静状态下,能突然感觉到自己心跳加快、手抖,失眠、易激动;甲状腺肿大,有时会出现眼球突出;更少的情况还会出现周期性的突然瘫痪,感觉双腿或四肢不听使唤。甲亢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即便甲状腺功能得到控制、甚至都停药了,后期仍有可能复发。而甲亢反复发作或长期治疗效果不好,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肢体麻痹、甲亢性高血压、甲亢性糖尿病、甲亢性精神病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甲亢危象,出现意识混乱、神志恍惚、昏迷等,危及生命安全。 所以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是我们方便执行,依从性好的,并且经济可以负担。目前治疗甲亢主要有三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缺点是疗程长,一般需要1~2年,需要定期复诊以调整药物剂量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包括肝功能受损在内的副作用;药物治疗另一个缺点是停药后复发率高,大约在50%左右。外科手术治疗:是通过切除部分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产生减少,优点是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但存在麻醉风险、手术有损伤喉返神经或甲状旁腺的风险、费用相对较高等缺点。另外,手术需住院治疗,手术后颈前皮肤会留有手术疤痕。碘-131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比较经济等特点。特别是对下列情况的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多次复发;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者;合并肝功能障碍,“碘-131”治疗是最佳选择;合并房颤。值得一提的是,“碘131”治疗青少年及儿童甲亢也是安全有效的。欧洲甲状腺协会(ETA)甚至还建议:“使用同位素碘治疗儿童GD甲亢(Graves Disease)时,应直接采取消融剂量,以达到甲减为治疗目的”。 碘-131是具有放射性的碘。很多患者一听放射性就非常担心。其实我们就把它想象成一种局部的放疗:甲亢病人甲状腺对碘-131的摄取异常增高,服用碘-131后,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受到碘-131发射的β射线集中照射而遭到破坏和抑制,使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从而达到治愈或缓解甲亢的目的。注意避免与他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婴幼儿及孕妇。除此之外,碘131治疗最重要的缺点是,部分患者碘-131治疗后可直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因为确定同位素剂量是个难题:剂量过低容易导致甲亢复发、而剂量过高又会造成终生甲减。很多医院在实施同位素治疗时,还会测定甲状腺重量、摄碘率等各种参数,尝试通过公式计算来精确滴定不同甲亢患者所需的同位素碘剂量。这种基于美好愿望的努力,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欧洲甲状腺协会(ETA)在不久前更新的2018年甲亢管理指南中,再次强调:“没有可用的剂量计算方法,能够保证治疗后甲功长期维持正常,建议采用固定剂量进行治疗。” 微博健康达人@内分泌张真人写道:一辈子很长,值得和爱人、美食、以及左甲状腺素片一起度过。但如果存在难治或复发性甲亢,这辈子可能没那么长、没那么好。希望每位甲亢患者都能被普及这样的观念:甲减治疗简单、方便,用甲减换甲亢,是合算、可接受的。 网友@幸福至善 评论说道:如果我得了甲亢,我不要因为甲亢没控制好导致眼球突出、心肌劳损、肝功受损,也不想冒甲亢手术的风险,不想要甲亢合并妊娠所导致的流产早产死胎的风险,不要吃抗甲亢、降心率、升白细胞一堆药。直接用碘131让我得甲减,一辈子每天早上吃两片优甲乐就好了,方便又安全。 点击下图即可问诊

