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    少年儿童肥胖问题愈发明显   洋洋(化名)尽管只有5岁大,但体重却已经达到86斤,哪怕是配上1.2米的身高,也是个标准的“小胖墩”。究其原因,就是管不住嘴,还迈不开腿——饿了就吃,幼儿园吃了回家还要继续吃,却基本上“零运动”。   与洋洋遭遇的超重问题相比,11岁的小刚(化名)的问题更严重。1.6米高的他,体重已达148斤。更令他郁闷的还有外形问题:明明是个男孩子,胸部却比一般的女生都大。为了避免同学的嘲笑,他基本上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   “一点都不挑食,尤其喜欢吃米饭,越长越胖。”小刚的妈妈意识到问题,赶紧带他就诊。一查才发现,外形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超重,小刚被发现有较严重的脂肪肝,胸部过大则是出现了乳腺增生的问题。   两个小朋友的超重问题尚能通过营养、运动处方改善和控制,15岁的小花(化名)作为一名极重度肥胖患者,只能通过外科减重手术解决由肥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小花每天的进食数量只能用“不计其数”形容,到青春期时体重已经高达194斤,血糖、肝功、胆固醇等指标无一正常……   “肥胖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非常明显。”有医生表示,门诊收诊的低龄肥胖患者大幅增加,其中以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为主,最小年龄仅5岁。不但吃得好,连咀嚼都有人代劳 宝宝嫌苹果太硬,家长用勺子刮成苹果泥喂;宝宝觉得青菜咬不动,家长干脆切成碎末拌在饭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本就变得愈加精细,儿童大多以软性、甜性食物为主。现在连咀嚼都少了。长此以往,食物对颌骨发育刺激不够,导致乳牙根难以吸收,形成滞留。本应萌出的恒牙,只能‘退后’,在乳牙后排长出来。 家长应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吃一些硬度适中、可撕咬的食物。比如多吃些甘蔗、苹果、玉米等耐嚼食物,保持对乳牙良好刺激,促使乳牙按时脱落。   “越帮越忙”:爸妈盲目帮娃减肥适得其反   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超重可能会引起生长周期缩短,发育时间提前等不良后果;同时,容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可能是正常体重儿童患病的数倍乃至十几倍。此外,由肥胖引发的不良情绪也是日益凸显。   但对于超重,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只能“帮倒忙”。例如洋洋的母亲,为了阻止孩子发胖,竟然停了他的肉食和牛奶,同时还要求小朋友每天超负荷运动。但结果是,洋洋不仅没有减肥,反而经常膝盖酸痛难忍。   对于超重的小朋友,既要注意不能影响生长发育期的成长,又不能在超重的情况下用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锻炼,否则会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关节造成负面的影响。   以小花为例,肥胖问题已经无法单纯通过饮食、康复锻炼等手段解决,而是需要外科减重手术。经过手术治疗,3个月后的她,体重减掉50斤,异常的指标逐步回归于正常范围之内。因为明显的变化,她的性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自卑逐渐走向开朗。   想要真正遏制肥胖,首先需要找到原因,其中可能涉及内分泌代谢、营养、神经内科、康复、呼吸等多个学科,家长们切忌自行“开方处置”。 儿童超重有没有遗传因素、原发病因?如何控制饮食,如何开展运动?

