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郑东素檏中医院

郑东素檏中医院

简称:

非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素朴中医院,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咨询、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中医药外治特色医院。在承担中医院常规诊疗外,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外治疗法,如腹针、膏穴、推拿、艾灸、药浴、耳脐等,开设有膏穴贴敷、针、灸、推拿、耳穴、脐疗、药浴等特色外治科室,同时开展女子中医调理、经络调养、治未病、等10余个中医药外治健康管理中心,形成中医药外治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并重的特色发展模式。医院全力引进省市级中医药外治非遗技法、少数名族非遗疗法,集百家之所长,充分发挥外治疗法在临床中的治疗优势,以为指导,实实在在为患者解除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郑东)商务外环14号路劲大厦1-2层
15099969590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陈争友
陈争友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中医中药治疗内科常见病。尤其是西药久治不愈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咳嗽)、咽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大叶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衣原体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痛(胃脘痛、痞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反酸、便秘(慢性便秘、排便无力、口臭、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湿阻)、泄泻(久泄不止、水泻、五更泄、脾虚泄泻、大便溏薄、内湿、湿热下注、大肠湿热)、胃炎(慢性腹泻、肠胃炎、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心肌缺血、心慌、胸闷、心律不齐等,内分泌疾病:痛风、顽固性湿疹、汗出异常(多汗、盗汗、自汗)、失眠,疲劳综合征、甲状腺结节、恶性肿瘤术后调理等。
患者评价
  • *晋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晓菊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震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胜生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邦新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曼青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美兰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秀芬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天一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广林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01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手术,但现在是手术是极发达,和方便,所以手术滥用比较普遍。一长什么东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手术,达不到手术标准的,等等,养肥了再手术。这不是心心念念盼割韭菜吗?

    你知道吗?身体生病有时候是一种警示。例如胆囊炎、胆石症,发病多是由长期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所致,症状表现为右侧胁肋部疼痛。

    西医的做法往往是“斩立决”——手术切除。但假如发病的主要因素不移除,手术后胆囊疼痛虽然消失了,但很可能会产生其他更恶劣的后果。

    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彼此间没有绝对的分隔,每一个系统组织都相互关联。除外伤外,任何一个病症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整个系统运转异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本。

    例如,患者出现头晕症状,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给予降压药,表面看症状得到了控制,而形成高血压的原因并没有解除,身体整个系统还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好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02

    大家知道,火山爆发会造成很大破坏,形成火山爆发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变化的结果,当地下能量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找一个薄弱的环节爆发出来,如果人为掩盖使其郁而不发,将会形成更大的灾难。

    所以生病是因为系统运作异常,而在人体最薄弱的环节表现出来,治愈疾病的根本是整个系统的调节,仅仅治病头痛揉眉,背痛搓腰,按摩七个穴位有效止痛!是下策,单纯控制病症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灾难。

    以慢性胆囊炎为例,长时间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饮食肥甘厚味,从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在锻炼上,是发生该病症的主要原因。

    慢性胆囊炎是现代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右胁肋下的剧痛或者隐痛,尤其是吃了油腻的食物,症状明显加重,轻者可以持续隐痛,重者则可以出现剧烈绞痛。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根据发生频率或者时间长短,决定是否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应该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整体思考。

    一直记得,一名老中医说过:“人的胆石,好比鸡蛋,你把鸡蛋及窝拿走了,母鸡真要生蛋的话,会跑到你的胆总管等其它处,躲不掉的。

    发生胆囊炎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发病期间尽管胆囊已经受到很大伤害,但是它还能尽职尽责,用自己疲惫而痛苦的身躯,给患者以警告,希望身体的主人对此加以重视,改变不良习惯。

    03

    但人们不但置之不理,而且还狠心地把它切掉,胆囊不在了,警报系统不在了,你可以随便吃喝,任意忧郁愤懑,不锻炼身体,长此以往,身体会越来越胖,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接踵而来,到后期甚至会患中风、肾衰竭、心肌梗死等症,危及生命。