  • 长期以来 ,水果一直被排除在糖尿病食品之外 ,因为很多水果中含有糖 ,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另外有些水果中还含有少量的淀粉 ,如苹果 、芒果和香蕉等。倘若食用不当 ,可致血糖升高 ,使病情出现反复。有些人甚至到 了"谈水果色变"的程度,一口水果都不敢吃。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很想吃些水果 ,但又害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其实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它源于广大糖友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无机盐和膳食纤维 ,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特殊的作用。加之各种水果鲜艳夺目、美味迷人 ,是人们生活中离不了的一种食品 ,完全舍弃未免可惜。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办法很简单 ,只要认识和掌握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的四个基本原则 ,就可以完全做到既控制好血糖 ,又可享受到食用水果的好处与乐趣。 不甜水果未必就低糖 糖通常给人以“甜”的味觉感知,因此,人们常认为不甜的食物就不含糖。实际上,糖并不仅指我们能够尝到味道的葡萄糖、果糖,还包括吃不出甜味的淀粉,所有的碳水化合物被统称为“糖”。因此,判断某一种食物是否为高糖食品,不能仅依靠口感。 数据显示,每100克火龙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3.3克,每100克西瓜中仅含有碳水化合物5.8克。虽然相比之下,西瓜比火龙果甜很多,但火龙果才是真正的“高糖”食物。只是火龙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葡萄糖和果糖,人们尝不出甜味。也就是说,并非不甜的食物含糖量就少,人们要警惕掉入“不甜的陷阱”。 作为天然甜味剂,果糖多存在于天然水果中,几乎在肝脏中被代谢,因此升糖缓慢,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随着对果糖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果糖摄入过多也会带来健康风险。同时,糖尿病患者及肥胖患者不仅要考虑升糖快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考虑控制一天中的能量摄入总量。 尽管果糖升糖速度缓慢,但果糖中含有能量,吃多会造成能量的过量摄入,同时一部分在肝脏内代谢的果糖很可能造成中性脂肪的增加,引起脂肪肝或者肥胖。因此,果糖升糖慢,不代表可以放开吃,控制能量摄入是关键。 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水果有哪些? 苹果: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苹果含有的铬能提高糖尿病友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苹果酸可以稳定血糖,预防老年糖尿病。同时,苹果富含钾,还能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能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樱桃:促进胰岛素的生成。樱桃富含花青素,能促进胰岛素的生成,增加人体内部胰岛素的含量,从而有效降低血糖。 火龙果:控制血糖浓度。火龙果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强有力的抗氧化物,能预防2型糖尿病,更能帮助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控制血糖浓度。 柚子:改善糖尿病友的骨质疏松症,对抗糖尿病肾病。柚子的果肉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有降血糖的功效。另外,柚子还含有丰富的钙,柚子中的钙对防治糖尿病非常好处。实验研究证实,柚子中的钙不但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还能对抗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草莓:辅助降糖。草莓的热量较低,可防止餐后血糖值迅速上升,不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此外,它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辅助降血糖。 木瓜:可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调养。木瓜含有一种叫齐墩果酸的生物活性物质,齐墩果酸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的患者大有裨益。 桃:延缓肠道对糖类的吸收。桃含有的果胶可推迟食物排空、延缓肠道对糖类的吸收,从而控制血糖升高。桃含有的膳食纤维可占据胃的空间,减少热量的摄入,是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者适合吃的水果。

  • Chiari畸形是胚胎发育异常造成小脑扁桃/和部分小脑下端疝入枕骨大孔,并可伴发脑积水及脊髓空洞。男女均可发病,女性稍多,人种不限。起始症状可在各年龄段(1-60岁),高发年龄为35岁,65岁后发病的少。   症状 Chiari畸形本身的症状主要有两个症状群:一是头痛、颈项疼痛、上肢及/或肩膀麻木、无力、手笨拙无力、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等;二是严重的症状,可伴有行走不稳、无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舌萎缩、呛咳、耸肩无力、耳鸣、面部疼痛或麻木等;如伴有脊髓空洞则还会出现肢体疼痛、感觉异常、无力、二便异常等,主要原因为疝入枕大孔的正常小脑组织压迫脊髓/及脑干引起,不仅如此,这种先天发育异常还会引起脑脊液循环异常而造成脑积水、脊髓积水(即脊髓空洞)等。通常,小脑组织疝入越多或时间越长,症状也越严重,反之,出现症状部位越多,则疝入造成的压迫也越严重。Chiari畸形可造成严重后果:病人可在睡眠或体位改变时突发呼吸停止而死亡,故必须引起重视。   诊断 目前Chiari畸形的主要诊断方法是头颅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此种畸形可分为5型,最常见的是1型(扁桃下缘疝入枕大孔5mm以上)。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伴发病是脊髓空洞,约40-75%的chiariⅠ型伴有脊髓空洞,而90%的脊髓空洞有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是脊髓的一种慢性病变,主要是脊髓中央有数个节段扩张的管腔,管腔可有分隔。 脊髓空洞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髓,其上端可延伸到颅内脑干,其尾端可至胸或腰段脊髓。症状主要看其累及范围:颈髓可有上肢、肩部疼痛、感觉及运动异常;胸髓则可有胸腹部的疼痛及感觉异常;腰部及圆锥则可有腰腿痛、会阴部感觉异常、二便异常等。   治疗 Chiari畸形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但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的是:没有症状的不需手术,有症状的最好的方法是行减压术。减压术的范围及标准目前无统一标准,但发展趋势向微创方向发展。 单纯的畸形行减压术症状会缓解或消失;如伴有脑积水,尤其是脊髓空洞,则术后后二者引起的症状有时不会改善,这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难题之一。部分病人症状术后缓解,一段时期后会复发或加重,原因尚未明确。  

  • 目前,PCa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有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CT、MRI、核素骨扫描等。超声多用于PCa的初步侦査判断。CT主要是辅助诊断。 核素骨扫描常用于判断PCa是否有骨转移。而MRI是目前公认公识的诊断PCa最好的影像检査方法。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