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多间隙感染是一种由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底肿胀、疼痛、皮肤红肿、发热等。一、症状表现1. 口底肿胀:病变初期,肿胀多出现在一侧颌下间隙或舌下间隙。随着病情发展,可扩散至整个口底间隙,双侧颌下、舌下及颏部均有弥漫性肿胀。2. 疼痛:颌周有自发性剧痛,灼热感,皮肤表面略粗糙而红肿坚硬。肿胀区皮肤呈紫红色,压痛,明显凹陷性水肿,无弹性。3. 全身症状:常伴有发热、寒战,体温可达39~40℃以上。呼吸短浅,脉搏频弱,甚至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口底多间隙感染主要是由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口腔黏膜的破损或侵入口腔的异物进入口底间隙,引起感染。三、诊断及鉴别诊断口底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分泌物培养等。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口腔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如颌下间隙感染、舌下间隙感染等。四、治疗口底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1.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2. 局部治疗:包括局部清洗、敷料更换等。3. 全身支持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等。五、预防1.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2. 避免口腔黏膜的破损。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