  • “婚前到三甲医院做精元抗体检测,不同精子不同抗体,几种抗体几个前男友,只需跟化验白细胞一样简单易行,原理是从嘴唇、生殖器等粘膜渗入体内,血液会认为是病毒入侵产生抗体。什么造假补膜都没用,除非换血!更绝的是,这种抗体会一直停留在女性的体内,改变女性的基因,以后生出来的孩子,也会在长相、性格、爱好等方面像前男友。”这是知乎的一篇热门帖子。看这帖子扑面而来的愤怒,小编暗猜,这家伙一定被人家劈腿、出轨、用假处女膜给骗惨了,才会广而告之大家如此匪夷所思、不靠谱的理论。奇怪的是大清虽然早亡了,此帖的关注度居高不下,网上随便一搜,也是各位热心人士为男同胞们提供的“权威”医学知识,“传播正能量”。 小编越看越气,无知者真是无畏啊!如此谣言,竟然跃跃欲试者众多!各位男同胞想必暗搓搓藏着小心思,各位女同胞似乎也“瑟瑟发抖”,今日,小编就专门为大家撕开这项检查所谓“神秘”的面纱。GPAL是什么意思?能验证是否为处女?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看看妇产科医生田吉顺的回答。 在妇产科,压根没有GPAL,如果硬要凑,那只能拉上GP和TPAL这两套系统了。女性的生育经历与妇产科疾病息息相关,妇产科医生在接诊时,都会按常规口头询问患者的生育史,来帮助诊断,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记录生育史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GP系统,侧重于记录患者的妊娠和分娩经历,仅用于孕产妇。G(gravidity)=孕次P(parity)=产次(以妊娠物与母体结合开始算作一个孕次,以分娩出有存活希望的胎儿算一个产次)一般女性在怀孕建卡时会遇到,医生问的“怀过几次”“生过几次”,就属于GP系统。另一种是TPAL系统,侧重于记录妊娠物的结局,适用于所有女性。T(terminfants)=足月儿P(preterminfants)=早产儿A(abortuses)=流产儿L(livingchildren)=存活个体这个事情毫无神秘度可言,就是“自述病史”,由医生口头询问、患者口述记录在病历里的,而不是通过什么所谓的“女性妇产科检查”测出,生成在什么报告单里,男同胞们,你们以为女性的子宫像树桩一样刻着年轮吗?这种“男性福利”真的只是忽悠你们而已。 “精元抗体”?野生医学名词吧现代医学并没有“精元抗体”这个概念,正经医学典籍里也没有这个词。精元据说是藏在中医的“肾”当中、不节制房事就容易损耗的某种神秘存在;而抗体就很好理解了,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系列免疫球蛋白,简单一个比喻就是身体面对外来“入侵者”,第一波冲上去打仗的“先遣部队”。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就很诡异了,这哪儿来的野生医学名词啊?现在一般认为它其实指是是抗精子抗体(AsAb)。抗精子抗体,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导致不孕的抗体,男女都可能产生。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产物,男女均可罹患,其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当女性AsAb阳性时,女性自身免疫系统,会把精子当做外来物种,大举消灭;※当男性AsAb阳性时,男性自身免疫系统,自动开启消灭精子的程序,窝里端。若男性存在生殖道损伤或炎症,或做过输精管结扎,可能会产生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的数值=发生过关系的人数?正常情况下,女性是不会产生抗精子抗体的,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女性生殖道炎症和损伤、或者经期同房时,女性的血清和宫颈粘液中才可能会产生抗精子抗体。因此,即使有过男朋友,XXOO过,也不一定会产生抗精子抗体。再有,抗精子抗体并不一定要接触精子才能产生。某些细菌有着同精子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当女性感染这类细菌时,也会发生交叉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而且,抗精子抗体也不是终身存在的。女性3个月不与让自己产生此抗体的男性的精子接触,抗体滴度就会明显下讲,6个月时,抗体也就基本消失了。曾有学者在从事性工作女性中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这些女性的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也仅为73%,那如果按谣言的说法,至少有27%的性工作女性是处女了?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告诉你,如果女性每次XXOO都使用套套,也不会产生抗精子抗体的。最后,小编想说,抗精子抗体检测,实际并不是类似体检项目的日常检查,更不是听起来像女性专属的所谓“女性妇科检查”。临床上主要在诊治不孕不育时,会检查包括抗精子抗体在内的指标排查免疫相关因素。长期不孕需要考虑做抗精子抗体的检测要提醒下所有的夫妻,婚后长期不孕,其他检查都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做抗精子抗体检测。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抗精子抗体导致不孕的方法:免疫抑制疗法、隔离疗法。再次重申:精子抗体产生的原因复杂,和有过几个前任并没有必然联系。那些可能因为精子抗体导致不孕的姐妹们,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测、治疗。老实说,类似“精元抗体”这样的流言一直不绝于耳,比如什么走路姿势辨别处女啊、女人的第一次会让以后的宝宝有“先父遗传”啊……流言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有人愿意去相信!话又说回来,生育史也好,交往男友次数也好,都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你男朋友或者婆婆竟相信这个,让你去查,并耿耿于怀,姑娘,听我的,让他们game over吧,真的不必留着过年了!至于男同胞们,如果你相信这个,以此来怀疑自己的老婆、女友,那你真的是从智商到人品,都没有达到及格水平啊!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11.11会场名医义诊,品质好药

