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长沙市第四医院>骨肿瘤科>

科普文章

长沙市第四医院

骨肿瘤科

科普文章
  • 大三阳和小三阳都是乙肝五项检查中常见的两个结果组合。两者虽然在名称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因为存在大三阳变小三阳“转阴”一说,很多人认为小三阳说明“病情较轻”,是这样吗?大三阳、小三阳到底能治好吗?-1-大三阳并非更可怕大三阳是指乙肝五项的第一、第三、第五项指标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 (抗HBC)三项阳性。大三阳意味着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 “大三阳”不等于病情严重。有人就问了,乙肝病毒复制活跃,那不就是越来越多很难治疗吗?实际上,乙肝治疗的难题是,病毒的复制在肝细胞内完成,而目前的药物无法进入肝细胞杀灭乙肝病毒,只能通过阻断病毒复制时的遗传物质DNA复制从而降低病毒的载量,进而降低肝脏的炎症。可以说我们目前是不能杀灭乙肝病毒的,我们的目标是减少他们对肝脏的损害。-2- 小三阳并非更好治疗“小三阳”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跟大三阳一样,小三阳的治疗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肝功能、B超、病毒DNA检测等,了解肝脏受损情况和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如果病毒DNA阳性,肝功能严重异常,此时的治疗形式也是同样甚至更为严峻的。-3-抗病毒治疗大三阳小三阳的病情评估,都需要看近期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和乙肝病毒DNA检查结果。如果符合治疗指证,就需要开展抗病毒治疗。而抗病毒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降低体内的病毒复制水平,进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延缓肝病向肝硬化或肝癌进展。抗病毒治疗使用的两大类药物是口服核苷酸药物和干扰素,其中口服核苷酸治疗为主,常见药物包括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等。-4- 治好的标准,治疗的终点患者不应该专注于“治愈“的概念,纠结于如何尽快停药,从而陷入无谓的焦虑之中。患者应该把长期服药维持病毒DNA测不到作为基本终点,把抗病毒治疗作为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脏受损进程,保证大多数乙肝病人一生不出现肝硬化、肝癌。总之,在恰当的时间开始治疗,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治疗药物,坚持治疗,规律复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肝功解读,用药指导↓点击链接即可↓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79010126818

  • 对于尖锐湿疣治疗时间影响因素比较多,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不相同,选择的治疗方法不相同,患者选择的治疗医院不相同,都会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时间产生影响,所以尖锐湿疣的治疗时间是不确定的。 一般治疗时间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通常尖锐湿疣复发最常出现于治疗后 3 个月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传染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亦降低。尖锐湿疣多久能治好,其实患者经治疗后 6 个月临床观察期内不出现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不再复发,就算基本治好了,一年不复发才是临床治好的标准。因此我们知道,尖锐湿疣防复发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定期复查。 要想根治尖锐湿疣一定要完全清除体内的潜藏病毒而不是清除表面疣体那么简单,因此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很重要。现如今,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激光、手术、冷冻、微波手术疗法等,虽然能够很快清除表面疣体,但是不能完全清除病变周围皮肤中的潜伏病毒,而且整个治疗过程漫长而痛苦、对生殖器部位局部组织损伤大、且治疗费用高,还特别易复发。 初发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要找对治好方法,达到去疣清毒的疗效。清毒是治疗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关键。不要只图一时的便宜,就胡乱在网上买药治疗,耽误了治疗时间,尖锐湿疣这个病是病毒感染!主要是以清除潜在的病毒根蒂为主,去除表面的疣体为辅,病毒完全清除,才能完全根治不复发。 虽然现在有很多的疗法,但因为发病部位比较的特殊,不是所有的疗法都适用的,像上述所说的激光、电灼等,就不适合,也不能治好,因为即使把疣体去掉了,病毒还在,所以复发在所难免。 中药治疗尖锐湿疣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中药以国家 2011101665723 号专利组方为典型代表,泡洗加内服,泡洗 3-5 天疣体会自动脱落不留疤,并发布在权威医学书籍《尖锐湿疣的诊治》一书中。专利配方由金蜥蝎、一见消、山甲、蜈蚣等几十种动植物、矿物药组成。通过清热解毒,疏肝燥湿,软坚散结,扶正祛邪等辨证施药。