    类似的治疗方法,还有子宫切除术,好像这些脏腑可有可无,切除后患者也死不了,而实际上却有很多潜在危险。人有五脏六腑,还有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其中的胆囊、子宫与脑,髓同属奇恒之腑,它们具有相类似的属性,表面看来这些脏腑可有可无,但是也许含有身体健康的重要信息,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随意切除这些器官。

    只有找到发病原因,从根本上改变生活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恢复健康。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正确的方法。

    可以想象让一个正是年富力强的人,带着胆囊的疼痛,只能吃清淡饮食,中医调养,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并且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即使全都做到了,在短时间内还可能会反复发作,甚至看不到效果,这样的生活方式需要患者巨大的付出。

    如果经过以上改变,症状出现好转,说明是身体从根本上修复了,不仅是胆囊炎有所改善,诸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都可以避免发生,到时候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任何疾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开刀手术!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 1 月 20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在起居方面仍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坚持早睡晚起,让阳气在睡眠中得到充分恢复。但现代人的上班时间制约了“晚起”,因此,晚上应适当提早上床,切勿熬夜。

    此外,大寒时节要养成用热水洗脚或泡脚的习惯。不仅可以起到祛寒的功效,还可以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尤其提醒那些经常熬夜看书、工作的人,睡前泡脚是必须的。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大寒时节,大寒节气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因为日出之前的空气质量、气温不适宜进行体育运动,日出后再运动较合适。建议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段适度增加户外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使身体气血畅通、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大寒养生小贴士

    • 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 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 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 从立秋开始,我们进入到了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间节点。

    但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秋后一伏”,讲的就是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古人也常感叹“一宿秋风未觉凉”,但是智慧的人常常懂得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但无论体感如何,天地的气机已开始趋向收敛,人也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
       凉风有信,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立秋一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俗话说“凉风有信”。这里的凉风并不意味着人能通过体感觉察到凉意。而是一个相对的转折点的概念。

    从立秋开始,温极而变,凉风西来。天地间的风开始向凉风转变,伴随着雨水,所谓“一阵秋雨一阵凉”,是一个逐渐转凉的过程。

    立秋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秋二候的“白露”并非指凝结的露水,而是“天气下降茫茫而白”的薄雾。


    雾的产生有两个条件:冷却和湿。立秋雨后凉风带来降温,然而暑湿未去,所以雾气生于天地之间。

    立秋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天,蝉的叫声比夏天沙哑,声音显得凄切。

    秋三月养生——养收之道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黄帝内经·素问》

    春夏天地的气机是往上升的,而从秋天开始,气机开始肃降。肃降之势就是一股压力。从夏日的绚烂蕃秀,到秋天的从容平静,从绽放,到收藏。就好似人生,从年少气盛,开始向成熟稳重转变。


    立秋开始后,就不能像夏季那样晚睡了,而应该早睡早起了。有的失眠会因为到了秋天得到的改善,也是因为人体合于大自然的气机,都是收敛的表现。

    要“使志安宁”,就得把心神往里收了,不要和大自然的肃杀之气对着干,要收心养神,调节心态,这样才能安宁。“自古逢秋悲寂寥”,没有把心神静养,心神当归未归,就容易产生悲秋的情绪,多愁善感,随境生愁。


    萧肃的秋风,凄冷的秋雨,秋燥与秋寒是“秋刑”,哀愁、苦闷、不安,也是“秋刑”所致。自然界的风刀霜剑,我们知道避开,而情绪上的风刀霜剑,我们也要懂得如何避免。所谓攘外安内。秋三月尤其需要注意,不使情志太过。心宁神安,则正气自充,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抵御外邪。


    人收敛心神而不外逐,收敛气机而不外泄,顺应大自然的秋气,那就达成一种平衡,而非冲突。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自然之理,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秋气肃杀,我们就要急流勇退,不要逆势而为,敛其志,平其气,对于外界的变化,更多的是观,减少思虑奔波。