  • 不少人都有过憋尿的经历,对于久坐办公室的白领朋友来说,大多是因工作太忙走不开,一些其他朋友也会为了打牌、玩游戏而不肯离开“战场”。但有了“尿意”不及时排尿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正常排尿不仅能排出身体内的代谢产物,而且对泌尿系统也有自净作用。那么憋尿有什么坏处呢? 对于女性有什么坏处呢?1、情绪急躁如果憋尿,首先会感觉到小腹不适,憋的时间越长,情绪就会越急躁,身体也会出现很多不舒服的情况。这是因为憋尿使膀胱充盈,让你的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就会导致这样的效果。 2、痛经如果经常憋尿,子宫后倾则难以复位,当膀胱严重压迫子宫,会妨碍经血流出,可导致严重的痛经症状。3、尿路感染正常人的尿道口周围是存在大量的细菌的,而我们在进行排尿的过程中,一是能够帮助排出身体的代谢物,二是尿液能够帮助冲刷这些细菌。经常憋尿,很容易导致尿道口的细菌大量的聚集,而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尿路短,更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对于男性有哪些坏处呢?1、前列腺炎尿是前列腺炎的诱因之一。在低温环境下,前列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明显增强,使前列腺腺体收缩,造成慢性充血,导致尿道内压力增加。尿道情况的变化又会加重前列腺液的淤积,导致前列腺疾病发作,使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多、尿痛、睾丸疼痛等症状。2、男性不育男性生殖系统中的部分功能和泌尿是由同一组神经支配,当男性朋友长期憋尿会导致这组神经承受过大的压力。一旦这组神经出现紊乱,会引起男性相关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育等。另外,尿结石、腰痛、肾盂肾炎等等均是憋尿大大的坏处,大家一定要及时排尿,为了泌尿系健康,不做“忍者”!

  • 1、阴茎大小有差异男人的“小弟弟”有着个体的差异,一般在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需要了解的是,性能力与阴茎的长短没有关联,如果不是特别短小,就不会对性生活造成影响。2、“小弟弟”偶尔也会有不适超过90%性无能患者都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在少部分是由于生理因素,比如缺乏性经验造成的早泄都是受心理方面的影响。3、阴茎也需要休息性爱后,阴茎需要足够的睡眠。男性夜间熟睡时,阴茎会勃起3-5小时,并非为了性爱,而是为了给阴茎“充电”,增加血氧量,保证阴茎健康。夜间睡眠时勃起次数越多,阴茎勃起组织就越灵活。4、保证私处清洁卫生男性的私处卫生,也是必须要注意的,最好能够经常清洁,勤换内裤;每次过性生活前后,清洗干净。当然女方也要清洗,避免彼此私处的细菌、污垢进入体内引起炎症。如果偶尔懒得清洗的话,建议男士戴上使用避孕套,这样既能保证卫生,又可以享受零距离的亲密性爱。

  • 母乳喂养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妈妈与宝宝之间最温暖的回忆。虽说母乳喂养再久都不嫌累,可总有不得不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到来时,妈妈应该如何帮助自己和宝宝科学平稳地共同度过“难关”?来听听特邀儿保专家叶芳博士的建议吧!专家简介叶芳,医学博士,儿童保健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各月龄儿童体检,免疫接种咨询等。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及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指导,儿童疾病预防等。 断奶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什么是断奶→为什么要断奶→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不要断奶→重点介绍如何断奶WHAT 断奶是什么?断奶的真正定义是在宝宝饮食中开始引入辅食,逐步脱离母乳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给宝宝添加第一种母乳以外的食物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断奶的阶段。断奶分两类:自然离奶和计划断奶。自然离奶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步进行断奶,也叫做宝宝主导的断奶,是宝宝主动脱离母乳的过程。当宝宝逐渐接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辅食,同时仍给予母乳喂养,通常在2-4岁之间宝宝可以完全断奶。计划断奶是妈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断奶,也叫做妈妈主导的断奶。考虑计划断奶的主要因素包括:休完产假回到职场、母乳不足、哺乳体验不佳或患有不宜哺乳的疾病、再次怀孕等。WHY 为什么要断奶?宝宝4-6个月开始,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而母乳中铁含量较低使得需要额外给予宝宝含铁食物以保证铁的摄入;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母乳已经不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添加包括肉、鱼、蛋黄、豆腐、奶酪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可导致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宝宝需要逐步接受包括配方奶、辅食在内的其他食物,进入逐步脱离母乳(断奶)的阶段。WHEN 什么时候断奶?对于断奶,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推荐的时间段。通常认为在13-15月龄或3岁左右,是普遍意义上断奶的最佳时机,即错过1岁半-2岁半这个自我意识和独占欲增长的小高峰阶段,同时该时期宝宝的短期记忆力明显增强,能长时间寻找妈妈而不容易转移注意力。即便有规律可言,断奶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即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宝宝,都有适合自己的断奶时间。