  •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怎么样? 医生表示:尖锐湿疣的治疗分为两步,步去除疣体,第二步防止复发。去除疣体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手术或者激光等方法,疣体去除后最重要的就是防复发。而干扰素虽然在理论上有抗毒作用,但实际上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它只是干扰病毒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且它对导致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也没有什么特异性,所以,干扰素治疗并不能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危害有以下这些: 对人体的消化功能影响较大 导致不同程度的脱发 引发造血异常 选择的治疗方法与此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 HPV )引起的,它的复发肯定和 HPV 脱离不了关系。事实的确如此,尖锐湿疣复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清除 HPV 病毒感染,包括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治标不治本,“治标”就是去掉疣体,“治本”就是清除 HPV 病毒感染,“标”去了“本”还在,当然容易复发啦。  

  • 一到冬天,医院的心内科、呼吸科、神内科、急诊骨科,好像更忙了,在这里排着队的中老年人比其他时节更加多。事实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冬季是一个“鬼门关”。英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过一组数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冬季死亡人数比其他季节多4.4万,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6万,老人成为冬季死亡高发人群。2015 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也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那么为什么到了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老年人会容易生病呢?哪些疾病喜欢在冬天侵袭老年人呢?重点有以下 3 个。呼吸系统,首当其冲要问冬天哪个科最“热闹”,呼吸科绝对是其中之一。不但门诊熙熙攘攘,住院部也是一床难求。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冬季最为严重。老年人的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弹力降低,易积聚呼吸道分泌物,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而致带菌状态增多。再加上很多老年朋友本身就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比较低。所以,中老年人群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此外,很多老年人由于畏寒怕冷,家中门窗紧闭,很少开窗通风,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细菌病毒浓度可能增高,感染的风险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应该怎么降低风险?为了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老年朋友应该:1. 建议在每年秋季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大大降低感染风险。2. 存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的老年朋友,出门要戴好围巾口罩等,减少冷空气刺激。3. 将支气管扩张药备在自己可触及处并告知家人知晓,以备不时之需。4. 避免去粉尘较多或人群聚集的地方。5. 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要保暖,也要避免穿太多衣物,让身体太热。6. 常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动。7. 注意室内的保湿,有条件的家中备好加湿器。心血管疾病,不甘落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冬天,又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的基础病变,血管壁弹性降低,对血压的缓冲作用降低,血压升高会更明显。这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的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而对于气候干燥的地区或者是室内温度高不注意补充水分的人群来说,干燥和干热会造成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或加重。应该怎么降低风险?1.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朋友,一定要按时定量服用药物,控制好各项指标。2. 冬季到来前,可以做一次检查,并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量。3. 要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避免过低温度的刺激。4. 适度锻炼,但一定做好热身,也要避免剧烈运动。5. 避免情绪激动。6. 依然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冬天也要吃够新鲜蔬果。摔倒骨折,不能承受之痛冬天也藏着其它的隐患,老年人的骨折也更容易发生在冬季。跌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中国大于65岁的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 58.03/10 万,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是18.3%。老年人跌倒不但会造成扭伤、擦伤、撕裂伤,更让人害怕的是,可能造成的骨折、脑出血等等。在超过65岁、因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患者中,有25%在一年内死亡,25%的跌伤老年人失去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有50%的老年人行动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本身由于年龄的增长,关节僵硬不协调,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变差等原因,本身就容易跌倒。如果再加上天气寒冷,关节僵硬加重,厚重的衣服让行动更不灵活,地面湿滑等因素,跌倒的风险就进一步升高了。应该怎么降低风险?1.视力听力减退、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骨骼肌肉病变的老年朋友,需要及时科学地治疗。2.有基础疾病需要服用抗抑郁药、催眠药、镇静药、降压药、抗过敏药、降糖药的老人,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要格外注意自己服药后的精神状态和体能情况,量力活动。3.在家里,建议在卫生间、厨房等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4.如果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该手术的,果断手术,因为需要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反而会增加脑梗、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死亡率。6.卧床期间,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家人朋友要悉心照料,包括不限于要帮病人更换体位、协助排痰、及时排尿,做好皮肤清洁护理等。对于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冬天是一个相对高危、需要格外留意自己身体状况的季节。总得来说,就是要记得维持基础疾病的治疗,把各项身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意保暖,减少寒冷的刺激,居住环境不要太干燥。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做好适当的运动。有条件的,提前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不要在恶劣的天气出门,避免摔倒跌伤。总之呢,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冬天。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哪怕再小也不能忽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不仅有专业的三甲名医,提供治疗方案,指导你正确用药,还能够在京东App凭处方在线购药,方便快捷。