    秋季养肺,调息是免费高效的清肺气的方法,将肺里的浊气排出。同时,调息也是帮助收敛心神的。在身心不舒服时,及时通过深呼吸来调整,并在平时逐渐养成这种调息的习惯,不仅会使身体变得健康,也会让心态和性格变得更好。

     

    秋天违背了养收之道,就会伤肺。肺金生肾水,如今肺受了伤,自然也会影响到肾。五行的相生和四季的顺序是相对应的,在任何一季违反了当季的养生之道,都会影响到下一季。


    “冬为飧泄”,就是冬天容易拉肚子,而且里面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这就是因为秋天耗得多而敛得少,那么冬天的封藏之力也就不足,就会泄漏。

    食养——秋瓜坏肚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法天生意》

    俗话说“秋瓜坏肚”。虽然初秋还是比较热的,但像西瓜这类寒凉之物,我们也要逐渐放下。夏天食瓜已经让很多人的脾胃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了,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生冷的瓜果,脾胃可能会受不了。


    这里的瓜不仅仅是指西瓜还有苦瓜,黄瓜还有那种一个个小香瓜都要少吃了。为什么?瓜类本来就是夏天盛产的,立秋后就要渐渐少吃了。

    同样的还有茄子,王孟英曾说过:茄子,秋后者微毒,病人勿食。

    推荐一款简单又好喝的养生食疗——补血安神汤

    食材准备:

    桂圆肉10g,茯神15g,乌梅2枚,大枣5枚

    制作过程:

    将食材洗净,大枣去核。锅内加水煮沸,放入食材,小火煮20分钟即可。

    桂圆性甘温,养心补血,可缓解由于日常思虑过度而耗伤气血所导致的健忘、惊恐不安。茯神宁心安神,乌梅收敛虚火。

    秋季易悲,这款食疗不仅可以缓解情绪不畅、心烦失眠、心慌心悸等,也是合于秋天收敛点气机,肃降而不至于太过,调养于平常。

     

    养身仍在三伏

    秋老虎虽然在立秋之后,但是仍处于夏秋之交,夏季的暑湿之气还很强势,所以秋老虎之初,湿气重依然是很多人身体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脾胃弱,体质素来寒湿的人群,整整一个夏天又过度使用空调,饮冷食寒,吃凉菜、喝冷饮,这个时候不要盲目祛秋燥,因为这样体质的人群,健脾祛湿依然是重点。

    这些表现

    提示脾虚湿盛

    头面部皮肤容易出油,皮肤不光洁;
    黑眼圈、大眼袋;
    痰多,睡觉流口水、口中易有异味;
    小肚腩;
    晨起腰痛,下肢浮肿;
    易有湿疹、风团等皮疹;
    胃口不好,口中容易粘腻;
    身体沉重,乏力疲倦;
    毛发粗糙,容易掉头发;
    舌体胖大,舌边上易有齿痕;
    身体肥胖,减肥屡屡失败……

    这些表现几乎涉及到从头到脚的全身各处。如今,脾虚湿盛是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问题——

    工作繁忙,容易焦虑;
    吃饭不规律,长期吃外卖;
    熬夜,长期睡眠不足;
    久坐,没有时间运动……

    上面这些都会造成脾胃压力大,脾虚不足;加之整个夏天湿气旺盛,湿邪困脾,中阳受困,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脾为肺之母,在夏秋交替之际,尤其要养护好我们的脾胃。

    节气艾灸

    立秋之后,由夏入秋,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是在天地气机方面,已经到了一个由阳转阴的节点,立秋处于这个转化的过程当中——立秋对应十二消息卦的否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阴阳各半。

    一年四时八节,最重要的8个节气中,就包含立秋,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大的节气。在大节气时候,悬灸最好的选择就是灸大穴。立秋的特点是阴阳各半,悬灸养护也需要调和阴阳。

