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中医讲“春应肝而养生”,如今已到了阳春三月养肝黄金期,是时候趁着三月的尾巴好好养肝了,也就是所谓的肝好,百病才不会侵袭。
阳春三月要牢记 5 个护肝秘笈
1、饮食多甜少酸——降火养脾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肝火旺及脾胃虚弱者宜“省酸增甘”,少食酸味的食物,多吃些性味甘甜的食物,平抑肝火,如白菜、粳米、大枣、山药、南瓜等。
2、敲打肝胆经——通经络
疏肝泻火经常敲击肝经、胆经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是不错的养肝秘笈之一。具体做法:双脚与肩同宽,蹲马步,双手握空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四拍,敲至腹股沟,然后转至胆经,从环跳穴开始,四拍,敲至膝关节外上方,慢慢收回。
3、喝枸杞饮品——修复肝脏
滋养肝脏日常吃点枸杞,对于肝脏健康十分有益处的。枸杞富含维生素、铁、磷等矿物质,以及对人体有益的枸杞蛋白多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有利于肝损伤的修复,还能抑制肝细胞的脂肪沉淀,促进肝细胞再生。
另外,多吃绿色蔬菜,绿色食物有利于肝气的畅通,能够帮助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平时多吃一些蔬菜,比如:西兰花,胡萝卜,豆芽,海带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4、平心静气——去肝火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于肝脏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其实都是在说情志过度刺激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故而,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建议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心胸开阔,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
5、夜卧早起——排肝毒养肝血
这里说的“夜卧早起”指的是应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势,晚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而凌晨 1: 00-3: 00 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各个脏腑的血流都经过肝,肝胆在此刻发挥的解毒作用达到最高峰,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卧床休息,若活动太少,同时又营养过度,可使体重持续增加,有形成脂肪肝的可能。
阳春三月,又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但是又怕出去游玩皮肤过敏怎么办?在外春游,最多见的皮肤过敏是对阳光紫外线的过敏和对花粉的过敏。
预防日光性皮炎:
预防花粉过敏:
近几十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60%的糖尿病病例位于亚洲,给亚洲大多数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数据表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亚太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略高(33.6–44.5% vs. 27.5–46%)。研究还证实,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翻倍。
2021年4月,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发布了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的共识建议,主要共识内容涉及糖尿病前期、血糖目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慢性肾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降压目标、抗血小板治疗。
糖尿病前期
建议1:糖尿病前期患者,应密切监测并提供生活方式干预的咨询。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表明,在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 生活方式干预和体重减轻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小组还发现,与二甲双胍相比,生活方式干预在降低高危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方面明显更有效。
血糖目标
建议2:如果可能,最佳的血糖控制目标应为 HbA1c<7%。
建议3:低血糖会增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应避免出现低血糖。
建议4:对于年龄较大、寿命有限和易患低血糖的合并症患者,建议HbA1c目标不要太严格,<8%即可。
建议5:血糖管理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转诊至内分泌科。
一项针对5项2型糖尿病患者前瞻性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强化治疗可使随访时 平均HbA1c <7%,与非致命性心梗和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降低有关。DCCT/EDIC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还表明,目标HbA1c为7%,与目标为9%相比,非致死性心梗、卒中或死亡风险明显降低。UKPDS的后续研究发现,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在试验后10年中,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梗和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的风险不断降低。
一项分析发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DIGAMI 2前瞻性研究显示, 严重低血糖是急性心梗的明显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出现低血糖。与年轻患者相比,即使血糖控制很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更高。合并症的存在,例如慢性肾脏或肝功能不全,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症也与老年痴呆症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 在某些低血糖风险增加的患者中,建议使用不太严格的HbA1c目标。
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
建议6:对于肾功能正常但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研究已经证实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事件有益。
针对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LEADER,SUSTAIN-6和EXSCEL 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减少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PIONEER-6 研究表明,与安慰剂治疗相比,索马鲁肽可降低MACE发生率,并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针对4项研究(CANVAS,CREDENCE,DECLARE-TIMI 58和EMPA-REG)的荟萃分析显示,SGLT2抑制剂可使MACE发生率降低12%。当用于二级预防时,SGLT2抑制剂可使MACE降低14%,心血管死亡降低20%,全因死亡率降低17%。
慢性肾病患者
建议7:对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建议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研究已经证实其对心血管和肾脏有益。
建议8:对于正在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建议使用胰岛素、短效磺酰脲类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建议9:对于eGFR <30 ml/min/1.73 m2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建议10:eGFR <30 ml/min/1.73 m2或蛋白尿>1g /天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应考虑转诊至肾脏科,即使已有最佳血压管理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
2020 ADA指南和2020 KDIGO CKD指南中关于糖尿病管理均建议,当eGFR≥30ml/min/1.73 m2时,对患有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SGLT2抑制剂,以降低CKD进展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DECLARE-TIMI 58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心血管比较安全。 达格列净还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的复合疗效终点的风险降低和肾脏终点风险降低24%有关。在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eGFR 30–90 ml/min/1.73 m2)中进行的CREDENCE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卡格列净降低了肾脏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包括进展为ESRD以及心血管死亡率、MACE和心衰。
