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简称:宝鸡市康宁医院,宝鸡市绛帐社会福利院

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宝鸡市康宁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市属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929年在西安成立,名为“陕西省救济院”,1949年西安解放,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救济院”,1950年4月改名为“陕西省孤贫救济院”;1951年12月更名为“陕西省第一孤贫生产教养院”、1953年5月易名为“陕西省第一生产教养院”;1960年1月更名为“陕西省社会福利院”,1965年8月又更名为“陕西省社会教养院”。1972年3月由省划归宝鸡地区领导,1979年9月又易名“宝鸡地区社会福利院”,1980年11月因宝鸡撤地设市,又更名为“宝鸡市绛帐社会福利院”至今。2010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宝鸡市康宁医院”(与“宝鸡市绛帐社会福利院”属于两个牌子一套机构运行),同时争取了国家精神卫生项目,依托该项目实施整体迁建项目,项目于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院由绛帐旧址整体搬迁到蟠龙新区龙翔大道9号。2017年9月更名为“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现址总投资8000万元,征地62亩,实际占地49亩,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现有职工210名(在编职工140名、劳务派遣70名),设置床位600余张(含医院),各类服务对象409名。主要建筑有办公综合楼,颐养苑、康宁苑、医疗综合楼。院部设办公室、养护科、医护科、财务科、总务科、膳食科、保卫科和工会,下设康宁苑、颐养苑、复退军人精神病康复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四个基层单位。主要职能:收养全市城镇“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监护人)人员、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养护和医疗服务。为在乡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提供巡诊和短期疗养服务;面向社会为老人、精神病患者提供专业化、亲情化服务;承办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服务宗旨:以养员为本,把福利院建成幸福乐园。服务口号:您在我心里,我在您身边。服务理念: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专业化介入、社会化互助,维护养员残存功能、提升养员幸福指数。

陕西省宝鸡市蟠龙新区龙翔大道9号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魏晓平
魏晓平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卫生专业毕业,从事精神卫生临床二十余年,擅长诊治精神分烈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等,对慢性精神病的康复经验丰富,在西府享誉盛名。以"你的康复是我最大心愿"为行医宗旨。
患者评价
  • *萌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电话问诊
  • *天皓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蕊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晨骏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内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凤芝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光元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晨骏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亚平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甫鹏飞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世界上没有想自杀的孩子,

    只有让孩子想自杀的教育。

    不要问孩子为什么那么傻,

    不要问孩子为什么那么脆弱,

    不要问孩子为什么那么玻璃心,

    如果你能像刘瑜和胡适那样,

    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

    今天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

    就像朱弦说的那样:

    “我们的一些父母,

    但凡拿出和同龄人交际的三成态度来对待小孩,

    很多悲剧都不会有。”

    最后,把一个心理学家的话送给大家: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和父母都必有一战。

    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

    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 2020 年新冠肺炎从武汉发生,后武汉封城,全国零星发生,发生之快令人惊惶。加之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春节临近,中国人的大迁徙开始,这就更加重了人们的焦虑情绪。

    我经治的一名退休干部,在春节临近之际为防孙子在县城感染上新冠,带孙子回老家农村过年。由于常年在县城,对村子人外出务工情况不清,孙子要外出玩耍他就让去了。第二天有村民给他讲他邻家刚从湖北务工回来,老人一下子感到震惊害怕,由此不让孙子出大门,反复让孙子洗手、反复用消毒液喷洒院落房间,夜间睡眠差、有时整夜不眠,反复回想哪儿做的不到位,紧张担心,生怕孙子感染上新冠。老人儿子得知后陪老人去县医院就诊,诊断不详,服用阿普唑仑后除夜眠稍有改善外其余依旧。后经县医院医生介绍来院找我医治。详细了解老人发病经过和精神捡查后告知老及家人诊断(强迫症)和治疗(抗强迫药——舍曲林/帕乐西汀、安神中药——心神宁、苯二氮䓬类——阿普唑仑等),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不能来院时通过微信视频聊天做)。