    关元:

    关元位于腹部,是任脉上非常重要的穴位,在脐下3寸的位置。

    关元下藏的既有元阳又有元阴,是一个可以阴阳双调的穴位,悬灸关元既可以温煦元阳,又可以滋养元阴。关元是一个适合经常灸的大穴。在立秋这样重要的节气里,更是非常关键。立秋悬灸关元,在时间上要充足,保证灸透。能够感受艾热从小腹透到腰部的温暖。

    太溪: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是肾经原穴,肾经原穴。原即本源、根源的意思。太溪也是一个有着双调节作用的穴位,悬灸太溪既可以扶肾阳,又能够滋肾阴。对于容易上火的人群,尤其有高血压、头晕等问题人群,太溪是一个比较容易找到灸感的穴位。

    立秋,悬灸关元、太溪,扶阳化阴,调和阴阳,为接下来天地气机的持续转化做准备。


    总之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四时有信,万物有灵。

    虽然此时,仍在三伏的余热之中,但一叶知秋,天地间的肃降之气已然开始暗暗变化了,如果我们能用心体会的话。

    立秋:好物推荐

    当前时节,脾胃弱,体质素来寒湿的人群,经过整整一个夏天又过度使用空调,饮冷食寒,吃凉菜、喝冷饮,不要盲目祛秋燥,健脾祛湿依然是重点。

  • 现在人们都想通过食疗这种方式,来对身体的一些慢性疾病进行调理。尤其是一些气血两虚的人群,如果经常性的吃黑米和紫米,对于自己身体的调节是非常有益处。那么除此之外,可以吃一些蔬菜以及肉类,全面的对营养进行补充,尤其是那些缺铁性贫血的人群,更应该加大对铁元素的吸收。

    一、紫米的主要功效

    紫米还被人们称为长寿米,这是因为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并且氨基酸充足,含有了各种微量元素和其他的维生素。尤其是铁元素和锌元素的含量更是非常高,受到了很多儿童和老年人的追捧。经常的食用,能够有效的预防一些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并且促进各个器官的发育,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些人还容易出现一些身体疲劳的症状,这时候如果经常的吃它做成的粥,能够帮助皮肤恢复红润有光泽。

    二、黑米常见的一些功效

    黑米在水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是因为它除了含有一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外,还包含了各种铁元素和维生素,用它做的饭非常的可口。根据一些权威的数据显示,经常的对它进行食用,可以帮助一些慢性病患者进行恢复,对于身体虚弱的人群具有滋补的功效。它能够有效的对一些肝脏进行细胞的修复,起到了健脾补血的作用。

    三、常见的一些补血的食物

    1、在主食方面可以选择,把那些含有黑色物质的稻米,芝麻作为主要食物,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的吃一些豆制品,比如各种豆腐干,豆腐条和豆浆。

    2、在肉质的选择上,可以把猪肉,牛肉,羊肉和一些动物的肝脏,作为主要食材来进行加工。除此之外,章鱼和家禽的蛋,肉类都可以适当食用,可以在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喝牛奶或者其他的奶制品,对于补充蛋白质是很有效果的。

    3、蔬菜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多吃一些蔬菜如绿色的菠菜,油菜,芹菜,或者加入其他一些菌类植物,比如说黑木耳。另外多吃一些黄花菜,莲藕,胡萝卜对于补血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自由的进行挑选。

    4、多吃一些水果也是比较有好处,比如说龙眼肉,桑葚和经过蜜制的大枣,里面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特别充足,如果把它们经过长时间的水浸泡,或者洗干净了直接吃对于补血是非常有益处的。

    想要起到补血的效果,除了经常性的吃一些紫米和黑米之外,还要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处进行入手,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经常的吃豆类食物和含铁的食物,能够有效的对身体的器官起到促进循环的功效