心力衰竭患者
建议11:对于射血分数降低(≤40%)心力衰竭患者(HFrEF),建议使用 SGLT2抑制剂,以减少因心衰和心血管死亡引起的住院。
针对HFrEF患者的DAPA-HF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因心衰或心血管死亡而导致住院或紧急就诊的风险,以及心衰事件和因心衰和心血管死亡而导致的死亡率。DECLARE-TIMI 58试验,CANVAS和EMPA-REG研究也证明, SGLT2抑制剂明显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和心衰的风险。
血压目标
建议12: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建议目标血压为< 140/90 mmHg。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或10年ASCVD≥15%,或其他器官受累的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应为< 130/80 mmHg。
在1148例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UKPDS试验表明,与154 mmHg相比,收缩压(SBP)的平均控制水平为 144 mmHg时,明显降低了糖尿病相关死亡、卒中和微血管终点的风险。ACCORD-BP研究结果显示,在大约4700名糖尿病患者中,与目标血压为<140 mmHg相比,目标SBP <120 mmHg时,并没有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标准降压治疗组相比,目标SBP <120 mmHg可使卒中发生率降低41%,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抗血小板治疗
建议13: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进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 阿司匹林可导致严重血管事件明显降低,总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减少20%。尽管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缺血风险,但使用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和长期强化治疗也可能会增加出血并发症。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P2Y12抑制剂的使用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整体缺血和出血风险进行个性化处理。
参考文献:
Eur Cardiol. 2021; 16: e14. doi: 10.15420/ecr.2020.52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肖靖,2009-2012年就读于301医院内分泌学硕士,2012年毕业后工作于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
食管癌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全世界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人数中,中国人约占50%。食管癌在太行山脉附近的省份明显高发,河南林州食管癌与贲门癌发病率最高,占当地全部肿瘤的 81.4%,致病因素有吸烟、咀嚼烟草、饮酒、水果摄入量低和体重指数过高,还有一些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等对食管造成的慢性刺激,可致食管黏膜炎症,进而导致上皮增生,久而癌变。除此之外,中国食管癌与烫食习惯有很大关系,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报告:饮用 65℃以上的热饮,或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图片来源:《The Lancet Oncology》
食管癌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属于中医“噎嗝”范畴,明代李中梓认为噎膈之发生主要因七情所伤,痰气交阻,痰瘀互结;宋代严用和则提出饮食不节,嗜酒无度,可致湿阻内生,津伤血燥,继而痰瘀相结,致于噎膈;赵献可则认为年老体弱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家周仲英教授提出了“癌毒”的理念。
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在没有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后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临床中,许多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如食管吻合口瘘、溃疡、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很好的减轻不良反应,增强免疫力,加强抗癌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食管吻合口瘘、溃疡
食管吻合口瘘是指食管断端与切口吻合不严密或愈合不佳而形成的瘘。由于食管的解剖位置特殊,病变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手术可涉及颈、胸、腹三个部位,不仅创伤大,而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容易发生食管吻合口瘘、溃疡。
中医认为,食管吻合口瘘及溃疡的发生,主要由于气血不足所致,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相互共存,相生相辅,相互为用,共同为人体各脏腑组织提供营养和动力。手术创伤,耗气伤血,肌肤失于充养则生新无力,导致创口不愈,又因创口极易感染出现化热现象,故治疗上以补气养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有医家给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食管吻合口瘘的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 40 天后,患者症状改善,胸腔引流液变为淡黄色,胸痛消失,体温正常,行食管造影发现瘘口闭合。
也有学者从术后患者脏腑位置变化,气机升降不利的角度出发,选用四逆散联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理气机,另一方面又可改善吻合口血液循环,愈合吻合口,将 316 名胃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三组,分别采用西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观察 1 疗程后治愈率,结果发现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胃肠功能紊乱
食管癌术后,可能因双侧迷走神经遭受损伤、胃上提至胸腔内使解剖位置改变影响身体功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受阻或因气血亏虚等所致。治疗以行气活血,益气养血为主,以助正常脾胃运化。采用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以益气补虚、顾护脾胃,针对噎膈“痰、气、瘀、毒”的病理特点,伍用生半夏、生南星胜湿化痰、破坚消肿,以山慈菇、石见穿增强软坚散结、化痰解毒之力。
若患者出现慢性腹泻,可以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增加山药、扁豆、升麻健脾助运、升阳止泻,黄精、淫羊藿、杜仲、续断补肾填精、脾肾同治,茯苓、薏苡仁化湿利水以助止泻,诃子以收敛涩肠,并配伍理气散结的八月札、木香等,达到止泻而不滞气的效果。患者术后脾胃虚弱,脾失运化,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水湿内困、土虚木乘、中阳下陷,出现腹泻的症状,可采用李东垣之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本病。
患者术后脾胃虚弱,气逆不降,痰热内阻,可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选用麦门冬汤、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达到养阴益气和胃、清热降逆化痰之功。
中医除了内治法之外,外治法针灸、穴位贴敷、药熨法在减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中医外治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皮肤、腧穴、孔窍等刺激,发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畅气机、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目的。总而言之,中医药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的进行调节术后患者身体状况,减轻病痛,增强抗癌。
参考文献: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0,2(03):94-98.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介绍:吴迪,博士,中医内科学,科研创新项目“中医药防治慢性肠道病 IBS 的研究”,通过临床双盲双模拟RCT研究方案,探讨痛泻安肠方对肝郁脾虚腹泻型IBS。和胃降逆方对 NERD 大鼠 PAR-2/TRPV1 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内脏高敏角度探讨和胃降逆方治疗 NERD 的可能机制
术后结节复发多半是情绪引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好心态,药物啊只是辅助。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