    老人积极配合治疗,半月余控制住了症状,三个月基本恢复,半年后停服抗强迫药帕乐西汀片,现只单服心神宁片。

    这位老人的情况在新冠初期是比较多见的,主要是因为新冠是新发病毒,人们对其防治知之甚少。这份病例也告诉大家:社会性因素可以致病。

  • 医闹这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打闹伤医事件有所遏制,但医护人员工作时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分析缘由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及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对医闹形成震慑。
    • 与医护人员重任务、轻沟通可能有关。
    • 与医院管理水平及医护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可能有关。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 2500 年前就提出了医生三件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或许对我们对医闹的治理有所指导。他倡导医患间的语言沟通,把语言放在药物和手术刀前可见语言在医患间重要性。而我们医护人员实际工作中语言是否放在了首要位置?要减少医闹或医患纠纷,首先要医患多沟通,减少误解,多些医学知识的普及;其次要降低医护工作量,关心医护心理健康。

  • 青少年抑郁症自杀的新闻报道时时见著报端,常常会使人们思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是我国教育体制有了问题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是一衷。
    不管怎样,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大约为5%~7%,有的讲已达10%。抑郁症已严重到婦孺皆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我们国家已于2019年颁发了《国民健康促进法》,反映了国家已经重视了此项工作。
     
    抑郁情绪人人都会有,可否人人都会成为抑郁症到不一定,它与每个人的个性、学识、抗压能力、处理应激的方式、亲友的关爱、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都有关系。
     
    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些诱因,都有个发展过程(由轻到重)。有了抑郁情绪注重调节,一般也不会发展成抑郁症。
    抑郁征有哪些表现?
    话少,不想动,不想到人多的地方去,喜欢安静,夜眠差,白日精神萎靡,无精打彩,记忆力差,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等;严重时出现情绪低落,消悲悲观,想与世隔绝,有自杀意念或行为等。
    自感情绪抑郁或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抑郁症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就说明它的普遍性。谁患感冒不会有人笑话,抑郁症也应该是,但现今社会仍有绝大数抑仰症患者煒疾忌醫,自感自已抑郁了就不愿去看医生,致使轻度成重度,甚至造成恶性结果。
    抑郁症可防可治。自感自已有了抑郁情绪即时调整或看专科医生,一般会很快好转。基本要求是带着不舒或痛苦上班学习,保证规率地生活。调整方式较多,如户外运动,KTⅤ互动,朋友聊天,回想自已成功的事件,做自已喜欢做的事等。以上还不能调整或改善,就去找专科大夫,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经颅磁治疗,音乐治疗等。不管怎样,早发现、早治疗都是原则。

  •      前几天,我去楼下邻居家借鸡蛋。刚进门,紧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你写不写,已经九点了,你还不写!” “就一个作文,你拖到现在?”
    “到底怎么回事!你听不见吗?”
     
            邻居大姐与老公双剑合璧,试图让孩子执行指令。可儿子,不为所动。 拿到了几个鸡蛋后,我就走了。
     

            第二天,又在小区碰到邻居大姐。 据说当晚快11点了,孩子也没写几个字。 她老公急得自己动手帮孩子写好了作文,可孩子连照着抄都拖。 她老公给惹急了,把孩子给打了一顿,拦也拦不住。

          “这孩子这么磨蹭,真让人头痛。” 她问:“整天跟催命似的,孩子一点也没变,该怎么办?”   

    说起这届家长的痛点, 孩子磨蹭绝对能上榜单之首。 不少家长表示,自从当了妈,生活就像开了2倍速,孩子,是0.25倍速。

           每天从起床到睡觉,都要不断地催,急死了。

           难道是孩子天生性格有问题, 到底为什么会有拖延这回事啊?