  • 【黄帝内经】的【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注释】

    • (1 )发陈:发,指草木发芽。陈,敷陈。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 (2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 (3 )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 (4 )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 (5 )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 (6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是指精神、行为活动需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是指违逆春阳生发之气。全句强调春之养生需要与春阳生发之气相顺和,不可相左。
    • (7 )养生:此处养生强调养护春生之气。
    • (8 )夏为寒变:春季失于调养,生发之气不足而导致夏日发生的寒性病变。
    • (9 )奉长者少:奉,奉养。春气不能生发,便不能奉养夏令长气。下文奉收、奉藏、奉生之义皆仿此。
    • (10 )蕃秀:蕃,繁茂之义。秀,华美。形容万物茂盛壮美。
    • (11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开花。实,果实。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合。万物繁茂充实。
    • (12 )使华英成秀:华英与成秀是对比词。华英,人的容色神气。秀,草木开花,形容人精神容光焕发之意。
    • (13 )痎(jiē)疟:疟疾的总称。
    • (14 )容平:容,生态,相貌。平,平定。形容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
    • (15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令天气清凉劲急,大地万物萧条,山川清肃景净。
    • (16 )俱兴:兴,起身,起床。
    • (17 )以缓秋刑:秋刑,指深秋的肃杀之气。缓,减缓,减少。
    • (18 )飧泄:指完谷不化的泄泻。
    • (19 )闭藏: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
    • (20 )坼:裂开。
    • (21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
    • (22 )亟夺:亟,频数,多次之意。夺,耗夺,剥夺。
    • (23 )痿厥:四肢痿软无力而逆冷的病症。

    【白话详解】

    春天 3 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 3 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 3 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 3 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皮肤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应用举例】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冬时,拥炉熏衣,啗炙炊煿成积,至春发泄。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里,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三伏内腹中常冷时,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平居檐下、过廊、街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著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去风明目矣。

    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肺盛则用咽以泄之。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利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积劳、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煿,并自死牛肉、生绘鸡猪、浊酒陈臭、咸醋黏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蚱酱之类,若风气、冷病、痃癖之人,亦不宜食。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 21 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

    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肉面馄饨之类。  ——《摄生消息论》

  •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说:

    阳气,像天与日

    失其所就会折寿而不彰


     所以

    人的寿命是以阳为本

    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阳气足百病不生”

    现代人,绝大多数人都有阳气不足

    常常有精神不佳的情况出现

    会经常不在状态

    衰老也会加快

    哪些不良习惯会损耗阳气?

    来看看你中了几招?

     · 01 · 

    夏天,阳气最旺盛

    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

    人体卫气不固

    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并且

    夏天毛孔大开

    寒气长驱直入

    就像门窗忘了关

    小偷不费吹灰之力就入室偷盗一样容易

     · 02 · 

    低腰裤,短上衣

    前露肚脐,后露命门

    都是身体最易受寒的部位

    体寒必定损耗阳气

     · 03 · 

    与上一条一样

    秋冬穿短裙、光脚丫

    机体为了适应这种状态

    为了使人不生病

    就会把生命的气阀开关大大地开放

    消耗更多阳气来御寒

     · 04 · 

    很多年轻爱美的小姑娘总爱露脚踝


    夸张点来说


    冷空气就会像《西游记》里的妖精一样


    从露脚踝部位吸取你的阳气

     · 05 · 

    冷饮、啤酒一时爽,

    其实并不能真的消暑

    还会加重人体湿气

    这个零度的冰吃下以后

    为了不造成中寒的病证

    机体必须调节开、合、枢

    让主管胃阳的这个阀门开大

    让阳热之气来消化这个冰寒

    我们吃下的虽只是几个冰块

    消耗的却是我们的阳气

     · 06 · 

    长时间的坐着

    会使得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

    影响到阳气

    使之损耗增多

     · 07 · 

    “阳化气,阴成形”

