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早泄和阳痿是一种病吗?是常见的男性病,但早泄和阳痿是不同的两种疾病。因为早泄是从射精的快慢来定的,而阳痿是从勃起的硬度来看的。大家要区分清楚这两种情况,这很重要的。因为这两种病的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 怎样理解射精控制力对早泄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正常男性,你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射精控制力,可以随时决定自己的射精时间,想要3分钟就3分钟,想要5分钟就是5分钟。但对于早泄患者来说,他的意志力是无法控制自身射精的,因此,有人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改善早泄,降低龟头的刺激和敏感度,期望达到延时的效果。 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会降低性快感吗?手淫是造成早泄的原因吗?因为性生活是两个人的事情,双方只有在很投入的时候才会有满足的性生活。至于手淫,因为长时间的手淫都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中进行的,希望是越快越好,赶紧射精。这样长时间就会脑中会形成一个兴奋点,只要一过性生活,脑子里面就会催促它快点快点,赶快射精。那么,这个人以后出现早泄的机率就会比较大。即便你把这个手淫的习惯戒掉了,但是兴奋点的消除、刺激的减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比那些没有长时间手淫的病人要消除得慢,治疗效果也要差一些。 西医认为,早泄跟大脑神经有关,那么早泄的治疗可以通过神经方面的影响去实现吗?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五羟色胺,是一个神经递质,神经互相传递信息的中间需要这个东西。如果五羟色胺减少了,对神经的刺激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性生活。如果产生多了,它就会产生一些转移或者是抑制性的信号,这样抑制了你的性冲动,从而达到延长性生活的时间。 以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早泄,为什么现在放弃了?因为采用治疗抑郁症药物时,药的功能不是专一的,医生要多方面考虑。另外,采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药量相对较大,随着药量的增加,药的副作用同等增加,对于患者的损害会很大。 现在出现必利劲这种专门治疗早泄的药,对患者信心会有影响吗?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以前患者的时间可能是几十秒或者1分钟,但是服用必利劲后,早泄的情况可能大大改善了,信心自然也提高了。另外,我要强调几点:首先,早泄跟不良的性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第二,早泄并不可怕,一般情况下它并不影响生育所以不必过分害怕;第三,治疗早泄需要夫妻双方配合,要互相理解,这样有助于患者的治疗顺应性。虽然是小小的一个早泄,往小了说事关夫妻生活的和谐,往大了说关乎整个家庭甚至牵涉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早泄的问题一定不能忽视。

  • 肌阵挛是一种症状,是突然、快速、短暂、闪电样的肌肉收缩或放松,一般多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可以是皮层型、皮层下、脊髓型,可以是癫痫性也可以是非癫痫性,可以是正性也可是负性,可以是病理性也可以是生理性的。 睡眠抽动 睡眠抽动,又叫入睡后抽动、睡前抽动或睡前肌阵挛。睡眠抽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仅发生在睡眠中,临床表现主要是身体抽动,下肢抽动多于上肢,可能伴有尖叫、瞬间感觉异常,或幻视、做梦,可能突然间做梦过程中有跌落感、肢体突然抖动。 睡眠抽动的频率、强度因人而异,成人较多见,在疲劳、压力大、睡眠剥夺时,睡眠抽动发生频率较高。此外,喝过多咖啡、可乐,吃过多巧克力等兴奋性物质,睡眠抽动发生次数也会较多。所以,平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对于防止睡眠抽动很重要。 睡眠肌阵挛 睡眠肌阵挛是在人体睡眠时大脑控制功能低下,脊髓释放,造成头部、颈部、四肢等部位一块肌肉或肌肉群,突然出现痉挛,马上又会终止的现象。通常在睡眠初期时出现,具体原因如下:生理情况:比如疲劳、紧张过度;病理情况:比如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情况,也会有肌阵挛发生。此外癫痫发作,大脑细胞病变造成放电现象,出现肌阵挛,即癫痫发作的表现。 负性肌阵挛 一般很少把肌阵挛和正负性联系起来,但是负性肌阵挛是确实存在的。肌阵挛是指某一块或某一组肌肉突然、快速、闪电样的不自主收缩,因为肌肉的收缩是主动的,所以称正性。但是,通过多导生理描记可证实负性肌阵挛的存在,它是指肌肉收缩突然的中断,表面 EMG 可显示肌电活动突然的停止。它可以来源与皮层,皮层下,小脑或脊髓,可以是癫痫性的可以是非癫痫性的。有时又称负性肌阵挛为扑翼样震颤,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局部肌张力的短暂丧失,上肢更明显,频繁的上肢下垂。非癫痫性的是皮层下的,多见于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中,如肝性脑病。 其他相关情况 新冠治疗时大量应用莫西沙星后,老年人可见负性肌阵挛,其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癫痫,精神症状,幻觉、兴奋、躁狂、胡言乱语,重症肌无力也不少见。 临床也治疗过腭肌阵挛患者,这是一种持续的,节律性的软腭抽动运动,腭肌阵挛。继发腭肌阵挛常发生在涉及格-莫三角(Guillain-Mollaret,由中脑红核-延髓橄榄核-对侧小脑齿状核构成)的脑干或小脑病变,特点的腭帆提肌收缩。通常继发于卒中,神经退变疾病,感染,脱髓鞘,及肿瘤。原发腭肌阵挛没有(格-莫三角)结构病变,特点是腭帆张肌收缩,耳中常听到重复性滴答声及耳鸣。