  •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饥饿感,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低血糖会引起这种饥饿感。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赵益业教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专家答疑平台上表示,糖尿病患者产生饥饿感是由于其他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患者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吗? 一般说来,健康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血糖刺激了负责饥饿和饱感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使人产生饱感。如果血糖降低,下丘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产生了饥饿感。糖尿病朋友发生饥饿,大多是由于低血糖,但有时却不尽然,因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分别以细胞内糖原和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需要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内,才能像汽油进入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产生能量,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浓度很高,但细胞内却缺乏糖,由此出现“细胞内饥饿”,而产生饥饿感。所以,出现“饥饿”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查一下血糖,血糖结果不一定低,如果此时大量进食,会使血糖更高。 赵益业教授认为,糖尿病患者当感觉饥饿时,如果有条件,最好应先查血糖,以鉴别血糖是低还是高,然后根据血糖结果决定是否加餐。当吃完规定食物后觉得饥饿时,可以适当增加充饥的副食,主要是选用含糖量在4%以下的蔬菜。 怎样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症? (1)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0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0l/L即可。 (2)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3)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4)1型糖尿病做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0l/L为宜,餐后血糖 (5)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表现包括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昏迷。赵教授还提到, 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 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如何急救? (1)让糖尿病患者卧床,保持安静状态。 (2)病情较轻且神志清醒者,可用25~50克红糖、白糖或葡萄糖,温水化开后喝下,一般十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消失。 (3)病情重且神志不很清醒,但能吞咽者,可将糖调成糊状,慢慢咽下,如服糖后仍不能苏醒,应送医院抢救,可静脉注射40~60毫升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或静脉滴注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 (4)患者苏醒后可进食米、面类食物,以防再度昏迷。 另外,赵益业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重症者补糖时应注意误吸食物引起吸入性肺炎。