WHEN NOT 什么时候不要断奶?湿疹—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纯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早期的皮肤湿疹和过敏。如果因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导致少量湿疹,为避免湿疹严重,应恢复部分母乳并推迟断奶时间。宝宝生病—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应当坚持母乳喂养,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生活环境出现较大转变—当家庭出现一些变化(如近期搬家、装修等引起家庭环境变化),应当推迟断奶的时间,待宝宝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后再行断奶。how 如何断奶?母乳喂养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妈妈可以选择哺乳和断奶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步断奶、偶尔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哺乳,奶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每天仅哺乳2次,奶量会更少。每天仅哺乳一次,奶量几乎会降到0。断奶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以下按照月龄不同进行断奶的介绍。0-6月龄宝宝给6月龄内的宝宝断奶,妈妈需要完成两个重点任务。1、逐步适应奶瓶逐步适应奶瓶就是依次将母乳减量,用奶瓶代替哺乳,避免突然断奶。2、观察宝宝对配方奶有无不适应部分 6月龄内的宝宝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意见,为宝宝更换最适合的奶粉:宝宝口唇周围发红;面部、身体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疙瘩;大便带血丝;大便发绿;肚子鼓鼓的,放屁较多;大便中奶瓣等,都在提示对配方奶中的部分物质过敏或不消化,或喂奶方式有问题。 另外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前囟凹陷、嘴唇发干、哭闹时没有眼泪、皮肤没有弹性等。当宝宝出现一个症状时需要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6-12月龄宝宝除了以上提到的断奶技巧外,对于6-12月龄的宝宝,还需注意适当延迟每次哺乳的时间。当宝宝提出要求时,不要绝对拒绝,答应他会在某项活动之后再哺乳,尽可能通过讲故事、外出活动、玩游戏等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增加与除妈妈以外其他人的互动,等到宝宝与其他照顾者熟悉之后,就可以由他来喂奶瓶和辅食了。如果妈妈还在哺乳,每次哺乳时要逐渐缩短时间。可以试着用一个计时器,当设定时间结束时,就要停止哺乳。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意识到时间一到就不能吃奶了,但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的奶,几次之后就会接受这一现实了。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添加少量水或果汁,但建议每日包括水、果汁在内的饮水量不超过120ml,以免影响吃奶量。1岁以上宝宝给1岁之后的宝宝断奶难度较大,随着月龄的增大,此阶段的母乳对于宝宝来说,不再仅仅是营养来源,更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与妈妈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断奶阶段要注意:1、不要主动提供也不要一味拒绝当宝宝一再要求哺乳,可以哺乳一次,但不要每次想吃奶时都满足他。2、规律给宝宝喂辅食和水尽可能减少宝宝饿和渴的感觉,要知道,此时期的宝宝大多是因为无聊、困倦、舒适等原因,而非饥饿,会要求妈妈哺乳,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后,分情况想办法来代替哺乳,例如:当宝宝感到无聊时,可以给他一块小点心(如磨牙棒、婴儿饼干、或自制胡萝卜条等)来分散注意力,或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在平时的哺乳时间不断地向他介绍能带来安全感的新食物,新玩具(如毛绒玩具)等。要注意,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前哺乳时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宝宝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每晚入睡时,对于母乳的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你的宝宝属于其中一个,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哺乳。3、给宝宝直接使用杯子喝奶4、尽可能多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但要尽量避免像以往哺乳那样抱着宝宝,否则会给宝宝带来错觉,以为妈妈要开始哺乳了。可以试着竖抱宝宝,并增加皮肤的直接接触。 还有想问的?点此和叶芳医生直接交流↓↓↓↓