    运动是属阳的,不活动是属阴的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气血的循行

    经络的疏通

    也能促进身体阳气的生发

    “动能生阳,也能耗阳”

    运动不足或运动过度

    都会使阳气耗散

    所以要适量运动

    尤其建议不要晚上做剧烈运动

    因为白天属阳,晚上属阴

    晚上剧烈运动会扰动阳气

    也不利于身体阴阳平和

     · 08 · 

    《黄帝内经》认为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

    这里的“夜半”指子时

    也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意思是说

    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刻

    之后阴气渐衰,阳气渐长

    阴主静,阳主动

    与之相适应

    人体此刻最需安静

    此时最宜安然入睡

     


    中医养生特别讲究睡“子时觉”

    因为子时气血流注胆经

    阳气开始生发

    此时若不睡觉

    就等于不给阳气生发的机会

  • 三伏贴基础入门
    1、什么是三伏贴呢?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三伏天,将特制的中药草贴敷于特定穴位的一种外治的方法。

    通过穴位药物敷贴激发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辅助人体阳气,驱散体内阴寒,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对于冬日常发或加重的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三伏贴适用哪些症状呢?

    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或在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

    ①消化系统:

    慢性胃肠炎,肠胃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虚寒性胃痛、厌食和消化不良等;

    ②呼吸系统: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过敏性鼻炎、易感人群等;

    ③妇科疾病:

    女性月经不调,腰膝寒冷、小腹冷疼等;

    ④儿科疾病:

    小儿反复感冒、咳嗽、 发烧、鼻炎、 消化不良等;

    ⑤风湿关节:

    筋骨疼痛、风湿疼痛、关节疼痛、寒虚症等;

    ⑥免疫力系统:

    适用于免疫力低下,体质弱,容易感冒生病人群。


    3、三伏贴适合什么人群呢?

    3岁以上儿童及16-70岁人群皆可使用。

    4、不适宜人群

    ①对本品皮肤过敏者禁用;

    ②皮肤溃烂处禁用;

    ③过敏体质、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及婴儿不宜使用。

    三伏贴的使用时间
     
    ①三伏贴应该根据每个穴位进行敷贴,按照时间表每个时间段任选一天(晴天为宜)。一次取7—8个穴位,一共贴10-12贴(因为有些穴位是一对的),建议于当日的中午12点前进行;

    ②儿童每贴2-3小时,成人6-8小时。

    (如错过相对应的敷贴时间,在收到三伏贴后,选择晴天上午敷贴记为第一次敷贴,8-10天后进行第二次敷贴即可。)

    *敷贴一次性使用,当天敷贴到时间后揭掉丢弃即可,不可反复使用。

    不同症状对应穴位

    贴三伏贴期间的注意事项
    ① 贴时不要吹空调,不多吹风扇;

    ②不能贴在皮肤有创伤、湿疹、过敏的部位;

    ③感冒发烧、咳嗽痰黄时不可以贴;

    ④正在生病的人,特别是急性发作期的人,必须咨询医生意见;

    ⑤少食甘肥厚腻、生痰助湿、辛辣等食物;

    ⑥三伏贴期间最好不要吃冰淇淋、冰可乐、海鲜等食物;

    ⑦保持开窗通风,保持温暖,促进药物吸收。

    三伏贴常见问题
    Q:女性手脚冰凉、痛经可以贴哪些穴位?

    A:天枢、外陵、关元、归来、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Q:一定要在7月6日贴吗?错过了时间怎么办?

    A:整个三伏天都具备良好的调理效果,敷贴时间并不需要拘泥于每伏的当天。如初伏7月16-7月25日的其中一天敷贴即可。

    Q:儿童可以贴吗?

    A:3岁以上可以,根据症状找相应的系统和穴位贴,儿童的敷贴时间相对成人较短,每贴2-3小时即可。

    Q:贴完三伏贴多久可以洗澡?