  • 随着体检日益普及,仪器日益精密查出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烦恼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结节往往让人往肿瘤方向联想其实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不用过于担心 从医学统计学数据上来说大多数结节B超小于1厘米,边缘规则包膜完整,非低回声,内部无钙化点无血供,是良性结节。医生判断为良性后,定期复查,监控变化即可。 其实结节良性无大事,该吃吃该喝喝,重点是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术语太复杂?立刻上传检查数据,请专家判断病情↓ 有甲状腺结节依然可以敞开吃?可不是标题党,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抽血查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 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那正常吃喝就行,刻意戒碘或过量补碘反而不好,因为碘过低或过高均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 关键是要记得每隔 6 ~12 个月定期到医院检查彩超。如合并甲亢1 尽量食用无碘盐2 高碘食物就别吃了:裙带菜 紫菜 海带 海虹 虾皮3 不要用高碘药物、化妆品:禁用胺碘酮、碘酒,含碘的维生素、润喉片和造影剂,含海藻成分的洗面奶、面膜等4 避免摄入辛辣食物、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甲亢的心慌、怕热、易激动等症状5 保证充足营养供给:甲亢患者的代谢是加快的,所以一定要保证主食,并同时注意多样化、粗细搭配,不要偏食。同时要搭配肉类、蛋类、奶类和蔬果的摄入。但要注意防止血糖过高。如合并甲减● 如果甲减是由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则要求低碘饮食,限制海带、紫菜及各种海产品。因为高碘饮食反而会诱发并加重此类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如果甲减是由于单纯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减),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碘。一般只比正常平衡饮食稍微增加一些即可,不建议天天大量吃,否则会增加甲状腺硬度。●甲减患者还应注意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及铁,保证鸡蛋、牛奶、豆制品、淡水鱼虾等的摄入;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以免加剧脂代谢紊乱。● 尽量避免食用促甲状腺肿的果蔬:卷心菜、萝卜、西蓝花、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大豆、豌豆和花生、桔子、梨等蔬果,它们能产生抑制甲状腺分泌,导致甲状腺肿大的物质,所以甲减人群最好别吃它们。 最后的最后,甲状腺问题一定要心态好,要开心。要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 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流感暴发,门诊爆满,抗病毒药卖断货,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此轮流感的「威力」。 很多人只知道今年流感强,好多人中招,却不知道这些不同各种类型流感的差异: 甲型(A)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组合情况,进一步分类为亚型。目前正在人际间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亚型。甲型H1N1流感曾在2009年造成大流行。乙型(B)流感病毒:无亚型之分,而分为两个系。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乙型Yamagata系或乙型Victoria系。乙流的传染率和影响量比甲流小。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低,通常导致轻度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暂没有可导致人感染的证据。 据国家流感中心数据,近半年我国流感活动情况:2017年11月前,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甲型(H3N2)主要在南方省份活动。2017年11月,流感活动出现上升趋势,北方省份超过南方,流行病毒为甲型(H3N2)和乙型,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逐渐超过甲型(H3N2)。2017年11月底至2018年1月是全国流感冬季流行高峰,流行病毒以乙型(Yamagata)系和甲型H1N1为主。2018年1月第2周开始甲型H1N1流感亚型开始活动,第3~4周至今超过乙型(Yamagata)系流感亚型。2018年2月,我国南北方流感活动水平开始下降,南方省份流感活动略高于北方。甲型流感占比超过乙型流感。 目前,主要的流感病毒亚型为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暴发的严重程度部分取决于总人口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最严重,乙型流感病毒次之,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最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流感发生,但是暴发可能性较小。 说了这么多流感的知识和数据,京东互联网医院温馨提醒: 流感通常会导致流感样症状:咽痛、咳嗽、流涕、发热、全身无力、头痛、关节/肌肉疼痛。 流感是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来说,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疼痛等不适症状会自行好转,1~2周咳嗽和体力恢复。非高危者,仅需对症治疗、不需抗病毒药物。 高危需及时就医的表现: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胸痛腹痛,呕吐,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 需要注意防护的高风险人群:孕妇,4岁以下儿童、老人,慢病患者(如慢性心、肺、肾、代谢、神经发育、肝脏或血液疾病)和免疫抑制个体(如艾滋病、接受化疗或类固醇治疗、恶性肿瘤)。

  • 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只在冬季最危险,到了夏天血压能下降不少,可以松口气!其实不然!临床上发现,6月份以后中风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心脑血管患者在夏天依然不能放松。8点建议教您安稳度夏季。1、万不可擅自停药。部分高血压患者进入夏季后血压会比其他季节低一些,有些患者就自行停药,这种做法很危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2、适当多喝水、适当多喝水、适当多喝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夏季人们普遍易出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流汗过多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可适当喝点淡盐水或糖水。饮水以少量多次为佳,喝太多或喝太快会增加心脏负担。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但并不代表不运动,推荐中轻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尽量避免在中午天气炎热时出门。4、切忌贪凉,科学降温。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并不利于心脑血管患者的健康,建议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左右为宜。不要多吃冷食冷饮。5、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适当午睡。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的平稳,即要按时起床、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按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等等。另外,人们只有在睡眠中才会出现血压下降,所以应保持血压的昼夜规律,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血压升高现象。所以,夏天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有助缓解疲劳。夜间更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正常睡眠。6、调节饮食,提倡“四低一高”。心脑血管患者在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提倡“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每年夏天,我们都会遇到豪饮啤酒后心梗发作的患者。7、戒骄戒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忽然的情绪起伏,心血管病患者才能平安度过盛夏。8、及时就医。如有明显不适,需要及时就诊,不要认为抗一下就好了。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