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心烦意乱,容易失眠。为啥?
中医辨证论治先师,后汉时代张仲景给了四种解释:
一、《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意思就是说,你感冒后,用汗吐下法等方法治疗,外感邪气去除了,但是体内余热没去净,滞留于胸膈部位,扰动于心,导致心烦不得眠。
这个只需要两味药,栀子和淡豆豉泡茶喝即可。栀子,苦寒,入心、肺、胃、三焦经,苦能降,寒能清 ,可以清心除烦。淡豆豉,苦寒,归肺胃经,可以助栀子除烦,清内热,可以改善失眠。
二、《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意思就是说,少阴心经的热化症,心火不能下降温煦肾水,肾水也不能升腾以滋心阴,通俗地讲,就是说心火旺,像太阳炽热,导致肾水烤干。水少了,水蒸气也少了,便形不成乌云,也就下不成雨,没有雨水滋润,阳光就更干燥更热了,人就会心烦,睡不成觉。解决办法,一方面要清心火,让阳光不要太强烈,另方面也得滋肾阴,使肾水充足,好成云布雨。黄连黄芩清心火,阿胶鸡子黄滋肾阴,再加上白芍既养阴,又清火,黄连阿胶汤,交通心肾,安然入眠。
三、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第十七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所谓虚烦,实际就是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所致的心肝血虚,心失所养,虚热内扰的心烦意乱。中医说的虚劳病,就是熬夜,过度疲劳等不懂养生的人,过度透支身体健康所致。
病因在于心肝血虚,血为阴,血虚阴虚之体,必须补心阴,养肝血。
酸枣仁,甘,酸,平,入心、肝经,补肝血养心阴。加上知母养阴清热,川芎行血,茯苓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还有甘缓的特性。心肝得养,虚火得消,即可安然入眠。
四,《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这个是治疗妇人脏躁的具体描述。病因在于阴液不足 ,又来月经,更伤阴液,加上情志刺激,过度伤悲,伤了肺气。肺气虚则悲伤欲哭,肺虚则不能制约肝,肝气横逆又犯脾,脾阳不振所以倦怠,总喜欢打哈欠,伸懒腰。脾阳不振,也就是脾虚,不能制约心火,心火过亢,则心烦意乱,睡不着觉。
心主神的功能失调,就会神志错乱,哭笑无常,言语错乱,这种体质的人,多见口干舌燥,舌苔薄黄,舌尖红,大多是阴液缺少的缘故。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煎服,就是甘麦大枣汤。对自律神经紊乱有很好调节作用。小麦养心肝补脾,甘草大枣缓急除烦,对各个年龄段虚弱体质的失眠,都有效。
2月28日,在“爱·上海的温度”公益晚会上,有六位身着红裙女孩,她们拿起话筒、走上舞台,观众们在台下不停地欢呼着,挥舞着荧光棒,期待着她们的演唱。
这群漂亮又自信的女孩,就是“希有女孩”乐团。
从表面看,这群女孩和当下颇受关注的乐团没什么差别,都是一群爱漂亮、爱音乐的年轻女孩;但实际上,这个乐团的每位成员都患有罕见病: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克拉伯病、结节性硬化患者、苯丙酮尿症、库欣综合征。
她们尽管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是歌声里迸发出的柔和而坚韧的力量却深深感染着在场观众。歌声的力量冲破了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界限。她们用音乐的方式,给予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拥抱生活、追寻梦想的勇气,向全世界传递着信心与希望。
演唱结束后,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唱出来这一刻就已经赢了,我想告诉大家,我们都可以勇敢走出第一步。”乐团的创始人慧慧这样说到。
隐藏
可能许多人对罕见病知之甚少。罕见病又被称为“孤儿病”,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总称。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了7000种,其中95%的罕见病无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3亿。如果按照全总世界人口75.8亿计算,每2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罕见病。
从这个比例来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极大概率能够碰到罕见病患者,可是,为什么平时我们却看不到这个群体呢?主要原因就是一个词——“隐藏”。
作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慧慧认为,罕见病患者选择隐藏有两个原因:一部分受身体限制的患者只能待在家里,人们自然就看不到他们,这属于被动隐藏;另一部分预后良好的患者,尽管外表基本看不出来患病,却害怕别人的看法,不敢向外界透露病情,就会主动选择隐藏。所以大家看不到这二十五分之一。
“难道要永远过着隐藏的生活吗?为什么不堂堂正正的站出来?”慧慧说,“其实很多罕见病只是慢性病,这和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风湿关节炎没什么差别。我们积极努力的康复治疗,是为了让自己回归正常的生活,而不是被歧视。”
于是,让公众了解罕见病群体,成为慧慧组建乐团的一个初衷。去年12月,慧慧在公众号上发起了乐团成员的招募征集,召集那些愿意站出来的罕见病女孩们加入乐团,很快,经过几次面试后,她成功组建起了“希有女孩”乐团。
乐团中既有自发制作西南地区就诊地图的成都姑娘,也有发起库欣综合征患者组织的化学博士,她们在用不同的方式,为罕见病奔走着。原本生活轨迹毫不相干的女孩们,因为罕见病自发地走到一起,用音乐这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诉说着属于她们的自信与乐观,也打破了公众对罕见病患者的刻板印象。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学遗传科/儿童遗传病诊治中心俞丹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不是每一种罕见病都是不治之症”。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弓毅古同样认为,“诊断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被认识,被早期诊断。罕见病中的部分遗传代谢病,比如苯丙酮尿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21-羟化酶缺乏症等都是可以治疗的。”
“如果努力去生存,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好。”慧慧说,“大多数罕见病是无法彻底根治的。但我们通过合理规划工作、规划职业,坚持锻炼,合理用药等措施,也能生活得跟健康人没有什么差别。”