    一起来看看拖延的真相, 和相应的应对策略吧

    01、大脑发育受限导致磨蹭
            针对孩子学习上的磨蹭,育儿专家田宏杰曾表示: “其实孩子上小学碰到问题是必然的, 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的额叶没有发展好。”
            额叶是掌管什么的? 神经的控制功能,和语言的调整功能,都在额叶。 额叶没发展好,孩子就没办法专心, 就容易兴奋和走神, 写作业时,就显得磨蹭。 所以,尊重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不苛责,很重要。
            请记得,大人眼里孩子是“磨蹭”、“胡闹”,其实孩子正在长大脑。 譬如,小孩儿蹲在那里绑鞋带,好奇地研究, 他花点时间会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把鞋带绑得更好, 这是他的乐趣与探索。 假设大人不断催促,孩子就会失去探索乐趣, 连同专注力、控制力都会被破坏掉。 这样的小孩,读小学以后爱跑神、效率低,也就不意外了。
    所以请多些耐心,多鼓励和引导孩子专注过程和效率,比如说:“哇,你做事真专心!” “你拼拼图真认真!” “这次你用了10分钟,比上次快呢(提醒:3岁以后可给孩子配闹钟、沙漏玩具等时间工具了~),” 慢慢地,你就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02、 有些气质类型更容易磨蹭
            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生来气质类型不同。 有些气质类型的孩子,的确更容易磨蹭。
            拿身边认识的两个孩子为例。
    一个属于打小就比较难养、规律性差的小孩。 哄睡难,吃饭难,性子散漫,缺乏时间概念, 读书、写作业少不了爸妈催催催。
            还有一个小孩倒是好养, 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慢热小孩, 他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 只是从一件事切换到另外一件事需要的时间, 总比别的孩子更长一些。 他的父母,也常为了他做事磨磨蹭蹭头疼。
            如果你家娃碰巧是上述两种气质类型中的一种, 那么首先平复心态,咱得接受现实。 孩子他不是故意这样的。
            如果希望孩子生活、读书表现能更好一点,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譬如,父母陪孩子坚持规律的作息。 起码每天几点吃饭、几点去散步、几点读睡前故事、几点睡觉,
    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仪式感。 尤其注意,哪怕放假了, 也不要一下子就放任孩子,打乱作息。 可以稍微晚起一小时左右, 但该吃饭、游戏、读书和到点关灯睡觉的步骤,不要轻易更改。 坚持给孩子输入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孩子会更有时间观念,更能适应学校生活。

    03、性别差异,导致磨蹭

            很多父母会发现,男孩普遍比女孩更“没耳朵”。 做什么事情,都要催上很多遍,才可能动弹一下。 其实,这种“磨蹭”跟性别有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 女孩对声音敏感,男孩对动作敏感。 所以,家有女孩,如果行为磨蹭,你可以用声音温柔提醒。比如: “宝贝,再过10分钟,我们就去洗漱了哦!” 剩余5分钟时,再提醒一次。 剩余1分钟,再提醒。 最后一次提醒的时候,走到女孩身边,带她去卫生间就好。 但是,对男孩,只是声音提醒是不够的。 你最好要有动作,再配上声音。 比如:温柔地走到男孩面前,摸摸他的脑袋,抚摸他的背, 挠挠他的小肚子,或者抱抱他, 并且要确保和他有眼神接触, 因为男孩对触觉和视觉信息更敏感。 然后再告诉孩子:再过15分钟,我们就要洗漱了哦。

           为什么给男孩的时间比给女孩的长呢?