  • 脂肪肝属于一种比较隐性的疾病,很多时候不易发现,但是还是有一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它。如果有以下症状出现,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脂肪肝已经“找上了门”:1.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2. 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3. 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劳的表现。 4. 蜘蛛痣 它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经常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径可从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是用指尖或棉签压迫痣的中心,其呈辐射状的“小血管网”即可褪色,去除压力后又会出现。最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5. 维生素缺乏症脂肪肝时由于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那么人就容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 6. 内分泌失调 重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人可以有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月经过多、闭经。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 7. 黄疸 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脂肪肝病人会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 医生提示及早发现这些早期表现,并及早就医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早干预,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对脂肪肝的早期调理意义重大。

  • 随着体检日益普及,仪器日益精密查出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烦恼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结节往往让人往肿瘤方向联想其实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不用过于担心 从医学统计学数据上来说大多数结节B超小于1厘米,边缘规则包膜完整,非低回声,内部无钙化点无血供,是良性结节。医生判断为良性后,定期复查,监控变化即可。 其实结节良性无大事,该吃吃该喝喝,重点是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术语太复杂?立刻上传检查数据,请专家判断病情↓ 有甲状腺结节依然可以敞开吃?可不是标题党,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抽血查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 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那正常吃喝就行,刻意戒碘或过量补碘反而不好,因为碘过低或过高均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 关键是要记得每隔 6 ~12 个月定期到医院检查彩超。如合并甲亢1 尽量食用无碘盐2 高碘食物就别吃了:裙带菜 紫菜 海带 海虹 虾皮3 不要用高碘药物、化妆品:禁用胺碘酮、碘酒,含碘的维生素、润喉片和造影剂,含海藻成分的洗面奶、面膜等4 避免摄入辛辣食物、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甲亢的心慌、怕热、易激动等症状5 保证充足营养供给:甲亢患者的代谢是加快的,所以一定要保证主食,并同时注意多样化、粗细搭配,不要偏食。同时要搭配肉类、蛋类、奶类和蔬果的摄入。但要注意防止血糖过高。如合并甲减● 如果甲减是由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则要求低碘饮食,限制海带、紫菜及各种海产品。因为高碘饮食反而会诱发并加重此类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如果甲减是由于单纯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减),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碘。一般只比正常平衡饮食稍微增加一些即可,不建议天天大量吃,否则会增加甲状腺硬度。●甲减患者还应注意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及铁,保证鸡蛋、牛奶、豆制品、淡水鱼虾等的摄入;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以免加剧脂代谢紊乱。● 尽量避免食用促甲状腺肿的果蔬:卷心菜、萝卜、西蓝花、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大豆、豌豆和花生、桔子、梨等蔬果,它们能产生抑制甲状腺分泌,导致甲状腺肿大的物质,所以甲减人群最好别吃它们。 最后的最后,甲状腺问题一定要心态好,要开心。要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 点击查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其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不良情绪和因素(长期紧张、情绪激动、过度运动和饮酒等)可能诱发房颤的发生。 房颤的危害主要包括:会诱发血栓和栓塞,导致中风、偏瘫、甚至死亡,还可引起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长期的房颤会加重心脏负担,最终引发心功能不全,出现心慌、气短、乏力,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房颤可诱发血栓风险,针对患者具体的缺血和出血评分,由专科医师决定是否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另外,部分患者可使用药物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部分无法使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 房颤射频(冷冻)消融手术对于房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绝大多数患者可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消融手术以后有一定可能发生房颤复发,但仍可以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