“我想用‘希有女孩’给患者们带来期待。想通过乐团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去寻找生活的解决方案。”这是慧慧当初组建乐团的另一个初衷,“演出是开端,‘希有女孩’只是第一步,通过音乐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罕见生命真实的样子,而不仅仅是一个疾病的标签。怎么在这万分之一的命运里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才是我们想带给更多患者的。”
自救
对大部分罕见病患者来讲,疾病确实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接受教育、实现个人价值也是患者的基本需求,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融入社会的权利。
与命运斗争的同时,罕见病患者也在进行着“自救行动”。2021年3月发布的《中国罕见病综合报告(2021)》中数据显示,国内存在的名称固定、活动规律的罕见病患者组织已有130家。其中,有37家(28.5%)由患者发起,其余组织由家属共同发起。
同样,慧慧也相信“自救”是重要的力量。为此,她创建了赋能女性患者职业梦想的组织——“希有引力”,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生存策略。这个名字有着多重含义:“希”是稀少,也是希望;“引力”就像地球有万有引力一样,象征着她们是一群有吸引力的人,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她特别强调,“希有引力”有一点区别于传统公益组织,就是它从不向患者提供直接捐款或爱心关爱活动;它更像是一个链接社会多方专业力量来激发患者“自救力”的平台,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着就业机会、知识引导和法律援助等多样化服务。
慧慧坦言,其实大多患者患者既不愿意被当做“弱势群体”,也不愿意被推成一个“励志榜样”。他们期待一个平等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体现自身价值,找到适合自身的生存方式,通过努力和规划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从而获得真正的自信和尊严。
在“希有引力”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近期,一批适合罕见病患者灵活就业的工作岗位已经开放。对此,患者们兴奋不已,慧慧说,“我们会根据患病女孩各自的身体情况、工作时长、专业技能和工作意愿,为她们匹配到合适的岗位。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工作岗位向罕见病患者敞开大门。”
就像慧慧所坚信的那样,任何时候,任何状态,罕见病患者都可以向前一步。他们不会也不应该止步于60分的人生,只要爱与希望常驻于心,他们一定能够找到实现100分人生的生活方式。
公益
对于大部分罕见病患者来说,每一份来自社会的关怀,都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绚烂的色彩。随着国家鼓励探索罕见病多层次保障体系政策的稳步推进,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支持的社会力量正在不断涌现。
在此方面,京东健康无疑是这股力量中的一份子。他们不仅发起了以“京东大药房罕见病关爱中心”和“京东健康罕见病关爱基金”为核心的“罕见病关爱计划”,在缓解罕见病确诊就医难、药品可及难、药品支付难等问题上持续发力,还呼吁并联合社会各界,对罕见病群体提供关爱与援助,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今年国际罕见病日之际,京东健康携手澎湃新闻联合发起了“随手拍春景,共迎罕见病的春天”照片征集公益活动。活动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和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鼓励公众随手将身边阳光、积极、向上、动人的春景拍下,上传至个人微博,活动将邀请潮流书法家朱敬一先生以“罕见病的春天”为主题,围绕春景进行二次创作,把征集到的春景元素融合到艺术作品中。最终,作品将由朱敬一先生授权,并与其独家授权数字藏品公司O.B.S超星原力共同打造成限量版数字藏品用于公益筹款,经双方授权,由京东健康联合京东数字藏品平台【灵稀】发布。本次公益活动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发光发热,筹款将全部用于向罕见病患者提供医疗援助,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同时,朱敬一先生将作品授权于纳通科技集团为本活动生产“纳通x朱敬一”联名口罩,联名口罩的义卖所得将全部捐赠于本次活动,用于罕见病患者关爱和医疗援助行动。
活动发起后获得了网友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截止3月18日,#和罕见病群体一同迎来春天#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7958.6万次,讨论人数超过3.3万人,超2000名网友上传了春景拍摄作品。
在慧慧看来,“随手拍春景”活动是一种新的公益形式,同时也准确表达了罕见病患者的心声。它没有一味地强调患者的痛苦,而是向社会传达了“我们都一样”的理念。“这个活动的理念,和我们‘希有女孩’想要传达的理念是相近的:可能我们身体不一样,但同样能唱歌;可能我们携带不同的基因,但我们看到的春色是一样的,同样美丽而充满希望。”
引用链接:“希有女孩”慧慧:我们的人生没什么不同
Hello,大家好,我是吕医生。
抑郁症作为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形式是发作性病程,也就是说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特别是当病人不规律服药,没有按疗程治疗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病情的反复,所以说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对预防复发非常有效。
可是,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抑郁症病人还是会有复发的倾向,那么抑郁症复发前都有哪些前兆表现呢,今天吕医生就给大家讲一下。
首先第一点,睡眠问题作为抑郁症的一种伴发症状,它往往随着抑郁症病情的波动而波动,也会随着抑郁症的好转而改善。往往也是病人抑郁症复发前较早出现的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或者早醒,睡眠浅,易醒,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躺在床上从天黑等到天亮。或者相反病人变得嗜睡,特别困倦,也可能出现。
其次,身体方面的变化。体重突变是也是抑郁前兆症状之一,他们在没有刻意的节食或者是增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其妙的减轻或增加。或者身体会莫名疼痛,觉得自己的背部、胸部、胳膊、胃部等身体其他部位莫名的疼痛或者酸胀不适感觉。
第三点,抑郁复发前情绪方面的变化往往不是太明显。此时表现为容易疲劳,感觉自己每一天都很疲惫,什么都不做也会觉得疲倦,懒散,不爱动,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走起路来感觉自己的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抬不起来。工作学习效率下降非常明显,给周围人一种心不在焉的感觉,非常容易走神。工作中非常容易出差错,丢三落四,做事情缺乏条理性、计划性,没有目标。