           因为男孩大脑胼胝体体积小,连接比女孩少, 同一时间段只能做一件事,但投入度也会更高, 需要更长的启动时间,去切换到另一件事上。

    04、父母要求太严,导致磨蹭
            如果说,上面几种磨蹭,是孩子能力问题, 那么接下来这几种磨蹭,则跟情绪有关。 Timothy Pychl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 家里要求比较严格的孩子,容易拖延。 拖延是孩子的一种被动攻击, 用来反抗别人对自己的控制。 正如文章开头那个邻居大姐, 她是对孩子要求比较高的家长。 我问她,儿子上初一了,你们还盯着他吗? 她说,孩子从小磨蹭,我们要一直盯着他,哪怕上初中了,也要盯着。 她不知道问题的因果关系。 从小被盯着,才会越来越磨蹭。 写作业写慢了,催; 遇到不会的,停下来思考,催...... 孩子很被动,只能用磨蹭来反抗 只有这样,他才能感觉自己是有那么一点主动权的。 哪怕这个反抗的行为,得到的总是打骂, 但起码我反抗了,虽然我不爽,你们更不爽。 时间久了,磨蹭就成为习惯。
    我跟邻居大姐说:“试着对孩子的要求降低点。多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多鼓励和信任他。” “假如他做不到呢?”大姐反问。 刚开始,他肯定做不到, 让他去承担自己做不到的自然后果就好。 这不代表父母撒手不管。 我们可以去帮孩子分析利弊。 孩子不求助时,不干预。 平时多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让他知道,自己在家里是有主动权的。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至于用“磨蹭”表达反叛。
    05、 怕犯错,导致磨蹭
    一朋友的孩子,15岁,很喜欢画画, 他的作品,是能达到让人惊艳的程度。 有一次,我叫他帮我画个简笔画, 以为很快就能完成的,
    没想到,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画了擦,画了再擦。 我走过去,说:
    “我要求很简单的,你刚才画得就很好看了,不用擦掉。”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说 “你在这边,我有点心不在焉,不知道怎么画。” 我走开,再回去,他还是没画出来, 不是磨蹭不想画,而是害怕, 担心自己画出来的东西让人不满意,所以迟迟完成不了。
           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环境里 哪怕否定他的人不在身边, 但否定的声音早已定格在他的大脑里了。 做事时,他很容易担心结果。 生怕自己一旦做得不好,就会验证了“我很失败” 。 甚至不惜用回避和拖延,来逃避糟糕感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大师,
    孩子会在我们的暗示里,变成我们暗示的那种人。 既然暗示的力量这么大,为什么不利用暗示来积极养育呢? 多说: “我知道你能做到。”
    “你可以的。” “我相信你。” “你真的是很有耐心啊”
    ,.....
            记住,拿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 拿缩小镜去看孩子的缺点, 让孩子在暗示里,成为有力量的人。
    06、目标太大,导致磨蹭
          有个家长苦恼女儿老是磨蹭。 她说:“明明我给她定了计划,但是她不去执行,总是拖着。” 我问:“定了什么样的计划?” 家长答:“英语成绩差,一直在70分徘徊, 我就想给她制定计划,让她下回考90分以上。”
    “,具体呢?” “具体就是,每天要好好学英语。可是她不做啊。”
    这肯定很难做到啊, 做不到就只能拖着, 因为这个计划太大了, 很抽象,没有可以入手的地方。 换个计划, 每天花10分钟读课本, 背10个单词, 其实就会容易很多。 而且执行时会有成就感,毕竟是能做到的。
           请记得,家长下的任务目标太大了, 孩子是不知道怎么样下手的, 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 只能拖延。 定目标,一定要靠谱,不要一下子就要孩子“上天”。 遵循一个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07、
            天下功夫,唯快不攻。
            育儿,越快越不行。
            其实,拖延的孩子内心并不想拖延, 甚至会因为拖延而恐惧和焦虑, 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自尊和自信力。 请相信孩子目前还在发展中, 很多问题在时间的长河里都会得到解决; 看到孩子做不到某事时,不要急着替代, 允许孩子承担属于他的“自然后果”; 把催促换成积极支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长期拖延,则意味你该调整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了, 因为孩子可能不是拖延某件事,孩子是在对抗你。    
            1岁的孩子独自绑不了鞋带;3岁可能需要半小时; 6岁估计需要几分钟; 而12岁,也许不用半分钟。
    能力不同,每个阶段能达到的速度不同。
             静待花开,不逼不催,是最好的良药。
     

  •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一项大样本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的患病率高达58%,与其它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甚至更严重。″睡不着"不只让人痛苦、影响身体,长时间的失眠还会导改情绪焦虑、抑郁,更可怕的是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还会加重或新增躯体疾病,如血压增高或高血压等。难怪有人说:女人失眠等于毁容,男人失眠等于失业,老人失眠等于折寿。

     