  • 肝癌,现在已经成为了“癌中之王”,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得了肝癌。肝癌的出现,与没有一个健康饮食,有很大的关系。能导致肝癌的食物,你知道有哪些吗? 饮水不健康 水是维持人类有机体正常生存的重要物质。水本身当然不会引起肿瘤,但流行病学调查却证明,饮水污染的程度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水源中存在有致癌物质,还可能是多种致癌物质的共同作用,譬如腐植酸、蓝绿藻毒素等。 长期酗酒 长期酗酒,可明显损伤肝细胞以及导致营养不良,肝脏易发生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 当然,除了上述饮食因素外,乙型肝炎、肝脏内的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遗传易感性也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当上述两种因素起作用时,肝癌更易发生,如乙型肝炎与黄曲霉素的暴露则发病会更快。长期酗酒,酒精中毒还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摄入过多亚硝胺类化合物 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的病因之一。 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 30多年前,英国有一农场以黄曲霉菌致霉变的花生饼粕喂饲火鸡,致使10万只幼雏很快死亡。流行病学研究 证明,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在那些粮油、食品受黄曲霉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较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如果人类在夏天长期食用了一些发霉谷物的话,就会染上黄曲霉毒素,肝癌就会出现。 摄入过少微量元素 目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怎样预防肝癌? (1)乙肝疫苗相当于肝癌疫苗:研制肿瘤疫苗的工作进行得相当艰难,恐怕短期内还不会有效果。但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成功和用于临床,却部分地起到了代替肝癌疫苗的作用,这是因为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的关系太密切了。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均大于50%,而这些癌症病人的非癌肝组织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就更高。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相关性高达80%,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是人类已知的第二种致癌因素。因此,乙肝疫苗被看成是第一个抗肝癌疫苗。一位权威人士认为,如果非洲、东南亚和中国婴儿均接种乙肝疫苗,那就意味着每年可减少20万(80%)肝癌病人的发生。可见我国从1991年初开始广泛乙肝疫苗接种,也同样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2)控制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多低于50%,但抗丙肝病毒阳性率多高于50%,甚至酒精肝硬化并发肝癌者的抗丙肝病毒阳性率高达76%。为此认为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发达国家肝癌的主要病因。日本肝癌研究协会最近报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肝癌患者在增多,这些病人多数伴有慢性丙型肝炎和输血史,认为日本57%的肝癌与丙型肝炎有关。我国北京医科大学报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肝癌病人中,285%抗丙肝病毒阳性,这都说明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的重要致癌因素。80%~90%的丙型肝炎是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的。所以严格控制输血源,尽量减少输血或应用血制品是减少丙型肝炎、控制肝癌发生的另一有效措施。 (3)防止食物霉变:已知黄曲霉素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作用比亚硝胺类大75倍。它可诱发所有的动物发生肝癌,尽管诱发人类肝癌的问题尚无定论,学者们仍认为它是肝癌发生的启动因素之一,所以,要保管好各种食物不发生霉变,疑有霉变食品,即不再摄入。 (4)其他:饮水污染、药物中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缺乏以及遗传等,都有协同致癌作用,所以采取保护措施、讲究卫生、改善营养、增强免疫功能,杜绝滥用药物和摒弃不良习惯等综合措施,会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

  • 读者提问:64岁蔡先生,8年前因中风引起肺炎,抢救时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之后,每次用抗生素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现在患有尿路感染,一用抗生素就出现肠道紊乱。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办?现在益生菌制剂很多,当尿路感染使用抗生素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后,使用什么益生菌?平时没有尿路感染时,使用什么益生菌?谢谢!身体健康的守护神——肠道菌群 蔡先生的来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问题,下面从以下六个方面给予解答。①什么是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 ②保持正常肠道菌群的作用和意义 ③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菌群失调的发生④肠道菌群失调是怎么引起的⑤如何确定肠道菌群失调及其检测方法⑥如何处理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⑦ 微生态调节剂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一、  关于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在人体肠道内并长期与人体相互依存的细菌群,包括40多个菌属,400到500种菌种,数量达100万亿之多,是人体体细胞的10倍,重量上相当于一个人的肝脏,约占健康成人每日排出粪便的1/3到2/5。