第四点,病人开始感到自己思维方面有些缓慢,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缺乏润滑的机器一样,思考问题非常慢。感到整个人非常没有生机,眼神看起来很丧的样子,眼睛里没有光芒,非常空洞,目光不是朝上或者朝前,而是朝下。
第五点,回避人际关系或者人际关系紧张。病人可能会表现出抗拒人际交往,不想说话,不想和别人交流,只想自己一个人待着房间里。他们觉得和朋友交流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连说话思考都成了力不从心的事情。此外还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他们变得容易发怒,家人或者同事、朋友一点小事情就能把他们的脾气点燃。可能在别人眼里面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他们会变得暴跳如雷。这些反映出病人可能已经有焦虑的情绪。
近几十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60%的糖尿病病例位于亚洲,给亚洲大多数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数据表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亚太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略高(33.6–44.5% vs. 27.5–46%)。研究还证实,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翻倍。
2021年4月,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发布了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的共识建议,主要共识内容涉及糖尿病前期、血糖目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慢性肾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降压目标、抗血小板治疗。
糖尿病前期
建议1:糖尿病前期患者,应密切监测并提供生活方式干预的咨询。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表明,在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 生活方式干预和体重减轻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小组还发现,与二甲双胍相比,生活方式干预在降低高危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方面明显更有效。
血糖目标
建议2:如果可能,最佳的血糖控制目标应为 HbA1c<7%。
建议3:低血糖会增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应避免出现低血糖。
建议4:对于年龄较大、寿命有限和易患低血糖的合并症患者,建议HbA1c目标不要太严格,<8%即可。
建议5:血糖管理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转诊至内分泌科。
一项针对5项2型糖尿病患者前瞻性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强化治疗可使随访时 平均HbA1c <7%,与非致命性心梗和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降低有关。DCCT/EDIC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还表明,目标HbA1c为7%,与目标为9%相比,非致死性心梗、卒中或死亡风险明显降低。UKPDS的后续研究发现,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在试验后10年中,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梗和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的风险不断降低。
一项分析发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DIGAMI 2前瞻性研究显示, 严重低血糖是急性心梗的明显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出现低血糖。与年轻患者相比,即使血糖控制很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更高。合并症的存在,例如慢性肾脏或肝功能不全,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症也与老年痴呆症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 在某些低血糖风险增加的患者中,建议使用不太严格的HbA1c目标。
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
建议6:对于肾功能正常但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研究已经证实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事件有益。
针对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LEADER,SUSTAIN-6和EXSCEL 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减少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PIONEER-6 研究表明,与安慰剂治疗相比,索马鲁肽可降低MACE发生率,并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针对4项研究(CANVAS,CREDENCE,DECLARE-TIMI 58和EMPA-REG)的荟萃分析显示,SGLT2抑制剂可使MACE发生率降低12%。当用于二级预防时,SGLT2抑制剂可使MACE降低14%,心血管死亡降低20%,全因死亡率降低17%。
慢性肾病患者
建议7:对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建议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研究已经证实其对心血管和肾脏有益。
建议8:对于正在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建议使用胰岛素、短效磺酰脲类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建议9:对于eGFR <30 ml/min/1.73 m2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建议10:eGFR <30 ml/min/1.73 m2或蛋白尿>1g /天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应考虑转诊至肾脏科,即使已有最佳血压管理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