  •         二十年前我从事精神科临床没几年,分管了一例外省来院求诊的青年大学生,他在当地和我院门诊均诊断为精神分烈症,暂短地接触感觉诊断无误,患者以紧张慌恐,行为退缩为主要表现。

            一天我正在伏案写病历,盛夏天气炎热,吊扇吹着,人还汗流夹背,我也有些烦热。这位患者在近两个小时里3次来医办室找我,每次都开半扇门、站在门外,紧张地问我有无时间,预言又止,看我不停地写病历他就又自觉地掩上门走开了。患者的行为引起了我的重视,意识到患者可能有话要说。写完手头病历,看看表,离下班还有一个半小时,我就去了这个患者的病房(患者是单间,由其母陪护)。进入病房,暗示其母让其走开,我和患者长谈了一小时。起初患者很紧张,满头大汗,来回在病房踱步。在我对其隐私保密的承诺和启发下患者才断断续续讲了病情过程。搞清了患者病情发展演变过程,明确了诊断——强迫症,在下班前调整了治疗方案——停用抗精神病药,加服了氯米帕明片,患者一周后就临床痊愈出院。

            至此,你会问这两个诊断的差距也太大了!也真正感知到精神科疾病问诊的重要性,问诊时间的保障是前提,搞清病情演变过程是明确诊断的必须。

           这位患者大学毕业后没有合适工作而在家待业,待业期间患者无意间翻看了《人类大劫难》这本书,书中的"乱伦"章节使患者紧张害怕,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家人知晓,怕自已会伤害到家人,遇事唯唯諾諾、神经兮兮、战战兢兢,家人见状的训斥更加重了患者的上述异常表现。患者言语更少了,更不愿与人交往了,见到人就更紧张了,行为更退缩了……

  •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一项大样本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的患病率高达58%,与其它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甚至更严重。″睡不着"不只让人痛苦、影响身体,长时间的失眠还会导改情绪焦虑、抑郁,更可怕的是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还会加重或新增躯体疾病,如血压增高或高血压等。难怪有人说:女人失眠等于毁容,男人失眠等于失业,老人失眠等于折寿。

  •  
    一、精神科便秘常见,其中大多数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药物因素,抗精神病药可以引起肠蠕动减慢,大便滞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变干而便秘。

    2、缺乏进食纤维类食物,饮食过于精细。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3、液体量摄入不足。饮水较少,水分大都被肠道吸收,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进而发生便秘。

    4、活动少或不活动、肥胖。特别是因病卧床或乘坐轮椅,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摄食本身不能使粪便向前推进。
     
    5、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6、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二、常用办法
     
    1、酚酞片。
    优点:便捷。
    缺点: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加重便秘!
    2、芦荟制剂。
    优点:温和作用。
    缺点:长期使用,肠道蠕动紊乱。
    3、番泻叶
    优缺点同芦荟制剂。
    4、麻仁润肠丸
    优点多于上述制剂,老年人常用。
    5、小磨香油
    优点:不伤肠胃,温和滋润,不会干扰正常肠道生物菌群。

    因为:小磨香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大量抗氧化剂,不仅可以润肠,更可以提高肠道吸收力,改善免疫力。

    6、服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以改善肠道菌群。

  •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逐渐成熟的身体顶着一个″不成熟的脑袋"。

    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怎么办?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做到以下三点(即 9 个字)基本都可以解决。

    • 求关注(需求归属感)
    • 求尊重(寻求人格的独立)
    • 求理解(寻求支持帮助)

    寻求关注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诉求之一。

    心理学家李玫瑾讲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家庭的事情、孩子的事情,最好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别以为孩子小,他却是家庭一员,也很看重这一点。父母养成了习惯,孩子也就把自已融入到家庭中。

    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说:"青春期孩子经历身心风暴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作家麦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青春期就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考验和蜕变。此时,父母要改变自已的教育模式,试着做这 8 件事:

    1. 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尊重对待
    2. 让他参加家庭大事
    3. 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已的问题
    4. 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
    5.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
    6. 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7. 为他的善良、负责的表现骄傲
    8. 可以跟孩子讨论异性

    青春期的话题永远继续,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