依据肠道菌群在肠道内的分布层次和存在情况,可以将其分为膜菌群和腔菌群两大类:膜菌群又称为原籍菌,在出生后数天就能贴近粘膜表面定植,是长期居住的细菌,成年时仍保持较多数量,与定植部位的上皮有密切联系,如双歧杆菌、厌氧乳杆菌、拟杆菌等;腔菌群又称外籍菌,主要存在于肠腔内,是数量少、不稳定的过路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一旦腔菌群的数量增多,就会引发疾病。依据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关系,我们人为地把它们分为敌我友三大类:第一类是我们的朋友即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第二类是我们的敌人即有害菌如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第三类是中间分子即中间菌如肠球菌、大肠杆菌等。不同人的肠道菌群,其组成和数量存在个体差异,可能受个体的遗传性控制。二、 保持正常肠道菌群的作用和意义正常的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的守护神,是人体所必需的微生物群,它们对人体健康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① 帮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包括蛋白质、糖、脂肪、铁、钙及维生素D,合成维生素B、C、K、烟酸和叶酸等),维持正常的肠道运动;② 促进机体免疫,由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组成的膜菌群通过占位保护、产生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物质,阻挡或抑制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袭肠粘膜产生非特异性免疫效果,肠道菌群作为抗原可刺激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其功能的成熟,使机体获得对许多致病菌及其毒素的抵抗能力,发挥特异性免疫功效。③ 在菌群平衡的情况下,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能将亚硝酸胺降解为亚硝酸盐与胺,起到抑癌作用,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等能促使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与胺结合成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亚硝酸胺。所以肠道菌群是促癌还是抑癌,关键取决于哪些菌群占优势。健康状态下抑癌的菌群占优势,所以主要发挥的是抑癌作用。④ 在菌群平衡情况下,肠道菌群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内毒素的浓度,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三、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菌群失调的发生人体的肠道在不断地蠕动,食物也不断地被消化、吸收与排泄,肠道菌群也随之进行细菌的增殖与排出。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一样处在一个对机体有益的动态平衡中。有些因素能够引起正常范围内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如年龄、饮食、季节、环境等。随着年龄增长,婴幼儿、成年人、老年人菌种比例也有一定差别,肠道菌群在人生的不同年龄段具有一定的演化过程(如表1所示),在成年期这段漫长的时间段里,肠道菌群是非常稳定的,进入老年期后,有益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有害性和腐败性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的数量增多。但长寿老人的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并不像一般老人一样有明显的下降。日常饮食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如饮食过量或过少、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婴幼儿时期没有母乳喂养等都可使双歧杆菌下降。天气过于炎热,空气中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肠道菌群。表1  健康人肠道菌群生理性演化(依光冈知足  1980 )肠道菌群的生理改变在一般情况下,仍然保持着与机体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但是有时在生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再加上病理性因素的参与就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的数量与各菌种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肠道菌群失调。   四、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   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机体内部和外界影响两个方面。机体内部方面主要有急慢性疾病(如胃酸缺乏症、慢性肾炎、肝硬化等)、手术(如肠切除、吻合等)、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外界影响主要有外袭菌大量侵入和抗生素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菌群失调的重要诱因之一,抗菌药物在抑制或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常同时损伤正常的肠道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特别要注意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更易引起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的诱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由几个诱因同时作用引起。比如同时存在中风、肺炎的基础上又大量使用抗菌素很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五、如何确定肠道菌群失调及其检测方法   早期诊断菌群失调是正确有效治疗的前提。菌群失调的诊断包括三部分:①有无菌群失调。②菌群失调的程度。③菌群失调的诱因。