2020 ADA指南和2020 KDIGO CKD指南中关于糖尿病管理均建议,当eGFR≥30ml/min/1.73 m2时,对患有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SGLT2抑制剂,以降低CKD进展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DECLARE-TIMI 58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心血管比较安全。 达格列净还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的复合疗效终点的风险降低和肾脏终点风险降低24%有关。在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eGFR 30–90 ml/min/1.73 m2)中进行的CREDENCE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卡格列净降低了肾脏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包括进展为ESRD以及心血管死亡率、MACE和心衰。
心力衰竭患者
建议11:对于射血分数降低(≤40%)心力衰竭患者(HFrEF),建议使用 SGLT2抑制剂,以减少因心衰和心血管死亡引起的住院。
针对HFrEF患者的DAPA-HF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因心衰或心血管死亡而导致住院或紧急就诊的风险,以及心衰事件和因心衰和心血管死亡而导致的死亡率。DECLARE-TIMI 58试验,CANVAS和EMPA-REG研究也证明, SGLT2抑制剂明显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和心衰的风险。
血压目标
建议12: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建议目标血压为< 140/90 mmHg。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或10年ASCVD≥15%,或其他器官受累的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应为< 130/80 mmHg。
在1148例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UKPDS试验表明,与154 mmHg相比,收缩压(SBP)的平均控制水平为 144 mmHg时,明显降低了糖尿病相关死亡、卒中和微血管终点的风险。ACCORD-BP研究结果显示,在大约4700名糖尿病患者中,与目标血压为<140 mmHg相比,目标SBP <120 mmHg时,并没有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标准降压治疗组相比,目标SBP <120 mmHg可使卒中发生率降低41%,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抗血小板治疗
建议13: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进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 阿司匹林可导致严重血管事件明显降低,总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减少20%。尽管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缺血风险,但使用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和长期强化治疗也可能会增加出血并发症。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P2Y12抑制剂的使用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整体缺血和出血风险进行个性化处理。
参考文献:
Eur Cardiol. 2021; 16: e14. doi: 10.15420/ecr.2020.52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肖靖,2009-2012年就读于301医院内分泌学硕士,2012年毕业后工作于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
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梦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一种没有意识控制的特殊的想象活动。
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把梦看作是无意识的过程,是被压抑的愿望与冲突的表现方式,通过伪装在梦境中再现。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则认为,睡眠是大脑皮层的一种弥散性抑制过程,而梦则是在这种抑制状况下,由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而出现的兴奋活动。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认为,睡眠可分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两种时相状态,睡眠开始,首先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1~2 小时后转入快速眼动睡眠,约半小时又转入非快速眼动睡眠。整个睡眠过程中,两种睡眠反复转化约 4~5 次。梦多数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一般认为,梦是人在觉醒时的思想、情绪、需要和欲望的延续,它和觉醒时所思虑的内容有关。
研究发现,每当脑电图显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被唤醒,大约 85%的人做梦;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被唤醒时只有不到 50%的人做梦。而且,两者的梦在内容上有明显差别。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梦通常伴有视觉的生动形象,具有情绪和非逻辑色彩。而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梦通常不伴有视觉形象,一般直接与清醒时的生活有关,没有完整的梦境,只是一些简要的想法。
很多人认为夜里做梦多是睡眠不好,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无梦睡眠则是脑损害的一种表现。
我的健康养生法宝,每晚都睡饱!
其它可以省,但是床垫真的不能将就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