    A:建议撕掉10小时之后。

    Q:三伏贴第一次是按消化系统贴的,那下次贴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贴呼吸系统的穴位?

    A:不可以,第一次可以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第二次仍然贴这两个系统,也就是一个系统至少得贴三次。

    Q:三伏贴一定要在晴天贴吗?

    A:建议晴天贴效果较好。

    Q:三伏贴是中午12点之前还是晚上12点之前贴?

    A:建议上午贴。

    Q:经期可以贴吗?

    A:建议经期过后再进行贴敷。

    Q:贴完局部红了是正常现象吗?

    A:三伏贴使用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潮红、瘙痒等均属正常现象,以个人耐受程度为准。

    Q:我没有在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日敷贴,还可以贴吗?

    A:三伏贴只要在入夏季节进行贴敷即可。

    Q:三伏贴是每天贴还是每个时段只选一天来贴?

    A:建议按照三伏贴加强版时间示意图选取一天来贴,无需每天都贴。

    Q:自己取穴怕不太精准怎么办?

    A:穴位不要求非常精准,大概位置周围1-2厘米都可以,以穴位周围的痛点来贴敷即可。

    Q:贴敷时可以吹空调吗?

    A:可以,但要保持温度适中,不可过低;更不可对着空调口或者风扇口直接吹冷气,以免着凉或者受冷气入侵体内。

    Q:如果出现起泡如何处理?

    A:可以涂抹烫伤膏或派瑞松、皮炎平。

  •  
    答案是不一定的,临床上很多咽喉疼痛服用清热泻火药,不但没有好,还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究其原因有二个,一个是病重药轻,一个是诊断错了,临床上很大程度上就是诊断错了,这个咽喉疼痛不是上火引起的,而是受寒引起的,具体是否是哪种病因,还是需要中医大夫详细辨证。

  • 天气转凉,又到了冬季流感高发的季节,面对流感,我们该如何选药?今天这篇文章,帮大家总结一下各种感冒药的功效与区别,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平素的体质,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

    外感篇

    • 感冒清热颗粒

      成分: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主治:本方由多组祛风解表药加宣肺清热药组成,用于伤风郁热的外感,寒热错杂型,所治病位较广,可用于大部分患者的外感。

      症状:喷嚏鼻涕,咽痒咳嗽,或发热恶寒、咽痛有痰、鼻塞。舌淡红,或舌尖红,苔白。

    • 葛根汤颗粒

      成分: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葛根、生姜、大枣。

      主治:本方为太阳阳明合病,发汗解表,升津舒经,用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恶寒发热、项背强痛等症状。也可用于颈椎病和鼻炎。

      症状:鼻塞流涕,前额疼痛,颈项强痛,口渴,舌质红苔白。

    • 桑菊感冒颗粒

      成分: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主治:本方由经典名方桑菊饮组成。适用于风热感冒初期。

      症状:咽痒或咽痛咳嗽为主,咳声偏急促,或有黄痰、白浓痰,痰不易出,(痰多者可配服鲜竹沥口服液)或有微发热微汗出,鼻涕质浓偏黄。舌质偏红,尖边甚,苔白底或微黄,咽喉红。手心热。

    • 荆防颗粒

      成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主治:本方由荆防败毒散原方制成,用于治疗风寒湿郁闭营卫的外感证,本方解表发汗为主。

      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为主,身沉重,痿软无力,亦或有微汗出,或有喷嚏鼻涕,咽痒咳嗽,有少许痰。舌淡红,苔白底或略厚。

    • 风寒感冒颗粒

      成分: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主治:本方由五积散加减而成,内含麻黄汤,发汗力较强,同时加入疏气和胃的紫苏、陈皮,治疗风寒郁闭于外兼有胃肠气机失调。平素脾胃虚寒不敢吃凉的可选用。

      症状: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纳差或胃冷痛为主,或鼻塞鼻涕,或头痛,或恶心干呕。舌淡红,苔白底或略厚。