菌群失调患者常表现为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已发生了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Ⅰ度(轻度)为可逆性轻度菌群失调,去除致病因素后即可恢复好转,症状消失,临床上多见于急性疾病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Ⅱ度(中度)菌群失调较重,去除病因常不能恢复,多有慢性肠道症状;Ⅲ度(重度)菌群失调,表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详细地了解粪便性状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一些有特异性诱因的菌群失调,如志贺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艰难梭菌和轮状病毒感染等。   六、如何处理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需采取去除病因和给予微生态调节剂的综合措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 寻找并去除诱因:对于特异性病原如志贺菌引起的慢性菌痢,真菌引起的肠炎、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等,需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有难以去除的诱因如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病人行放疗等,应加强扶正治疗。② 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因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要在严密观察下停用广谱抗生素或改用窄谱的敏感抗生素。③ 改善病人全身状况:全身情况的改善与肠道菌群的自身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通过各种治疗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④ 调整饮食:饮食应注意吃些新鲜易消化的食物,一次 进食量不宜过多,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对腐败性腹泻,可采用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饮食,对发酵性腹泻应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⑤ 微生态调节剂的服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目的是提髙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含量,恢复肠菌群的平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应从机体内外两个方面加强管理。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又确有感染的患者(如信中提到的蔡先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作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敏感的窄谱抗生素治疗,并尽量肠道外给药,而且用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应杜绝无理由地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老人、婴幼儿及病后体弱者在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和适量补充维生素。七、微生态调节剂的选择和注意事项微生态调节剂是供口服或经其他粘膜途径投入的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组分和产物)的微生物制剂。具有调解和改善肠道微生物和酶的平衡,刺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用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目前可供选择的微生态调节剂有数十种,根据他们的来源和不同组成成分可做以下区分和选择:来源于食品的有发酵食品如酸奶,来源于保健品的如昂立1号,来源于药品的如整肠生、培菲康等。作为药品使用的微生态调节剂按成份不同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类。益生菌是人体的有益菌,含有活菌或死菌(菌体成分及代谢成分),有液态和固态的,经口服或其他黏膜给药,可改善菌群失衡状态;益生元是一种不被人体消化的食物成分,在肠道能选择性地刺激有益菌生长、繁殖,增进宿主健康,如寡聚糖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因子;合生元是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组合制剂,也有再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我国也有加入中草药的。具体可选择的微生态制剂有由单一活菌制剂做成的乳酶生、丽珠肠乐胶囊(含双歧杆菌)、整肠生胶囊/颗粒剂(含地衣芽孢杆菌)、米雅颗粒(含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肠复康(含蜡样芽孢杆菌)、亿活粉或胶囊(含冻干活布拉德酵母菌)、舒畅宁片、定君生胶囊(含乳酸杆菌)等;死菌或细菌代谢产物制剂有乐托尔散剂或胶囊(含热处理的嗜酸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乳酸菌素片(含以鲜牛奶为原料提取的促进有益菌生长的物质);多菌种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金双歧、普乐拜尔、威特四联活菌片、聚克、美常安等。虽然临床上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是安全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过量使用而发生不良事件的报告,但由于其作用的专一性较差,使用时应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同时对制品的选。专家: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专家团成员注:版权归作者所有,授权发布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66210043300