    • 小柴胡颗粒

      成分: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

      主治:本方为伤寒名方,因其可调和寒热、表里、虚实,照顾病因病机较为全面,所以应用极广泛。主治少阳之表寒风郁热,妇女经前、经期、经后感冒更为适用。

      症状:发热与恶寒交替发作或发热恶寒,无汗,偏头痛头昏为主,或胸胁闷胀,不欲食,微耳鸣耳聋,恶心干呕,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淡黄。

    • 藿香正气水(丸)

      成分: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主治:本方为夏季阴暑常用方,淋雨涉水所致的感冒亦可使用,治疗风寒湿郁表兼胃肠积滞之证。

      症状:恶心呕吐、纳差腹泻,恶寒身沉重等症为主,或胸闷腹胀,或呕吐酸馊,或大便稀溏,甚则夹不消化之食物。舌质多胖大淡嫩,舌苔白腻。

    •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成分: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

      主治:发汗解表,清里退热,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症状:发热(发烧),头身痛,流涕,口干烦渴,面红,舌红,眼红,小便黄,大便干等。

    咳嗽篇

    • 通宣理肺丸

      成分: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主治:本方由杏苏散加减而成,加入解表散寒的麻黄和清热燥湿的黄芩。适用于风寒外感兼有咳嗽。

      症状:咽痒或咽中痰多咳嗽为主,咳嗽痰声重,白痰多,或有发热无汗,伴恶寒,鼻塞喷嚏流清涕,鼻涕或较多。舌淡红,舌苔白腻。

    • 小青龙颗粒

      成分: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五味子、清半夏、炙甘草。

      主治:本方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水饮的咳嗽。

      症状:鼻塞流涕,咳嗽白痰,咳嗽表现为平躺或睡觉时咳嗽明显,小儿表现为口水较多,舌质淡红苔白水润或水滑。

    •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成分:炒葶苈子、炒莱菔子、瓜蒌、山楂、槟榔、桔梗、连翘、蝉蜕、炙甘草。

      主治:本方具有清热理肺、消积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证。

      症状:小儿脾胃虚弱,乳食积滞,酿生痰热,痰气上扰于肺,肺失清肃导致咳嗽,咳嗽表现为夜间明显,喉间痰鸣,腹胀,口臭,大便干难解。

    • 橘红颗粒

      成分: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炒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症状:治疗因痰浊阻肺,郁而化热,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嗽,缓解痰多色黄,不易咯出、胸闷,口干、纳呆,舌红,苔黄腻等症状。

    • 橘红痰咳颗粒

      组成:化橘红、百部(蜜炙)、苦杏仁、茯苓、水半夏(制)、五味子、白前、甘草。

      主治:橘红痰咳颗粒能理气祛痰、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

      症状:治疗因脾虚痰浊内生,上犯于肺,肺失宣肃所致的咳嗽。缓解咳嗽,痰多而黏,色白,胸痞脘闷,食少纳差,或伴头重、鼻塞、流涕、咽喉不利、气促喘息,舌淡苔白或腻等症状。

    饮食篇

    • 保和颗粒

      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麦芽(炒)、半夏(制)、陈皮、茯苓、连翘。

      主治:保和颗粒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食积、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等。

      症状:口臭,纳差,腹胀,夜间磨牙,喜欢啃指甲,夜间睡觉翻腾,大便臭秽。

    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平素容易上火,怕热的朋友可以选择风热类的解表药,如桑菊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和小柴胡颗粒,如果怕冷流清涕,无汗,吐白痰则选用风寒类的。若服药 2—3 天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请及时就诊医生。若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基础病多,请及时就诊中医。

    (最后,在疫情防控期间,各位一定做好防护,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要增强体质,保存正气满满。)

  • 中医一直不会对人体进行一个定量,包括喝水也是一样的,医圣张仲景对于喝水的认识比较详细,文中指出:

    • 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而与之,与之时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
    • 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者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也。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