  • 足藓,俗称“脚气”,常发生于足底、足缘、足弓和趾间及趾屈侧面,到了夏季往往容易反复发作/病情加重。 这是因为,人的足底和趾间汗腺很丰富,却缺乏分泌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的皮脂腺,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特别是夏天,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 不过脚痒、脚臭、脚上的皮疹也不一定就是足藓,足藓本身也可按照皮疹形态可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三种类型,怎么治疗都依赖于鉴别诊断。   -1-不同类型足藓的治疗▼水疱型:多发于足弓和趾侧。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粟粒大小水疱,破溃或吸收后有少许鳞屑。自觉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 糜烂型:发生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最常见。表现为局部表皮湿润,浸渍发白,自觉剧痒。常因搔抓摩擦,表皮破损剥落而露出潮红的糜烂面,此时则瘙痒并有灼热疼痛感,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本型也容易因搔抓而继发感染。 鳞屑型:发生于足底、足缘。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基底淡红。自觉微痒或不痒。冬季则皲裂疼痛。 这三种类型可能是混合的,但是某一时期以一种类型表现为主。   足癣有水疱但还没破溃时,可参考: 先用 3% 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选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剂。 趾间有糜烂、渗液时,可参考: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可以用 1:8000 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等霜剂或软膏。 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时,可参考: 可以先用 10% 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 小时后除去,然后再用抗真菌药。 足癣诱发了细菌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可参考: 用呋喃西林溶液或 1:2000 黄连素溶液湿敷。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等。 顽固性足藓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 对于顽固的足癣,医生会建议去线下医院真菌培养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然后再询问既往诊疗情况,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会给予口服药,如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这些口服药物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尤其是肝毒性!一定要在皮肤科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按时用药,定时复诊。 -2-与其他问题区分▼ (1)与足部湿疹区分 足癣的特点是边缘的皮损更严重,而湿疹往往中间皮损严重;足癣一般最初发生在趾缝,足弓、足背很少见,而湿疹一般从足弓或足背开始。足癣和湿疹都可能有瘙痒症状。足癣患者往往在患病初期感觉瘙痒,老患者则往往有角化、增厚和皲裂,反而不痒。 有的足癣可能会因为延误或治疗不当导致湿疹化甚至继发细菌感染。 (2)与一般脚臭区分 脚臭难闻不一定就是足癣。因为脚臭是由于小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因此足癣常伴发脚臭,并不是一定代表有足癣。    脚痒怀疑脚气的切忌自我诊断,可能不对症;就算对症,自己随便买点药涂上了事,有的患者买的是药店推荐的单纯激素药膏,虽然可以暂时止痒,但真菌不能被杀灭,反而会更加猖獗,还会干扰局部免疫反应,甚至诱发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但是已经确认诊断的,再次发作时可以按本文操作进行处理,长期看来还是应该咨询医生规范治疗哦。 ▼https://m.healthjd.com/s/doctorList/1?querySentence=%E8%B6%B3%E7%99%A3 

  •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   第一、一般治疗。一般治疗仅用于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辅助治疗,临床症状轻微或是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出现轻微出血、轻度疼痛的症状,可予止血、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患者营养状况。一旦出现严重临床症状首选手术治疗。   第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病灶,可解除患者疼痛、肢体感觉异常及肌力减弱等症状,可达到临床治愈。确诊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后,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通常为显微镜下分离血管瘤与脊髓,切除血管瘤。   手术治疗效果好,但同时,手术有损伤脊髓、出血的风险。手术治疗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选择具体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提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一般治疗仅用于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可彻底治愈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不需特殊治疗。手术切除血管瘤有损伤脊髓或出血等风险,术前应注意评估。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